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在日語教育中的導入——評《跨文化理解與日語教育》
本文選題:日語教育 切入點:跨文化理解 出處:《大學教育科學》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當前,國內高校外語教育學科基本都以"語言文學"為學科專業(yè)名稱,日語當然也不例外。"日語語言文學"這一學科名稱凸顯出高校日語教育中重視日語語言基本技能培養(yǎng)的目標而輕視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問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又反映社會文化。荷蘭文化學學者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維度"理論,是迄今為止在跨文化交際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文化維度,就是從國家層次的視角來衡量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價值取向的標準。這一理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ajor names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language literature". Of course, Japanese is no exception. The title of "Japa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Japanese language skills in Japane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belittl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ultivation.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reflects social culture. The theory of "cultural dimension" put forward by Dutch cultural scholar Hofstedt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up to now. Is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perspective to measu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standard of value orient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外文學院;
【基金】:中國礦業(yè)大學2017年教改項目“跨文化視角下日語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研究” 中國礦業(yè)大學外文學院教改項目“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分類號】:H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華偉;新世紀中國日語教育改革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J];日語知識;2001年02期
2 謝亦瑜;高職日語教育初探[J];云夢學刊;2001年04期
3 胡以男;日本的日語教育與日語教授法管窺[J];山東外語教學;2002年02期
4 胡以男;中日日語教育考察——神戶大學留學生中心日語教育考察所思[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日語教育振興協(xié)會介紹[J];出國與就業(yè);2002年17期
6 周新平;關于日語能力考試“出題基準”的變化及發(fā)展趨勢[J];日語知識;2003年06期
7 胡振平;中國日語學研究的可喜收獲——兼評《日語口譯學論稿》[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年01期
8 ;“朝日”讓你開口說日語[J];成才與就業(yè);2005年20期
9 廖瑞平;;學習日語口譯技巧[J];成才與就業(yè);2006年09期
10 馮立華;;初、中級日語教育的指導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靜;;大學日語專業(yè)精讀教材詞匯研究——關于《新編日語》(1-4冊)[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宋暉;高端學術會議提升中國日語教育水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姜乃強;赴日留學與日語教育呈現(xiàn)新動向[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張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文化軟實力解讀之日語國際推廣[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章紅雨;《標準日本語》緣何暢銷20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凌蓉;關于日語被動句和漢語“被”字句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次仁德吉;有關日語委婉表達的考察[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崔艷茹;論古漢語“唇音”在日語中的演變[D];黑龍江大學;2015年
3 賈修龍;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日語因果條件句漢譯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4 王瑩;日語復句的誤用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高春元;關于山口喜一郎的日本語教育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6年
6 薛爽;關于日語中含有“l(fā)”的單詞的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7 柴春苗;日語授受表現(xiàn)「テクレル」「テアグル」的習得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年
8 張津維;日本語境中的中國語源外來語研究[D];海南大學;2016年
9 平騰飛;濟南高中二外日語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前景[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10 王笑楠;關于漢語的“的”和日語的「の」的對比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42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64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