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俄羅斯人非言語交際中的“笑”
本文選題:俄羅斯人 切入點:非言語交際 出處:《俄語學習》2015年01期
【摘要】:交際過程中非言語手段能夠傳達出最細微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同一非言語手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無法使人們有效地進行溝通。"笑"是非言語交際中最普遍的表情,但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對笑的不同理解和在生活中的不同展現(xiàn),讓彼此難以理解,致使俄羅斯人給我們留下了一種表情呆板、嚴肅、冷漠的印象,而我們卻給俄羅斯人留下了一種不嚴肅、輕浮甚至"狡猾"的印象。俄羅斯人對待笑的態(tài)度有其獨特的民族特點。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means can convey the most subtle mental stat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same non-verbal means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is does not allow peop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Laughter is the most common expression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ut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Russian understanding of laughter and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in life make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The Russians gave us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stiff, serious, cold, and we left the Russians with a kind of indifference. Frivolous even "cunning" impression. Russian attitude to laugh has its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俄語系;
【分類號】:H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芳穎;;論商務勸說中的非言語交際[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陳倩;;被忽略的非言語交際手段:沉默、物體語言及審美觀[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張郁;;淺析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交際的差異[J];民辦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4 詹曉慧;;《最危險的獵物》中的非言語交際信息[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張薇;;從中西方教師的非言語交際比較看文化差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伍卓;英語中表達非言語交際的習語[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游u&萍;中英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語交際行為[J];龍巖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8 劉紅,馬蕭;非言語交際手段與外語教學[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9 席紅宇;淺談跨文化交往中非言語交際的文化對比[J];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4期
10 朱三毛;文學作品中非言語交際的功能及翻譯[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S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蔣莉;;跨文化交際語境下當代中國人時間觀念分析——非言語交際視角[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黃金德;;試論聲音行為的語用功能[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威;非言語交際的文化差異及其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啟示[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郝興剛;非言語交際的語用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黎明;非言語交際的描述與翻譯[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幸幸;中英非言語交際差異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2年
5 黃悅;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言語交際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6 林麗霞;非言語交際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蔣易;中美非言語交際的比較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詹曉慧;透過跨文化交際視角探討非言語交際表達語在英漢學習型詞典中的闡釋[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9 康微;語境視角下的俄語非言語交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潔;中美非言語交際對比和課堂教學應用[D];復旦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74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167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