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感情表現(xiàn)的類型及其補語的表現(xiàn)形式
本文選題:感情表現(xiàn) + 感情形容詞; 參考:《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Abstract]:......
【分類號】:H3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錫胤;俄語詞匯的多義現(xiàn)象[J];外語學刊;1980年01期
2 湯雅茹;當代俄語中第四格的“擴張”[J];外語學刊;1980年02期
3 朱文獻;;江蘇海門話的“交關(guān)”[J];方言;1980年04期
4 張純鑒;;關(guān)于“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的幾個問題[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5 穆力;兩種帶“得”的動補結(jié)構(gòu)比較[J];漢語學習;1981年02期
6 王忠亮;試論英語補語[J];外語學刊;1981年02期
7 何思成;動詞謂語后置成分辨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8 范曉;略論斷詞[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S1期
9 王豐才;;日漢語句法比較初探(續(xù))[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10 梁蔭眾;;漢語“主賓歸補”試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志江;;ABB式形容詞中BB注音的聲調(diào)問題[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2 劉月華;;趨向補語前動詞之研究[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3 蕭國政;;狀位“形容詞+‘點’”的入位條件和語義取值[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4 伊藤敬一;;在日本漢語教學上的兩個問題[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5 齊德立;;現(xiàn)代漢語中“主題-評語”句教學研究之初探[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6 高峰;陸汝占;;限定領(lǐng)域中漢語語義求解的方法——類型邏輯語義學應(yīng)用初探[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黃彩玉;;動詞“整”的語法、語義和語用思考[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8 傅愛平;;漢英機器翻譯中漢語動結(jié)式譯文的分析[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孟燕;;“使”字句句式淺析[A];語海新探(第五輯)——信息網(wǎng)絡(luò)時代中日韓語文現(xiàn)代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鄒敏;;淺淡兒童的音樂啟蒙教育——對家長的幾點建議[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永順;富有教益的美文[N];人民日報;2000年
2 李大星;海峽兩岸語言對比研究的重大收獲[N];中華讀書報;2000年
3 Relen;個性網(wǎng)頁設(shè)計之創(chuàng)意無限[N];電腦報;2001年
4 易之;領(lǐng)略“激情探戈”[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5 吳桂玲;企盼“心靈散文”[N];西安日報;2002年
6 俞峰;早期的指揮[N];音樂周報;2002年
7 楚風;不可在“道德禁區(qū)”內(nèi)犯規(guī)[N];國際商報;2004年
8 張容;陽春白雪撒向人間[N];光明日報;2004年
9 邱曙東;我是小學生 我定作業(yè)[N];解放日報;2004年
10 記者 張玫 張彥;崔。簱u滾依舊游離,,不再“一無所有”[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錦君;二程語錄語法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2 李錦姬;現(xiàn)代漢語補語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劉雪芹;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宋文輝;現(xiàn)代漢語動結(jié)式配價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黎意;漢藏語述補結(jié)構(gòu)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6 鄭繼娥;殷墟甲骨卜辭祭祀動詞的語法結(jié)構(gòu)及其語義結(jié)構(gòu)[D];四川大學;2004年
7 李泉;單音形容詞原型性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孫紅玲;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9 張景霓;毛南語動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武氏河;現(xiàn)代漢語語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慧;帶“得”字的程狀補語句及其表意功能探析[D];暨南大學;2000年
2 李義善;漢語補語的韓譯研究[D];暨南大學;2000年
3 吉田泰謙;漢語肯定句與否定句不對稱現(xiàn)象的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4 程麗麗;補語語義指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5 余貞?zhàn)?古漢語處所詞語作補語問題探討[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韓書庚;漢語能性結(jié)構(gòu)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7 盧炫璇;現(xiàn)代漢語“X點”、“X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8 余蕾;“得”字情態(tài)補語句的多視角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9 彭淑莉;現(xiàn)代漢語無標補語重動句息族類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姜文玉;韓語副詞狀語在漢語中的對應(yīng)形式[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98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79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