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本文學作品漢譯中的異化現(xiàn)象——以山崎豐子作品的漢譯為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lienation of Chinese version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which is due to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translators and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Japanese social novel "White Giant Tower" in different periods, this paper sums up one of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of the alienation phenomenon in translation-the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vocabulary original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problem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teral translation to serve literary translation more reasonably.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姜秋霞,權曉輝,楊芳;論社會文化對文學翻譯的影響[J];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06期
2 郭建中;韋努蒂及其解構(gòu)主義的翻譯策略[J];中國翻譯;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銳;;“才子佳人”模式在民國時期的變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2 靳哲;;略論譯論家韋努蒂的抵抗式翻譯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3 范文斌;;翻譯中歸化、異化的相得益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4 華全紅;;《北斗》與丁玲20世紀30年代文學創(chuàng)作轉(zhuǎn)型[J];蚌埠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5 李之凡;;探析畢業(yè)論文設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麥芷翎;;淺析韋努蒂的翻譯思想[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7 張蓮芳;;論圖書館學論文選題中存在的若干問題[J];才智;2009年32期
8 顏曉敏;;也談翻譯的文化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9 陳達;;跳好帶著腳鐐的舞蹈——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學科建設問題探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何謙衛(wèi);;文化多元化與翻譯策略[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朱天文;;翻譯策略與翻譯方法——評美國新聞期刊對漢語文化詞語的翻譯[A];福建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9屆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2 朱天文;;翻譯策略與翻譯方法——評美國新聞期刊對漢語文化詞語的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劉元元;;女性主義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駱賢鳳;;文學翻譯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系述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陳雅蜜;趙琳娜;;社會文化與文學翻譯的相互影響關系研究[A];2012管理創(chuàng)新、智能科技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玉蘭;解構(gòu)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袁梅;中國古代神話中智慧導師阿尼瑪原型及其承傳移位[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4 申宣成;表現(xiàn)性評價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謝華;翻譯美學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陳小慰;翻譯研究的“新修辭”視角[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鄒欣星;民間:從想象到消費[D];蘇州大學;2011年
8 鮑同;山崎豐子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吳波;論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韓振宇;試論翻譯的社會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敏;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異化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喻滔;異化—旅游翻譯的有效策略[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孫吳剛;論連載小說作為一種文學現(xiàn)象的雙重價值[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丁燕燕;從《飄》的兩個中譯本論譯者主體[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陳海然;選擇與開掘[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仕敏;以韋努蒂的解構(gòu)主義翻譯觀解讀王際真的《紅樓夢》英譯本[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7 王靜;《挪威的森林》在中國的接受[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艷紅;異化翻譯策略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韓璐瑩;兒童文學翻譯的異化與歸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小軍;晚清(1884-1898)上海室內(nèi)陳設[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第二屆戈寶權文學翻譯獎評獎揭曉[J];譯林;1994年04期
2 薛浩;;從譯者的風格看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J];英語自學;1994年12期
3 ;全國第二次少數(shù)民族文學翻譯會議在內(nèi)蒙赤峰召開[J];民族文學;1996年07期
4 周曄;想象力在文學翻譯中的作用初探[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李曉靜,昌切;高屋建瓴 通觀微至——《文學翻譯比較美學》略評[J];出版科學;2002年02期
6 秦露;網(wǎng)絡傳播與文學翻譯問題[J];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03期
7 王理行;忠實是文學翻譯的目標和標準——談文學翻譯和文學翻譯批評[J];外國文學;2003年02期
8 孫致禮;再談文學翻譯的策略問題[J];中國翻譯;2003年01期
9 廖紅;如何處理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差異[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10 宋學智,許鈞;從文化觀看文學翻譯的指導原則——“取長補短”淺論[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文浩;;文學翻譯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林語堂散文自譯和古文小品英譯對文學翻譯的啟示[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從改寫理論的視角析文學翻譯中的有意誤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牛英鵬;曲天敏;許豪文;;調(diào)整思維方式 強化體育功能 減少異化現(xiàn)象[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4 陳亮亮;趙連榮;;論行政決策執(zhí)行異化[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于應機;;詞典翻譯與文學翻譯:本質(zhì)與特點淺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張傳彪;;對“異化”的困惑與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群生;王彩豫;;略論普通話“輕重音”的“異化”現(xiàn)象[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鄭雪彬;;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在文學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劉孔喜;楊炳鈞;;文學翻譯譯文修改的原型論取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胡兆云;;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的互文還原原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柳斌杰;在中歐文學翻譯出版論壇上的致辭[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2 劉建林;文學翻譯不宜“專業(yè)化”[N];光明日報;2009年
3 馬愛農(nóng);我和文學翻譯[N];文藝報;2011年
4 鐘聞熹;外國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翻譯研究中心成立[N];文藝報;2011年
5 胡志揮;老舍先生與文學翻譯[N];文藝報;2011年
6 周士君;走出文學翻譯的窘境[N];光明日報;2005年
7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學翻譯的窘境?[N];中華讀書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陳熙涵;文學翻譯人才青黃不接[N];文匯報;2008年
9 明江;“我們強烈感受到民族文學翻譯的使命”[N];文藝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任震宇;文學愛好者翻譯異軍突起[N];中國消費者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文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效果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3 劉軍;龍蛇之蟄 以存身也[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趙穎;想象與文學翻譯的“團結(jié)”[D];河南大學;2009年
5 盧玉玲;文學翻譯與世界文學地圖的重塑[D];復旦大學;2007年
6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8 李宏斌;現(xiàn)代奧運會的倫理困境及其化解[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尹衍桐;穿越時空的對話:文學翻譯價值論[D];山東大學;2007年
10 陳志杰;文言在外漢翻譯中的適用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歡;中國的外國文學翻譯的漢語句法異化現(xiàn)象[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嚴天欽;論文學翻譯中譯者的風格[D];四川大學;2004年
3 楊書;文學翻譯的歸化與異化[D];外交學院;2001年
4 李學萍;文學翻譯的符號學視野[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5 畢海英;文學翻譯中譯文讀者的角色[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6 沈宇;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對等[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7 張秀花;《遠大前程》三種中譯本的比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3年
8 費書東;他知道自己是個詩人——論方平的跨語際實踐及其比較文學史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9 陳曉霞;從目的論看文學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10 許磊;意識形態(tài)在文學翻譯中的操控[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264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226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