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魯迅直譯觀的語學基礎
本文選題:魯迅 + 直譯研究; 參考:《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10期
【摘要】:從對比語言學視角看,漢日語序呈現(xiàn)出較高的相似性;從翻譯實踐的角度看,日語原文和漢語譯文在語序上也表現(xiàn)出較強的趨同性。這種特點正是魯迅得以倡導直譯并身體力行的語學基礎?梢哉f,魯迅倡導直譯有其合理性;但是,從學理層面看,也存在一些問題。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he order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shows a high similarit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Japanese original text an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also show strong convergence in word order.This kind of characteristic is the foundation of linguistics that Lu Xun can advocat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practice.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reasonable for Lu Xun to advocate literal transl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分類號】:H36;I21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大友;魯迅詩歌修辭探微[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2 孟悅樸;理性的光輝與浪漫的風采魯迅、郭沫若女性觀比較[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3 楊洪承;世紀元年魯研學術新走向——2001年魯迅研究綜述[J];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09期
4 陳漱渝;法國有大作家,好作品——魯迅與中法文學交流[J];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09期
5 散木;我看"《人言》事件"[J];書屋;2005年04期
6 陳越;魯迅:越“名士文化”之個案分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1期
7 聞科;生命不息 戰(zhàn)斗不止——學習魯迅的徹底革命精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6年02期
8 韌真;警惕革命隊伍里的“蛀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6年Z1期
9 路向陽 ,王紀昌 ,汪振杰;學習魯迅,同舊的傳統(tǒng)觀念澈底決裂[J];求是學刊;1976年Z1期
10 虞愚;;參觀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絕句三首)[J];詩刊;1977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魯迅與煙[A];全國煙草系統(tǒng)紀檢監(jiān)察專賣管理財務審計工作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黃軼;;言文之分與身份之別——以魯迅語言觀為中心[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曾鎮(zhèn)南;;魯迅是誰?——重讀瞿秋白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1999年
4 王鐵仙;;關于科學評價魯迅的若干思考——重讀瞿秋白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1999年
5 史揮戈;吳騰凰;;嚴謹?shù)奈娘L 科學的論證——重讀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A];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05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崔銀河;;魯迅與蒙古族當代文學[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黃健;;“左翼”話語構建原則與策略的確立——魯迅《對于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意見》的話語分析[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季元龍;;魯迅:體裁規(guī)范與美學追求[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崔棟森;;魯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有懷[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10 張化男;;一種《水滸》,,一個宋江——我對魯迅評《水滸》觀點的一點體會[A];水滸爭鳴(第三輯)[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汪涌豪;日常的魯迅[N];文匯報;2002年
2 何滿子;重讀魯迅《寫于深夜里》[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奉少廷;先生不厭百回讀[N];人民日報;2010年
4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 張夢陽;魯迅文藝理論批評的現(xiàn)實啟悟[N];文藝報;2011年
5 李鈞(教師);“不打折扣”的魯迅[N];中國郵政報;2003年
6 孫偉科;魯迅身后不寂寞[N];文藝報;2000年
7 何滿子;魯迅 以人格而偉大[N];中華讀書報;2002年
8 文先國;關于《魯迅著作手稿全集》中魯迅與非魯迅手稿問題的探討[N];中國文物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康慨;美國漢學家華志堅:魯迅是中國的奧威爾[N];中華讀書報;2009年
10 張文紅;精神的飽滿與思維的深邃[N];安陽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符杰祥;“道”與“路”[D];復旦大學;2003年
2 曹禧修;抵達深度的敘述[D];河南大學;2002年
3 靳新來;“人”與“獸”的糾葛[D];復旦大學;2004年
4 方Q趾
本文編號:17482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74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