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匡文及《資暇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1-18 19:43
李匡文是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之五世孫,是一位著述豐富的歷史學家。他將史學中的實錄、考辨精神帶入了筆記,極大地推動了考辨類筆記的發(fā)展。其考辨類筆記《資暇集》在文體方面、語言學方面、文獻學方面以及社會風俗方面都有著重要價值。本文擬從李匡文的家世、生平、著述,《資暇集》的版本、內容、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對李匡文及《資暇集》有一個客觀全面地認識與定位。本文共分為四個章節(jié):第一章考辨李匡文的名字,介紹其家世、生平及著述情況。第二章是對《資暇集》版本情況的梳理。先考察《資暇集》的成書時間及其文獻著錄的情況,然后按照時代順序,全面梳理《資暇集》的版本系統(tǒng)。第三章是對《資暇集》內容的介紹。在分類介紹各條內容的同時,對其觀點進行考察,挖掘其內容背后的深層價值。第四章是對《資暇集》價值的總結。首先是《資暇集》的文體價值。它是現(xiàn)存第一部內容保存最為完整的考辨類筆記,它所具有的明確的考辨意識,喻示著考辨類筆記開始了文體意識的自覺;追求寫實的敘事精神,加強了這類筆記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也凸顯出了考辨類筆記重寫實的文體品格。其次是語言學、文獻學、社會風俗學等價值,既有著材料的價值,也有著方法、角度的...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一)研究作者的意義
(二)研究《資暇集》的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一)關于作者的研究
(二)關于《資暇集》的研究
三、研究重點和難點
(一)研究重點
(二)研究難點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匡文及其著述
第一節(jié) 李匡文名字、家世與生平
一、名字考辨
二、家世與生平
第二節(jié) 李匡文著述
一、譜牒類六種
二、別史類一種
三、傳記類一種
四、雜考類一種
五、變文類一種
第二章 《資暇集》的著錄與版本
第一節(jié) 成書和著錄
第二節(jié) 版本源流
一、宋本
二、元明清本
第三章 《資暇集》的內容
第一節(jié) 典故考辨類
一、詞語典故
二、故事典故
第二節(jié) 名稱糾正類
一、人名
二、地名
三、物名
四、職官名
五、節(jié)日名
第三節(jié) 事物考釋類
一、植物類
二、食物類
三、生活用具類
四、其它
第四節(jié) 辨字釋詞類
第五節(jié) 文獻考證類
一、語義類
二、整體考辨類
三、實踐考證類
第六節(jié) 禮儀習俗類
一、喪葬禮俗
二、日常生活的禮俗
三、特殊節(jié)日的禮俗
第七節(jié) 俗語俗稱類
一、俗語類
二、俗稱類
第四章 《資暇集》的價值
第一節(jié) 文體價值
一、現(xiàn)存第一部內容保存最為完整的考辨類筆記
二、對考辨類筆記的開拓及影響
第二節(jié) 語言學價值
一、文字學價值
二、音韻學價值
三、訓詁學價值
四、漢語詞匯史價值
第三節(jié) 文獻學價值
一、輯佚價值
二、版本價值
三、?眱r值
第四節(jié) 社會風俗方面的研究價值
一、飲食
二、家具、服飾
三、喪葬風俗
四、娛樂活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個人簡歷、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4028910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一)研究作者的意義
(二)研究《資暇集》的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一)關于作者的研究
(二)關于《資暇集》的研究
三、研究重點和難點
(一)研究重點
(二)研究難點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匡文及其著述
第一節(jié) 李匡文名字、家世與生平
一、名字考辨
二、家世與生平
第二節(jié) 李匡文著述
一、譜牒類六種
二、別史類一種
三、傳記類一種
四、雜考類一種
五、變文類一種
第二章 《資暇集》的著錄與版本
第一節(jié) 成書和著錄
第二節(jié) 版本源流
一、宋本
二、元明清本
第三章 《資暇集》的內容
第一節(jié) 典故考辨類
一、詞語典故
二、故事典故
第二節(jié) 名稱糾正類
一、人名
二、地名
三、物名
四、職官名
五、節(jié)日名
第三節(jié) 事物考釋類
一、植物類
二、食物類
三、生活用具類
四、其它
第四節(jié) 辨字釋詞類
第五節(jié) 文獻考證類
一、語義類
二、整體考辨類
三、實踐考證類
第六節(jié) 禮儀習俗類
一、喪葬禮俗
二、日常生活的禮俗
三、特殊節(jié)日的禮俗
第七節(jié) 俗語俗稱類
一、俗語類
二、俗稱類
第四章 《資暇集》的價值
第一節(jié) 文體價值
一、現(xiàn)存第一部內容保存最為完整的考辨類筆記
二、對考辨類筆記的開拓及影響
第二節(jié) 語言學價值
一、文字學價值
二、音韻學價值
三、訓詁學價值
四、漢語詞匯史價值
第三節(jié) 文獻學價值
一、輯佚價值
二、版本價值
三、?眱r值
第四節(jié) 社會風俗方面的研究價值
一、飲食
二、家具、服飾
三、喪葬風俗
四、娛樂活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個人簡歷、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4028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402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