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復合助詞トアッテ及トアッテハ
本文選題:復合助詞 切入點:接續(xù)助詞 出處:《日語學習與研究》1997年01期
【摘要】:正 筆者最近在講授每年由國際交流基金實施的日語能力測試試題時,發(fā)現(xiàn)一級試題出題有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變化。具體地說就是出現(xiàn)了一些以前不曾有的、有關復合助詞助動詞的高難度的表達方法。比如在1991年度一級讀解文法試題問題Ⅳ中有一題是這樣的: (6)待待夏休始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find out that there have been some notable changes in the first - class test questions . Specifically ,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not existed before .
【分類號】:H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芬;;《儒林外史》中“將”的虛詞用法[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7期
2 魏亞利;;表示因果關系的「p、故、所以蠐厦法[J];日語知識;2011年09期
3 尹燕飛;;再議揚州方言數(shù)量短語后的助詞“頭”[J];文學教育(下);2011年08期
4 袁濤;;淺談日語表示原因、理由的用詞[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5 李孟欣;;「~にもらう」和「~からもらう」對照分析(二)——從給予方的角度來探討[J];考試周刊;2011年41期
6 李睿;;中亞學生學習助詞“了”的偏誤分析[J];語文學刊;2011年12期
7 徐海峰;;日語中常用關于原因的接續(xù)助詞及異同[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8期
8 尤冉冉;龔海平;;漢譯英的直譯與意譯(下)[J];閱讀;2011年Z2期
9 盧萬才;;尊敬語的種類(6)[J];日語知識;2011年07期
10 宇文寶林;;日本姙における主客壋(一)——原因·理由(一)[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秋麗;;泉州方言介詞“嘞”的語法化及涉及的相關現(xiàn)象[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2 張憶杰;;學生中常出現(xiàn)的アクセント問題[A];對外貿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2年
3 羅建邦;;從三個平面看“V有”和“V了”之差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俞志慧;;《國語》版本源流及公序本系統(tǒng)二子本之對比[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5 陳肖霞;;連續(xù)話語中不送氣塞音統(tǒng)計分析[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林文金;;莆仙方言的選擇問句[A];莆仙文化研究——首屆莆仙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李蕊;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助詞“著”的選項與排序[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桂成;;說“像”及“似的、一樣、一般”[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3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姜柄圭;;學術領域語料的“V+N”搭配特點與漢韓機器翻譯[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黃景愛;;淺析日語授受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郁洪千;每周一詞[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培泉;《近代漢語語法研究》——語法領域的又一部力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3 趙曉蓉 辛之 張寶東 張偉珍 朱勝龍 張雨門;書名:在品位和市場之間[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4 記者 紀海珠;怎么教孩子說話[N];信息時報;2003年
5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邢福義;“十來年”義辨[N];光明日報;2010年
6 甘谷縣常家廟學校 頡景峰;淺談“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N];天水日報;2007年
7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山東省章丘市實驗小學 閆學;在孩子的大腦里裝進“激動”的詞匯[N];中國教育報;2004年
9 文/馬榮;感受美國幼兒教育[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成瑞容;秦始皇阿房宮的遺音[N];中國文化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國富;姚秦漢譯佛經助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岳立靜;《醒世姻緣傳》助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3 溫振興;《祖堂集》助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4 毛文偉;現(xiàn)代日語助詞性機能辭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黃思賢;納西東巴文獻用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元江苦聰話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朱艷華;載瓦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申美花;[D];復旦大學;2010年
10 翟燕;明清山東方言助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苗琳;習得狀況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2 李菁菁;關于復合助詞「によって」[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李燕燕;《碧巖錄》助詞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4 李蔭;現(xiàn)代漢語助詞項目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2年
5 王晚明;對格助詞“に”的語義網絡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趙棟;《牡丹亭》助詞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宣磊;論日語復合格助詞“に[筏啤鋇奶富骯δ躘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慧芳;和順方言助詞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劉果;禹州方言助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琴;漢語助詞“的”字分化及其原因探究[D];南京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87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68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