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讖緯文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31 08:05
本文關(guān)鍵詞:《四庫全書》讖緯文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主要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所存讖緯文獻(包括單篇和佚文)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讖緯文獻與讖緯佚文在四部文獻中的分布、十大類讖緯文獻中所存佚文的數(shù)量,并統(tǒng)計各類文獻所存佚文的數(shù)量、貢獻率和頻度。在四部文獻中,子部保存佚文最多,經(jīng)部次之,史部又次之,集部最少。在十大類讖緯文獻中,《春秋緯》存佚文最多,《論語緯》存佚文最少。在各類文獻中,《太平御覽》、《開元占經(jīng)》保存讖緯佚文最多。文淵閣《四庫全書》所保存的各類讖緯佚文都超過現(xiàn)存佚文的一半以上,其中《洛書緯》高達88%!端膸烊珪吩诒4孀従曃墨I佚文這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錄的讖緯文獻按照文獻的文本表現(xiàn)形態(tài)可以分成三類:(1)讖緯單篇;(2)輯佚著作;(3)散見佚文。其中散見佚文的數(shù)量接近現(xiàn)存佚文總量的十分之八。而散見佚文又可以分為兩類:(1)各類文獻中所引的讖緯佚文;(2)輯佚著作中的讖緯佚文。前一類佚文在原文與注釋的聯(lián)系上有不同表現(xiàn);后一類佚文在征引和綴合會出現(xiàn)文句差異,對輯佚的質(zhì)量有影響。文淵閣《四庫全書》讖緯文獻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文字、篇目、佚文條數(shù)上!端膸烊珪偰俊肪哂袧h學的學術(shù)傾向,它對讖緯起源、讖緯與學派的關(guān)系、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釋作用等問題有所評論。同時,《四庫全書》讖緯文獻對清初讖緯研究、讖緯輯佚、佚文保存等方面都有積極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術(shù)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四庫全書 讖緯文獻 佚文 清代學術(shù)
【學位授予單位】:西藏民族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256.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緒論9-15
- 第一節(jié) 研究目的及意義9
- 第二節(jié) 研究思路及方法9-10
- 第三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和文獻基礎(chǔ)10-13
- 第四節(jié) 讖緯文獻與《四庫全書》纂修的時代背景13-15
- 第一章 《四庫全書》所存讖緯佚文的分布與征引15-28
- 第一節(jié) 經(jīng)、史、子、集四部文獻所征引讖緯佚文15-18
- 第二節(jié) 易緯等十類讖緯文獻所屬讖緯佚文18-25
- 第三節(jié) 四部文獻保存佚文的貢獻率和文獻頻度25-28
- 第二章 《四庫全書》讖緯文獻的文本形態(tài)28-41
- 第一節(jié) 《四庫全書》讖緯文獻的形態(tài)特點28-35
- 第二節(jié) 《四庫全書》讖緯文獻存在的問題35-41
- 第三章 《四庫全書總目》的評價與四庫讖緯文獻的學術(shù)影響(41-52
- 第一節(jié) 《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shù)特征及其對讖緯文獻的評價41-47
- 第二節(jié) 《四庫全書》讖緯文獻對學術(shù)研究的影響47-52
- 結(jié)語52-53
- 參考文獻53-5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情況55-56
- 致謝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勤德;讖緯的散失和明清時期的輯佚[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7年01期
2 李梅訓,鄭杰文;論趙在翰《七緯》的學術(shù)成就及影響[J];晉陽學刊;2003年03期
3 李梅訓;宋均生平著述考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鄭杰文;古佚書整理中的讖緯輯佚和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徐興無;;讖緯與經(jīng)學[J];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倩倩;清代讖緯輯佚和研究之考論[D];山東大學;2011年
2 周婷婷;中國近現(xiàn)代讖緯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磊;“十三經(jīng)”唐宋注疏所引讖緯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四庫全書》讖緯文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89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4089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