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中國古典小說對感嘆詞“ねえ”剖析
[Abstract]:The words that are commonly called exclamations or touched words are called declarative adverbs in Watanabe's Theory of Mandarin Construction, but Wang Li does not recognize them as words in the Chinese Grammar Theory, which is regarded as a cry. We are still called interjections in this article. Interjection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interjections to express feelings and interjections to express will. Arousing, reminding, is an expression of will. Therefore, signifying this kind of meaning, or as Wang Li said is some interjections of posture, of course belong to the interjections of will. There are many such interjections in Japanese. We can find a lot from Ito Shuping's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20 and Xiaoye Ren, and Thousand Tian's translation of Jin Ping Mei. such as
【分類號】:H3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曉宇;;中英感嘆詞淺析[J];電大理工;2011年02期
2 牛世峰;;淺談大學日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3 李波;;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J];學苑教育;2011年18期
4 李景;;試論英語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7期
5 饒曉麗;;跨文化交際與大學英語教學[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6 王娟;;淺議英漢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因素[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李鵬然;;淺議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提高[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年03期
8 張美琴;;試析諺語中的性別歧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06期
9 高暉;;英漢翻譯中的誤譯分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10 唐欣欣;;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作用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嫦虹;;現(xiàn)代日、漢語形容詞的比較[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2 莊雅玲;;從學習英漢習語中了解中西文化差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俞碧芳;;語言、文化及英語翻譯教學[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袁愛林;;國際關(guān)系中的語言平等——試論國際語是解決語言平等問題的唯一途徑[A];湖北省世界語言協(xié)會2004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4年
5 郝雁南;趙嬋;;談談感嘆詞well[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劉柯新;;性別差異對英語語言應用的影響及其原因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7 李瑾;;對日語“同音詞”的再認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趙潔;;蘇聯(lián)解體后政論語言的“對話化”[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6年
9 王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交際性原則[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10 戴鴻斌;;試論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蓉;歐盟遭遇語言難題[N];光明日報;2002年
2 記者 王艷紅;不是英國兒童笨 只怪此語太難學[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3 記者 潘治;3種語言能互譯[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4 嚴美華;贊同利用奧運促進漢語推廣[N];光明日報;2003年
5 戴昭銘;漢語究竟怎么了[N];中國教育報;2004年
6 本報駐瑞典記者 劉仲華;反對語言歧視 捍衛(wèi)語言平等[N];人民日報;2003年
7 劉升盈;英語的故事[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吳志華 張蕾;追求國家關(guān)系中的語言平等[N];人民日報;2004年
9 李嘉全;英語強勢與漢語落寞是誰的悲哀?[N];貴州政協(xié)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王立嘉;商標譯名:企業(yè)走出國門的“攔路虎”?[N];市場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鐘淑;中韓現(xiàn)代親屬稱謂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張健;傳媒新詞英譯: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蔡金亭;語言因素對英語過渡語中使用一般過去時的影響[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4 任雪梅;論俄語的空間范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司提反·米勒(Stefan Müller);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語言語法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朱麟;中國人說英語的節(jié)奏模式及在教學中的運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7 周瑾序;二語學習者道歉言語行為習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江荻;論漢藏語言演化的歷史音變模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陳孝玲;侗臺語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黎意;漢藏語述補結(jié)構(gòu)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暉;語言和語言學習本質(zhì)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啟示[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升;新聞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3 王麗君;中文菜名的不可譯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邱惠;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的角度看廣告用語翻譯[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5 郭訊枝;跨文化傳播與英語教學[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宏輝;俄羅斯民族的言語智慧[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7 趙松;從文化的角度看二語詞匯習得[D];西南大學;2008年
8 羅霞;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漢語廣告英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邱祝;交互式寫作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上的應用[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孔淼;論語言的生成性及其在中學俄語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221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222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