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漢第一、二人稱代詞非常規(guī)用法的語用分析
本文關鍵詞:俄漢第一、二人稱代詞非常規(guī)用法的語用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人稱代詞 非常規(guī)指示指稱 俄語 漢語
【摘要】:人稱代詞是言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俄語和漢語的人稱代詞都由三部分構成: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人稱代詞的選擇和使用不是隨意的,它們之間的關系約定俗成。然而在實際交際中,人們?yōu)榱诉_到一定的修辭效果,會有意破壞其常規(guī)用法,揭示說話人的意圖和語用效果。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
【關鍵詞】: 人稱代詞 非常規(guī)指示指稱 俄語 漢語
【分類號】:H35;H146.2
【正文快照】: 人稱代詞不僅是語法學研究的重點,也是語用學關注的焦點。在語法學中注重研究人稱代詞在句子中的變化以及其句法功能。然而在交際語用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其語法的變化,更要體會其語用效果。不同人稱代詞的選用在實際交際表達中有著很大的差異。在俄語和漢語中,第一人稱“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廖新佳;;人稱代詞的非常規(guī)語用指稱現(xiàn)象分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黃奕;白永權;蔣躍;;漢英訪談節(jié)目中第一人稱代詞的指稱模糊[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張春泉;第一人稱代詞的虛指及其心理動因[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麗娜;從語用前提對稱看等值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劉勃;索緒爾及其現(xiàn)代語言學思想試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3 劉旺余;;委婉語跨文化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魏月紅;會話含義的語用闡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武斌;交際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周茹薪;論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高紅云;注重語音教學 提高學生語言能力[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楊東芳;漢英雙關語的語義文化對比及翻譯策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譚穎沁;;影響語言變異的社會因素[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朱林;;本雅明翻譯觀與解構主義的形神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麗;吳小梅;;Meaning and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2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叢梅;;雙語詞典中的“辭格”和“語域”問題[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周紅紅;;文化特色詞與雙語詞典[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5 張毓瑾;;教學大綱與外語教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邱凱端;;英漢廣告語言特性與廣告圖文隱喻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黃菁菁;;包涵文化語義的句子的翻譯模式探微[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呂曉倩;;從功能語法中級階與語言元功能的角度分析教師課堂語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趙婕;;淺談外向型學習詞典的例證安排[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董玉芳;;詩歌翻譯,對等還是功能?——以許譯唐詩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穎玉;基于語料庫的歐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包桂蘭;基于EPG的蒙古語標準音協(xié)同發(fā)音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4 海淑英;吉爾吉斯語中的俄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鄭燕平;論全球背景下語篇翻譯的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李郁;意識學習與學習策略使用的相關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柴改英;英語廣告語篇的同一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鑫;中醫(yī)伏邪理論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10 宋繼平;面向機器翻譯的雙語信息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199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丹;語言學術語漢譯規(guī)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李瑞芹;英漢多義詞“手”的認知研究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啟示[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楊會;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中介語僵化現(xiàn)象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凝慧;從功能對等角度論商標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宋宛蓉;關聯(lián)理論框架下《紅樓夢》隱喻翻譯的效度[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一帆;從功能對等理論看中西翻譯思維差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趙樹;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商標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王偉娜;英漢諺語里動物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沈煒;從美聯(lián)理論的角度分析侍意隱喻的作用及其理解過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趙明利;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實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桔元;;廣告語篇中人稱代詞的關系建構功能——英漢對比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張寧;;人稱代詞視角的選擇與禮貌取向[J];外語學刊;2009年04期
3 楊曙;;英語公益廣告語篇中人稱與語氣的人際意義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黃奕;白永權;蔣躍;;漢英訪談節(jié)目中第一人稱代詞的指稱模糊[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5 陳治安,彭宣維;人稱指示語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年03期
6 田海龍!300400;“我”、“我們”的使用與個人性格[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7 張春泉;第一人稱代詞的虛指及其心理動因[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宏武;;內(nèi)蒙古豐鎮(zhèn)話第二、三人稱代詞[J];中國語文;2003年06期
2 范鳳菁;;濮陽方言的人稱代詞[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3 楊林;;英漢人稱代詞對比及其翻譯[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馬海妹;人稱代詞混亂[J];咬文嚼字;1998年08期
5 張瑛;梁琳琳;侯敏;滕永林;;話題型微博中的人稱代詞特征及消解策略[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6 楊曉丹;;人稱代詞的八大注意[J];初中生輔導;2007年Z1期
7 鄧巧玲;;人稱代詞用法(一)[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0年Z1期
8 譚書勤;;人稱代詞需重視的幾種用法[J];中學英語之友(上旬);2010年08期
9 聶敏熙;;略談人稱代詞的活用[J];語文學習;1959年07期
10 ;人稱代詞的代前與代后[J];大學英語;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周國炎;;布依語人稱代詞中幾種特殊的稱代方式[A];布依學研究——貴州省布依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8年
2 侯小麗;;三原話人稱代詞的數(shù)與格[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3 羅云飛;李國臣;;采用優(yōu)先選擇策略的中文人稱代詞的指代消解[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治敏;李蕓;俞士汶;;人稱代詞和名詞的組合搭配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肖放亮;;南昌縣(塘南)方言的人稱代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李曉琪;章欣;;“據(jù)……看/說”及其相關格式[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義娜;;人稱代詞移指現(xiàn)象的主觀性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楊杰;;俄語人名稱謂形式與人稱代詞ты/вы用法[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家永;略談古代漢語人稱代詞的活用[N];語言文字周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金順吉;韓漢語人稱代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彭曉輝;漢語方言復數(shù)標記系統(tǒ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建君;英漢人稱代詞對比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鮑源遠;“四書”人稱代詞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田苗;漢法人稱代詞對比[D];山西大學;2011年
4 蒼靜波;漢語兒童人稱代詞習得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武青春;越漢人稱代詞語用功能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徐萱春;《史記》中的人稱代詞[D];浙江大學;2008年
7 阮氏懷芳;漢越人稱代詞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殷慶棟;典型人稱代詞的漢日對譯研究—從語用功能的角度[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9 羅敏;“人稱代詞+的+名詞”與“人稱代+名詞”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朱潔;《世說新語》人稱代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231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92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