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字”
本文選題:國字 切入點:漢和辭典 出處:《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日語里“國字”這個詞有三個意思:一是日本國的文字,包括漢字、假名等用來記錄日語的所有的文字符號;二是日本人創(chuàng)造的假名,以區(qū)別于由中國傳去的漢字;三是日本人模仿漢字的結(jié)構(gòu)自造的漢字。但日本人通常所說的“國字”,,是指第三種意思。這時的“國字”又叫“和字”...
[Abstract]:In Japanese, the word "Chinese character" has three meanings: first, Japanese characters, including Chinese characters, katakana, etc., which are used to record all the characters in Japanese; second, the Japanese create a pseudonym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s handed down by China; The third is that the Japanese imit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but the Japanese usually refer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refers to the third meaning. At this tim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lso called "Hezi".
【作者單位】: 大連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36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傳乃;日本的“國字”[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年02期
2 ;港臺消息[J];語文建設(shè);1984年05期
3 那多;;蒙冤者[J];上海文學;2009年07期
4 町田三郎,馬振方,馬小立;明治漢學紀要(下)[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03期
5 李如林;淺談“國字”[J];日語知識;1994年09期
6 朱伯雄;在美國的中國畫市場[J];美術(shù);1994年05期
7 張偉生;又一次名家精品的薈萃──記朵云軒’94中國字畫拍賣會投拍的部分書畫藝術(shù)品[J];美術(shù)之友;1994年04期
8 周莉;;日語國字的造字法[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9期
9 朱浩云;中國字畫藝術(shù)品市場開始走紅[J];美術(shù)之友;1997年05期
10 何華珍;日本“國字”辨正[J];語言研究;2005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玉河;;日本的消防機構(gòu)與消防工作——赴日消防研修的見聞與啟示[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2 王華;楊悅;;日本健康損害救濟體系介紹及對我國的啟示[A];2009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國家藥物政策與《藥品管理法》修訂研究”論壇論文文集[C];2009年
3 李國平;糜林;吉沐祥;李金鳳;霍恒志;陳雪平;潘躍平;;日本促成栽培草莓生產(chǎn)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向[A];草莓研究進展(三)[C];2009年
4 王守華;;朱子學在日本[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5 曾南石;;日本石見銀礦的礦化與蝕變特征[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紀鳳翥;;方港慘案[A];老兵話當年(第九輯)[C];2005年
7 張翰卿;戴慎志;;國內(nèi)外城市綜合防災規(guī)劃比較研究及經(jīng)驗借鑒[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8 彭松建;汪段泳;;英、美、日家族制企業(yè)歷史變遷的啟示[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林樂界;宋建偉;;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對山東省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企業(yè)的影響及對策[A];2006-2007年度標準化學術(shù)研究論文集[C];2008年
10 劉江文;艾延齡;羅承萍;;鑄造Mg-Ca及Mg-Ca-Si合金中的合金相及其形成機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曉平;日本“國字”趣說[N];中華讀書報;2009年
2 曉瓊;300件民國字畫網(wǎng)上覓主[N];中國商報;2004年
3 ;手機應用殺出國字黑馬[N];國際商報;2003年
4 王世停;“國字號”新稻種鹽城造[N];農(nóng)民日報;2005年
5 河清;國字當頭[N];中國商報;2003年
6 平忠;我國字庫建設(shè)取得重要突破[N];科技日報;2000年
7 姜月珍;燕化乙烯二輪改造唱響國字號[N];中國石化報;2000年
8 雨文武;白酒企業(yè)爭打國字牌[N];中國商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王大慶;行業(yè)向好,“國字號”為何還虧?[N];中國機電日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孟洪濤;栽了跟頭 了得換個明白[N];中國體育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琳;日本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及其最新發(fā)展[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汪三毛;在兩個主義之間:日本刑事審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寫實油畫比較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6年
4 雷鳴;日本節(jié)能與新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劉偉東;日本中小企業(yè)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6 李朝輝;淺層文化中斷與深層文化中斷[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節(jié)艷麗;對日本戰(zhàn)后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與諾貝爾科學獎獲得的歷史考察[D];清華大學;2004年
8 安洋;日本特殊法人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9 覃力;日本高層建筑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10 宿久高;中日新感覺派文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婧;日本國字的構(gòu)成原理及其整理分類[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2 劉小榮;論漢字在日語中的變遷與作用[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3 鄭錦燕;關(guān)于日語漢字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陳瑤;關(guān)于《新撰字鏡》的“魚部”漢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崔錦實;日朝漢字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4年
6 朱佳;有關(guān)日語中和制漢字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劉慶委;現(xiàn)代日語中漢字的類型分析及其文化特征[D];廣西大學;2006年
8 朱海燕;日英同盟在日本侵華史上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4年
9 張樞盛;日本文化對其企業(yè)制度影響的路徑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黃樂平;日本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前景探討[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442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64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