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稱呼主要功能芻議
發(fā)布時間:2017-08-04 21:14
本文關(guān)鍵詞:俄語稱呼主要功能芻議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稱呼語 文化功能 語用功能 社會思潮
【摘要】:稱呼語是指人類生活中用來稱呼他人的詞或詞組,是人類社會交往中使用最廣泛、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語言形式。在任何社會、任何一種語言中都不可或缺。近年來,俄羅斯語言學界對稱呼語的研究日益活躍,稱呼語作為日常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代社會的言語交際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稱呼語(обращение)這個術(shù)語在俄羅斯最早出現(xiàn)在Ф.И.布斯拉耶夫的著作《俄語歷史語法》之中。在此之前,俄語語法著作中都采用呼格的提法。西方不少學者,如,Roger Brown,Albert Gilman,Marguerite Ford,Lambert,Tucker,Bates,Benigi, Paulston等等都曾對稱呼語進行過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shù)Roger Brown和Albert Gilman的T式和V式的經(jīng)典研究。他們認為稱呼語“權(quán)勢關(guān)系”(power)和“一致關(guān)系”(solidarity)影響人們對稱呼語的使用。“權(quán)勢關(guān)系”和“一致關(guān)系’從此也成為語言學界的權(quán)威術(shù)語。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國內(nèi)俄語界也對稱呼語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很多學者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對稱呼語進行了論述。前蘇聯(lián)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稱呼語研究,且其研究特點多是將稱呼語置于言語禮節(jié)的系統(tǒng)下進行研究。直到80年代,前蘇聯(lián)語言學界才開始逐步拓寬稱呼語的研究領(lǐng)域。這一時期的著作有《俄語言語禮節(jié)》(A.A.Aкишина,1983)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俄語禮貌用語—語言學與教學層面》(Н.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1982)。1987年,H.H.Aмниова的《對外俄語教學中的人名稱呼語》對于開展對外俄語教學有很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90年代以后,俄羅斯語言學界開始將目光投向具體稱呼語的研究。且九十年代以來的俄羅斯政治風云變幻,政治生活上的動蕩必然影響到語言,尤其是稱呼語立刻反映出了社會思潮的變化,這一時期的著名文章主要有,《詞的新生》(И.M.Cинагатуллин,1994),《先生—公民—同志—先生》(M.B.Колтунов,1998)等等. 當今的俄羅斯還處在社會轉(zhuǎn)型的過程中,稱呼語的使用具有極大的不穩(wěn)定性,尤其是對陌生人的稱呼依然是一個開放的論題,各種說法,莫衷一是。但稱呼語的使用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必須遵循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和原則。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詞匯單位,還是一個社會活動交往中的語用單位,承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思想和內(nèi)涵,具有極高的語用價值和文化內(nèi)涵。因此,我們既要從詞匯語用的方面來理解它,更要從民族思想根源的角度來研究它,F(xiàn)在的俄羅斯社會正歷經(jīng)巨大的轉(zhuǎn)折。社會的轉(zhuǎn)型和發(fā)展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語言,而稱呼語作為語言中最活躍的一部分也日益變化。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下,本文對稱呼語的研究就顯得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本文正是以俄語稱呼語為研究對象,從稱呼語的文化功能、語用功能、社會思潮反映功能三個方面來探討俄語稱呼語的使用狀況。全文由三個部分組成:前言、正文和結(jié)語。 前言,概述全文,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研究意義以及研究目的進行綜述。 正文分為四個章節(jié): 第一章,稱呼語的研究綜述。本章回顧了稱呼語在俄羅斯國內(nèi)外的研究歷史,探討了與稱呼語研究相關(guān)的各項理論問題,指出了稱呼語研究的理論意義,以及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稱呼語的文化功能。本章將從文化功能的角度,將稱呼語置于俄羅斯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之下,揭示稱呼語中所反映出的宗法觀念、倫理道德觀念等。 第三章,稱呼語的語用功能。本章是從語用學的角度,首先闡述語用學的基本觀點,在語用學理論的指導下,從會話結(jié)構(gòu)和交際原則出發(fā)來揭示稱呼語的語用功能。 第四章,稱呼語反映社會思潮的功能。本章首先與社會變遷相關(guān)聯(lián)的心智概念,以及該研究的興起,然后從社會心智研究的角度,討論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對陌生人的稱呼語及其在俄羅斯人民生活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變化。 結(jié)語,總結(jié)全文,對全文行文的主要脈絡(luò)進行逐一理清,并對筆者的研究所得和不足做出總結(jié)。稱呼語是一個活躍的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個典型的語用單位,它不僅承載了大量文化信息,還具有積極的語用功能,并能夠體現(xiàn)出社會的變遷。本文從稱呼語的文化、語用、社會變遷三個角度來研究稱呼語的主要功能,闡述了稱呼語上所附著的文化含義,語用場合以及社會變化。 稱呼語是一個復雜而深奧的研究課題,由于本人經(jīng)驗不足,學識有限,資料尚缺,文中的一些論點還有待挖掘和商榷;限于本人水平,難免掛一漏萬,其中的缺點錯誤,懇請師長、學友批評指正。
【關(guān)鍵詞】:稱呼語 文化功能 語用功能 社會思潮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35
【目錄】:
-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ъ5-6
- 中文摘要6-8
- Реферат8-11
- Введение11-13
- Глава 1 Обзор изученчя обращений13-22
- 1.1 Общее положение изучения обращений13-17
- 1.2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обращения17-18
- 1.3 Функции обращений18-19
- 1.4 Теоретическая ценность изучения обращений19-20
- Вывод20-22
- Глава 2 Кулътурная Функция обращений22-33
- 2.1 Обащение и кулътура22-24
- 2.2 Отражение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националъной кулътуры24-32
- 2.2.1 Отражение прерывности в обращениях24-25
- 2.2.2 Отражение чинопочитания в обращениях25-30
- 2.2.3 Отражение моралъных принципов в обращениях30-32
- Вывод32-33
- Глава 3 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ая Функция обращений33-41
- 3.1 Обращение и прагматика33-36
- 3.2 Отражение принципов общения в обращениях36-39
- 3.3 Отражвние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смысла и леремены языка в нетипичных и типичных обращениях39-40
- Вывод40-41
- Глава 4 Функцня отражения менталъности в обращениях41-51
- 4.1 Понятие 《менталъностъ》41-43
- 4.2 Отражение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менталъности43-50
- 4.2.1 Обрашение и менталъностъ43
- 4.2.2 Отражение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менталъности43-50
- Вывод50-51
- Заключение51-52
- Литература52-53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寧方景;俄語言語禮節(jié)[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錢鳳;俄漢稱呼語文化與語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周衛(wèi)東;稱呼語的社會語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217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62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