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視角談“待遇表現(xiàn)”的漢譯
發(fā)布時間:2017-11-07 07:17
本文關鍵詞:從文化視角談“待遇表現(xiàn)”的漢譯
更多相關文章: 文化視角 日語“待遇表現(xiàn)” 漢譯 谷崎潤一郎
【摘要】: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中日兩國共處亞洲,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在語言表達上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本論文擬以日語的特征表現(xiàn)之——“待遇表現(xiàn)”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在中日兩國語言表達形式上的異同進行比較,透視兩國語言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針對“待遇表現(xiàn)”的研究,至今,兩國的研究者多以語言學為視角,集中對其特征進行梳理,對與人際關系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論述。而本文擬從文化的視角出發(fā),針對日語的“待遇表現(xiàn)”在漢譯方面表現(xiàn)的規(guī)律、特征進行歸納梳理,并對分析結(jié)果做出較為合理的詮釋。 日本近代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是完美地表現(xiàn)了日本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代表作家,他的兩部代表作——《細雪》和《春琴抄》出場人物身份各異,地位相差懸殊,會話集中,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日語中“待遇表現(xiàn)”的特征。此外,兩部作品的漢譯本較多,這些是本文選擇其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 本論文由五部分構(gòu)成:一、介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義、此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本的選取依據(jù);二、闡述了“待遇表現(xiàn)”的定義、特征及分類;三、針對語言、文化的定義、以及二者與翻譯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了闡述;四、針對《細雪》和《春琴抄》兩部文學作品中的“待遇表現(xiàn)”的漢譯結(jié)果做了歸納和分析。結(jié)合具體翻譯實例,從文化角度分析闡述其漢譯特征;五、為本論文的結(jié)論及今后的研究課題。 通過對日語原著及漢譯本的分析比較研究,本論文得出了如下結(jié)論:一、日語“待遇表現(xiàn)”漢譯時會出現(xiàn)“可譯”和“不可譯”兩種情況;二、在“可譯”的情形中,相對于日語原文的“公式化”、“固定化”的特點,譯成漢語時則表現(xiàn)為:“非固定化”、“靈活性強”的特征;三、日語的“待遇表現(xiàn)”在漢譯時,“不可譯”現(xiàn)象所占的幾率較高,即“不可譯”情況是“待遇表現(xiàn)”漢譯的一個顯著特征;四、中日兩國所隱含的民族文化因素是產(chǎn)生各自語言表現(xiàn)特征的主要原因。等級、秩序鮮明,上下、內(nèi)外關系森嚴,獨特的民族“依賴”情結(jié)和“恩惠”意識,是日語“待遇表現(xiàn)”呈現(xiàn)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而古代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尊卑、貴賤的君臣思想沒能被傳承到中國的近現(xiàn)代,“民主”、“平等”的近代思想和“十年文革”使社會環(huán)境和人們思想觀念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為此,漢譯在“待遇表現(xiàn)”上,出現(xiàn)了與之相應的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3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代豐;;文化差異語境下的不可譯性及其應對策略[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2 王南;;從文化視角看日語的授受表達[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0年01期
3 何午;日語“待遇表現(xiàn)”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4 紀長永;;論日語“待遇表現(xiàn)”的特征[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2年04期
5 紀長永;再談日語“待遇表現(xiàn)”的特征[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09期
6 林田;;可譯性與不可譯性[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11期
7 邱懋如;可譯性及零翻譯[J];中國翻譯;2001年01期
8 姜秋霞;郭來福;楊正軍;;文學翻譯中的文化意識差異——對《紅樓夢》兩個英譯本的描述性對比研究[J];中國外語;2009年04期
9 陳莉;;淺析日語的“待遇表現(xiàn)”[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本文編號:1151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1513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