有關味覺詞匯語義擴張的日漢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1 01:12
本文關鍵詞:有關味覺詞匯語義擴張的日漢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英語圈早就開始了對于味覺詞匯的研究,他們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研究味覺詞匯的多義性,具體包括除了味覺以外,這些詞匯主要有哪些派生義,,以及派生的方法和途徑。之后,對于日語味覺詞和漢語味覺詞的研究也逐步展開,尤其是與已有較多研究成果的英語做對比的研究大量出現(xiàn)?墒牵嘘P味覺詞匯在日語和漢語中的對比研究卻很少見。在本文中,筆者選取了“酸”“甜”“苦”“辣”這四個最基本的味覺詞作為研究對象。主要以外語學習者的立場,對日語和漢語中,這四個詞語的意思進行了歸納分類和總結研究。 我們從表記上不難發(fā)現(xiàn),日語中關于“酸”“甜”“苦”“辣”的表達和漢語幾乎是一一對應的。因為“甜”在漢語中也可以用“甘”加以表達,“辣”在漢語中也可以用“辛”進行標記。如果從漢字傳播的歷史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日語中關于這四種味覺的漢字表記應該來源于漢語?墒,在日語和漢語中本該表達相同味覺感受的“酸”“甜”“苦”“辣”這四個詞,為什么在語義擴張的過程中,語義上卻出現(xiàn)了如此之大的偏差呢?我認為這是一個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中,筆者首先分析了“酸”“甜”“苦”“辣”這四個味覺形容詞在日語中的用法,將其“基本義”和“派生義”進行了細致的歸類。然后,與之相對應,繼續(xù)對這四個味覺詞在漢語中的使用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在此基礎上,筆者又將日語和漢語的異同點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與對比。分析過程中大量運用語料庫中的例句,進一步提高與反證分析結果的客觀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對于日語和漢語中多義詞的掌握,尤其是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將會產(chǎn)生很大的幫助。換言之,通過語料庫的數(shù)據(jù)抽取和分析,不僅可以使分散的語言現(xiàn)象系統(tǒng)化,而且可以從中獲取富有價值的文化背景知識,能夠反映和折射出味覺詞匯中的規(guī)律性特征,為日語教學,漢語教學提供實證性的解決辦法和基礎資料。 此外,在分析語義上不同點的時候,筆者從文化和認知學的角度,對其差異及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等因素也進行了探討,其結果可以進一步加深中日兩國的異文化理解,減少語言使用上的誤解,而且必將有益于中日雙方間的交流。 本論文的篇章結構,具體如下。 第1章:概括介紹了國內(nèi)外研究味覺詞匯的動態(tài)。主要圍繞日語中有關味覺詞的研究,漢語中有關味覺詞的研究以及中日兩國的對比研究——這三個方面對先行研究進行了概括,闡明了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揭示了先行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點。在此基礎上,規(guī)定了本研究的研究材料,對象及其研究方法。 第2章:首先對日語中的“酸”的語義進行了考察,然后對漢語“酸”的詞義進行了分類。最后,將中日兩國語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了歸納,并通過語料庫中收集到的中日互譯的語料資料等,考察兩者如何翻譯等問題。 第3章:主要對“甜”這個詞在中日兩國語言中的使用方法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考察。在此基礎上,再將它們的異同點總結出來,并基于例句展示了如何互譯等問題。 第4、第5章:運用同樣的結構和手法,對“苦”和“辣”這兩個味覺詞在兩國語言中的使用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在歸納“酸”“甜”“苦”“辣”這四個詞的語義和用法的時候,筆者參考了眾多研究者的語義分類方法,最終選定從“味覺”“其他感官”“身體感受”“心理感覺”“外界事象”這五個方面來逐一考察它們的用法。 第6章:首先對整篇論文進行了抽象概括和總結分析,指出本文的不足之處以及需要反省的地方,提出今后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味覺詞匯 多義性 中日對比 互譯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6;H136
【目錄】:
-
本文編號:355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3559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