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句尾思考動詞“思う”
[Abstract]:As to the verb of thinking at the end of sentences, such as Ren Liyi, Lecturer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Ren Liyi, a lecturer 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the verbs such as "Si" in its original form, when used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it is not so much a sign of substantive behavior and action. In a sense, these verbs can be called "thinking verbs at the end of sentences", the most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of which is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作者單位】: 東北林業(yè)大學
【分類號】:H3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小雨;;must和have to[J];中學英語園地(八、九年級適用);2011年Z2期
2 李光赫;張北林;;「ようだ」「らしい」的日漢對比(4) 表示“樣態(tài)”的“好像”的語法特征[J];日語知識;2011年09期
3 何靜姝;;淺談樣態(tài)そうだ,比況助動詞ようだ和樣態(tài)助動詞らしい的區(qū)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3期
4 張興;周浩;;日語終助詞“ね”的交互主觀化[J];外語研究;2011年04期
5 李瑩;;英語反語理論形態(tài)論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6 蘇小明;;試從ム0山嵌缺冉稀袱俊褂搿傲恕盵J];華章;2011年13期
7 竇晶;;淺析英語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俚語的社會語言學特征[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8 白楊;;英語中話語標記的認知語用分析[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孫滿林;;英語中五個情態(tài)動詞的推測性用法[J];青蘋果;2002年Z1期
10 李孟欣;;淺析話語標記語「まあ」[J];考試周刊;2011年4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席曉青;;演講語篇中說話者的元語用意識與元語用選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肖婷;;日語中的夫妻稱呼及其特征——以現(xiàn)代日本社會考察為重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藍越群;;論英語的情態(tài)附加語及其功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國亭;;俄語動詞體的意義歸零與競爭[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5 徐李潔;;英語IF條件句主觀化模式的建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王培;;話輪轉換理論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明明;;初探整合影響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的多元因素[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8 駱薇;;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情態(tài)動詞使用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張慶國;;語調在俄語教學中的地位[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李穎;;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與英語教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黔西南州分校 龔童文;淺談英語聽力的訓練[N];經濟信息時報;2007年
2 易水;IT新詞集錦(403)[N];計算機世界;2004年
3 記者 潘治;3種語言能互譯[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4 金溪一中 李育芳;淺談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N];撫州日報;2010年
5 馮倩;《牛津英語詞典》收錄OMG等網(wǎng)絡熱詞[N];中國文化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錢琴;指涉理論與俄語中的指涉現(xiàn)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林正軍;英語感知動詞多義性的認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吳鈺;現(xiàn)代日語終助詞的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南成玉;韓國語和英語的時、體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5 任雪梅;論俄語的空間范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高文成;認知語言學理論框架下的英漢存在句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張俊;包裝名詞在語篇中的態(tài)度意義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毋亞勤;指稱方式及其認知狀態(tài)[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明明;從語氣的視角看判斷表達方式[D];黑龍江大學;2009年
2 徐艷;英語諺語使用中的言語行為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3 姜U
本文編號:2411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241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