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意理論在俄漢口譯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3 05:17
本文關(guān)鍵詞:釋意理論在俄漢口譯中的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國際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口譯在現(xiàn)代社會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雖然與筆譯理論研究相比,口譯理論研究的歷史還很短,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口譯理論研究越來越受重視。釋意理論是釋意學派代表人物、法國翻譯理論家塞萊斯科維奇、勒代雷與其同事、學生一起,經(jīng)過多年努力,在觀察和研究口譯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在國際口譯研究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擬研究釋意理論在俄漢口譯中的應用,共分三章。第一章在回顧口譯發(fā)展歷史的基礎上,概述釋意理論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在我國的傳播。第二章主要介紹影響俄漢口譯的因素,其中包括口語的根本特征、俄漢語言的差異及上述兩種因素對口譯活動的影響。第三章以名人訪談、答記者問等具有代表性的俄漢口譯實況錄像為語料,通過話語分析和平行比較法,陳述釋意理論建立的翻譯程序,包括語流的聽辨和理解、脫離原語語言外殼以及譯語的重新表達,著重陳述釋意理論翻譯程序的第二個階段——脫離原語語言外殼,從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角度闡述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的條件和實質(zhì),證實口譯中脫離原語語言外殼這一步驟的真實存在,得出俄漢口譯中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的分類和特點。
【關(guān)鍵詞】:釋意理論 脫離原語語言外殼 認知補充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35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1
- 一、本課題的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7-9
- 二、本論文的研究價值及意義9
- 三、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和結(jié)構(gòu)9-11
- 第一章 釋意理論概述11-18
- 第一節(jié) 釋意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11-15
- 第二節(jié) 釋意理論在我國的傳播15-17
- 本章小結(jié)17-18
- 第二章 影響俄漢口譯的因素18-29
- 第一節(jié) 口語的根本特征18-24
- 一、口語中信息的冗余20-23
- 二、口語中信息的簡化23-24
- 第二節(jié) 俄漢語言差異24-28
- 一、詞法層面的差異24-25
- 二、句法層面的差異25-28
- 本章小結(jié)28-29
- 第三章 釋意理論的核心——脫離原語語言外殼29-48
- 第一節(jié) 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的條件29-37
- 一、語流的聽辨29-32
- 二、原語的理解32-37
- 第二節(jié) 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的實質(zhì)37-40
- 第三節(jié) 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的分類40-47
- 一、完全脫離40-42
- 二、不完全脫離42-47
- 本章小結(jié)47-48
- 結(jié)語48-50
- 參考文獻50-53
- 致謝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鮑剛;口譯程序中的“思維理解”[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2 趙軍峰,蔣楠;論口譯者的跨文化意識[J];中國科技翻譯;1998年02期
3 郭怡軍;;口譯釋意學派在中國的譯介與進展[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張吉良;;從研究方法看釋意學派和科學研究派的口譯研究[J];外語研究;2009年04期
5 龔龍生;;釋意理論對我國口譯研究的影響[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黃忠廉;翻譯的深層活動——思維活動[J];上?萍挤g;1992年01期
7 蔡小紅;論口譯質(zhì)量評估的信息單位[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8 蔡小紅;交替?zhèn)髯g過程及能力發(fā)展中國法語譯員和學生的交替?zhèn)髯g活動實證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1年03期
9 馮之林;思維語(MENTALESE)[J];現(xiàn)代外語;1997年02期
10 譚克新;;俄漢互譯時的形式信息失真及其補救策略[J];中國俄語教學;2010年01期
本文關(guān)鍵詞:釋意理論在俄漢口譯中的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1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36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