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同素逆序形式漢字詞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日語 同素逆序形式漢字詞 共時比較 歷時分析 出處:《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日語中出現(xiàn)的同素逆序漢字詞進行多層次分析研究,從形式、意義和用法等方面與漢語普通話中的對應詞進行共時的比較。一方面從共時平面加以統(tǒng)計和比較,揭示其各自特點;另一方面從歷時的角度對日語中的同素逆序漢字詞加以考察,厘清了它們的發(fā)展脈絡。從跨語言比較語言學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日語中同素逆序形式漢字詞的來源、概況及其與漢語的相互對應關(guān)系。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multi-level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Chinese words with the same morpheme in reverse order in Japanese,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ords in Chinese mandarin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 meaning and usage, on the one hand, statistics and comparisons are made from the synchronic plane.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 Chinese words with the same morpheme in reverse order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context is clarif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linguistic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origin,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暨日韓語逆序漢字詞研究”(07JC740010)的階段性成果 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SJ0705) 上海市教委項目(CW0639)
【分類號】:H3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俊勛;從高誘注看東漢北方代詞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2 劉光明;《顏氏家訓》的被動句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方小中;定中結(jié)構(gòu)研究綜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力量;肖應平;;“得”的語法化動因和機制[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5 卜師霞;《史記》中“看”義類單音動詞的歷史比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丁崇明;語言演變的過程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7 馮亞麗;賈島詩歌用韻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席嘉;;“叫化”考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范曉;;被字句謂語動詞的語義特征[J];長江學術(shù);2006年02期
10 黎新第;20世紀《中原音韻》音系研究進程與方法回顧[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榮光啟;;句法轉(zhuǎn)換:從古典詩到白話詩[A];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西平;;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簡述——兼論對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3 朱其智;;“由”字句的語篇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4 趙愛武;;《詩經(jīng)》“有+S”式考辨[A];第七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廷玉;贛方言特征詞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2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jié)構(gòu)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李焱;《醒世姻緣傳》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6 羅自群;現(xiàn)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8 車淑婭;《韓非子》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李晟宇;呢字疑問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王曉生;“1917—1923”新詩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峻嶸;《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學;2001年
2 戴紅亮;“女”部字語義與文化內(nèi)涵透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章文靜;江淮方言、漢語普通話和英語標準發(fā)音語音體系的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胡勇;從漢語被動結(jié)構(gòu)的演變看漢語注重話題的語言類型特征[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5 趙立偉;《睡虎地秦墓竹簡》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鮮麗霞;“二拍”中的助詞“得”[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7 譚代龍;《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8 姚新奕;抽象與具體[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9 栗學英;義凈譯著詞匯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鄭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盛莉;;日語中的英語外來語對日語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1年54期
2 蒙蘭香;;淺談高職高專日語學生如何記日語單詞[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3 彭艷;;從母語負遷移看日語詞匯的誤用[J];考試周刊;2011年56期
4 李晶;;扶桑風近——淺談日語詞匯對漢語的影響[J];文教資料;2011年21期
5 陳麗;;從日語表現(xiàn)看日本人的自閉性和排他性[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6期
6 許亮華;;日語中的外來語詞匯學習探討——基于語言遷移理論[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4期
7 付小玲;;淺析日語作為英語專業(yè)第二外語的利弊[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8 付雁華;;關(guān)于初級日語詞匯習得的考察——以周口師范學院日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為中心[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楊曼;;日語詞匯學習中的母語干擾[J];日語知識;2011年08期
10 龐濤;;漢語言對日語學習和教學的影響[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憶杰;;日語詞匯探源[A];對外貿(mào)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蘇華;;淺談日語的漢語漢字詞與古漢語詞匯的一致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洪飛;;淺談中日同形詞——販賣與“尒X頡盵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胡春艷;論日語詞匯的消極表達[D];黑龍江大學;2011年
2 廖玲玲;漢語環(huán)境中詞源對研究生二外日語詞匯損耗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3 畢澤慧;o",
本文編號:1537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53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