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現(xiàn)代俄漢同聲傳譯
發(fā)布時間:2017-09-30 17:10
本文關鍵詞: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現(xiàn)代俄漢同聲傳譯
【摘要】:交際翻譯理論是彼得·紐馬克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興翻譯理論,該理論的提出是基于大量的翻譯實踐活動并最終服務于口譯和非文學文本筆譯的翻譯工作。就交際翻譯理論觀點來看,紐馬克認為口譯是以聽眾為中心的翻譯活動,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著重考慮翻譯的效果,即聽眾的反應。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所想要達到的目標并不是與源語語言單位的對等,而是聽眾所聽到譯語的感受與源語聽眾感受的極大相似。同聲傳譯是口譯的一種重要形式,常在國內(nèi)乃至國際間會議等重要場合上應用。在同聲傳譯過程中,譯員的翻譯與演講者的講演近乎同步進行,譯員通過掌握源語語言和豐富的目的語語言知識,將演講者的話用地道的、準確完整的譯出語傳遞給目的語聽眾。本文主要介紹和研究紐馬克提出的交際翻譯理論在俄漢同聲傳譯中的應用。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三個章節(jié)。引言主要介紹了口譯的發(fā)展、交際翻譯理論的提出及其在國內(nèi)外研究和發(fā)展的現(xiàn)狀,最后論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節(jié)主要介紹了交際翻譯理論提出的背景和基本觀點,包括四個方面:翻譯的對象是語言而不是思維;翻譯過程中應以歸化為策略導向;采用與源語語域一致的語域;脫離源語束縛,打破原文局限,注重翻譯效果。其中最后一點最為重要,因為它直接決定了翻譯是否成功。第二章即為研究交際翻譯理論在俄漢同聲傳譯中的應用。這一章是文章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該部分首先對同聲傳譯做了簡單的介紹和概述,隨后結合同傳實踐來分析交際翻譯理論如何在同聲傳譯中進行應用,這一部分又分為三小部分:增詞、減詞的應用,使譯語生動流暢;使用意譯、轉譯,符合聽者的語言文化;調整語句詞序語序,把握翻譯的自由度。本文的最后一章總結了交際翻譯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和局限。望在今后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能夠完善交際翻譯理論。
【關鍵詞】:交際翻譯理論 俄漢翻譯 同聲傳譯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5
,
本文編號:9494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94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