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英語學習者拒絕策略對比
發(fā)布時間:2017-04-20 00:09
本文關(guān)鍵詞:中日英語學習者拒絕策略對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文嘗試調(diào)查中國和日本英語學習者在表達拒絕時言語方式的相同處和相異點。言語行為作為語用能力和社會語言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近年來,跨文化語用的研究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特別是英語母語者和非母語者的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對比研究層出不窮。在越來越倡導(dǎo)英語成為世界語言的今天,更多的非母語者也開始用英語互相交流。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同英語非母語者的對比研究卻相對甚少,特別是同在亞洲的中國和日本的英語學習者的對比。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主要通過語篇補足測試(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的形式,分別對48名來自中日兩所大學的英語學習者進行調(diào)查。此語篇補足測試包括十個場景,根據(jù)四種不同誘導(dǎo)語(即要求,邀請,提供和建議)而分成四大類。同時,也根據(jù)對話者的地位而分別分為高、低和平等地位三種類。 分析數(shù)據(jù)上,基于Beebe (1990)的拒絕語義單位的分類,本文根據(jù)新采集的數(shù)據(jù)作了新的分類,并將根據(jù)Brown Levinson(1987)的禮貌理論,從拒絕方式的直接程度,禮貌程度和多變程度,這三個角度對雙方的拒絕表達方式作出語義,語用和社會文化上的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通過分析在非母語情況下對比中日英語學習者表達拒絕方式的異同,來討論英語作為國際語的可行性。
【關(guān)鍵詞】:言語行為 拒絕策略 中國英語學習者 日本英語學習者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H36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6
- 摘要6-7
- List of Abbreviations7-8
-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8-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4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1-12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12-13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13-14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4-28
- 2.1 Speech act theory14-18
- 2.1.1 Overview14-16
- 2.1.2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acts16-17
- 2.1.3 Refusal as a speech act17-18
- 2.2 Politeness theory18-22
- 2.2.1 Face Threatening Act18-20
- 2.2.2 Politeness Strategies20-22
- 2.3 Review on current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speech acts of refusal22-28
- 2.3.1 Refusals across cultures22-25
- 2.3.1.1 Refusals in Chinese22-23
- 2.3.1.2 Refusals in Japanese23-25
- 2.3.2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native speaker and Non-native speaker refusals in English25-28
- 2.3.2.1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25-26
- 2.3.2.2 Chinese speakers of English26
- 2.3.2.3 Japanese speakers of English26-28
- Chapter 3 Methodology28-33
- 3.1 Subjects28
- 3.2 Research purpose28-29
- 3.3 Description of the instrument29
- 3.4 Procedures of Data Collection29-31
- 3.5 Data Analysis31-33
- Chapter 4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33-44
- 4.1 Frequency of the semantic formulae33-37
- 4.1.1 Refusal to invitations34-36
- 4.1.2 Refusal to requests36
- 4.1.3 Refusal to suggestions36-37
- 4.1.4 Refusal to offers37
- 4.2 Order of the semantic formulae37-38
- 4.3 Content of the semantic formulae38-42
- 4.3.1 Direct strategies39
- 4.3.2 Indirect strategies39-42
- 4.3.3 Adjuncts42
- 4.4 Summary42-44
- 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 for further study44-47
- Bibliography47-52
- Appendix I52-55
- Appendix II55-56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崢,于桂玲;淺談日語中的拒絕表現(xiàn)[J];哈爾濱學院學報(教育);2002年02期
2 潘亞萍;;關(guān)于跨文化交際的一考察——以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拒絕表達方式”為中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7期
3 王紹斌;李瑋;;拒絕言語行為的語用遷移研究——一項實證考察[J];外語學刊;2007年04期
4 馬月蘭;中美“拒絕”言語行為比較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5 馬月蘭;從語篇表層談中、美拒絕策略[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崔慶梅;王秀文;;日本人的拒絕表達方式[J];日語知識;2007年03期
7 姚俊;從英漢拒絕策略的語用對比看中西文化差異[J];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8 徐萍飛,徐微潔;日語拒絕表達的語用策略[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王愛華!610053;英漢拒絕言語行為表達模式調(diào)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3期
10 王愛華,吳貴涼;對英漢拒絕言語行為直接性層面的調(diào)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本文關(guān)鍵詞:中日英語學習者拒絕策略對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7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3174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