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圖書檔案論文 >

《倉頡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2 20:45
  《倉頡篇》是我國古代識字教材的代表性著作,成書于兩千多年前秦統(tǒng)一之初,并于漢而亡于宋,所載的是秦漢時期一種規(guī)范語言、文字。清代的學者根據(jù)可以找到的考古資料和散佚的材料,把它們收集起來編有輯本。隨著近代陸續(xù)發(fā)現(xiàn)和出土的若干《倉頡篇》的材料,這部亡佚數(shù)千年但又有著重要意義的識字課本的基本面貌,越來越清晰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本文根據(jù)有關(guān)《倉頡篇》佚文和考古資料,對《倉頡篇》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重點分析了近代考古出土的若干《倉頡篇》材料,并在此基礎上,主要討論了以下幾個問題:1.“秦三倉”與“漢三倉”。2.《倉頡篇》與《急就》、《說文》的關(guān)系,考察了古代字書的源流以及后世字書的編纂。3.《倉頡篇》字體、文體。4.古隸的書寫特點。前人對《倉頡篇》的整理和研究都是零散的,本文在盡可能多的匯集有關(guān)《倉頡篇》材料基礎上,運用“紙上材料”與“地下新材料”相互印證的“二重證據(jù)法”,結(jié)合舉例、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倉頡篇》資料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更多、更好、更準確的恢復《倉頡篇》原貌,從而為出土簡牘文字的考釋提供參考,也為我們補充史料、輯佚文獻、訂正訛誤提供十分珍貴和可靠的材料,同時也為史學、考古學...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引言
上編
    一、《倉頡篇》綜述
        1.1 《倉頡篇》成書時代
        1.2 《倉頡篇》作者
        1.3 《倉頡篇》版本和流傳
        1.4 《倉頡篇》的亡佚
        1.5 小結(jié)
    二、佚文所見之《倉頡篇》
    三、地下出土所見《倉頡篇》
        3.1 地下《倉頡篇》的陸續(xù)發(fā)現(xiàn)
            3.1.1 敦煌漢簡《倉頡篇》
            3.1.2 居延漢簡《倉頡篇》
            3.1.3 居延新簡《倉頡篇》
            3.1.4 玉門花海漢簡《倉頡篇》
            3.1.5 阜陽漢簡《倉頡篇》
            3.1.6 尼雅漢文木簡《倉頡篇》
            3.1.7 敦煌馬圈灣及附近所出漢簡《倉頡篇》
        3.2 出土《倉頡篇》的內(nèi)容
            3.2.1 敦煌漢簡《倉頡篇》
            3.2.2 居延漢簡《倉頡篇》
            3.2.3 居延新簡《倉頡篇》
            3.2.4 玉門花海漢簡《倉頡篇》
            3.2.5 阜陽漢簡《倉頡篇》
            3.2.6 尼雅漢文木簡《倉頡篇》
            3.2.7 敦煌馬圈灣及附近所出漢簡《倉頡篇》
    四、《倉頡篇》疑似材料
        4.1 居延新簡
        4.2 玉門花海漢簡
        4.3 敦煌馬圈灣及附近所出漢簡
下編
    五、《倉頡篇》研究
        5.1 《倉頡篇》語言學方面考察
            5.1.1 篇名
            5.1.2 行文方式
            5.1.3 語音
            5.1.4 詞匯、詞義
        5.2 《倉頡篇》與《急就篇》、《說文解字》
            5.2.1 《倉頡篇》與《急就篇》
            5.2.2 《倉頡篇》與《說文解字》
        5.3 《倉頡篇》對后代字書編纂的影響
    六、《倉頡篇》字體
    七、《倉頡篇》文體
    八、阜陽漢簡《倉頡篇》的書體
總結(jié)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急就篇》的史料價值[J]. 丁毅華,陳國忠.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2)
[2]名同而實異的兩部《蒼頡篇》[J]. 陳黎明.  文獻. 1995(02)
[3]《蒼頡篇》的初步研究[J]. 胡平生,韓自強.  文物. 1983(02)
[4]阜陽漢簡《蒼頡篇》[J].   文物. 1983(02)



本文編號:35648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5648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790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