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與古典文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1 16:13
聞一多(1899-1946)是二十世紀初成長起來的我國著名文獻學家。其學問博古通今,橫貫中西。他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從整理唐詩、唐人著述和研究唐史開始,進而對《詩經(jīng)》、《楚辭》、《周易》、《莊子》、《管子》、《樂府》等古代文化遺產(chǎn),都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并在考據(jù)學、年譜學、訓詁學、?睂W、目錄學、版本學、辨?zhèn)螌W、文字學等諸多領(lǐng)域,取得了突出成就,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精神財富,有力地推動了文獻學的學科建設(shè)。但是,以往學者對他的研究,多集中于他在文學方面的貢獻,很少從文獻學的角度探討其學術(shù)成就;诖,本文試圖從聞一多整理古文獻的思路、觀點、方法及成就等方面,論述他在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史上的地位及其學術(shù)的現(xiàn)實意義。 聞一多考辨唐詩與眾不同。他從假設(shè)性的“敘錄”做起,繼而厘訂詩人年譜,編輯詩人交游錄及其著述目錄,既發(fā)展了年譜學,義將以上工作融入校正、辨析唐詩之中,為他最后撰寫客觀翔實、知人論世的唐代詩人評傳奠定了基礎(chǔ)。聞一多這種由抽象假設(shè)到客觀分析,再到客觀綜合的整理思路,貫穿于他整個學術(shù)生涯。 由考辨唐詩,他又進入對唐人著述利唐史的研究。聞一多以目錄治學,編制了《見存唐人著述目錄》和...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生平與著述
二、 自辟蹊徑,整理唐詩、唐代著述及研究唐史
(一) 考辨唐詩,自辟蹊徑
(二) 《見存唐人著述目錄》及其價值
(三) 《研究唐代用書目錄舉要》及其價值
三、 系統(tǒng)整理先秦古籍,創(chuàng)見疊出
(一) 嶄新的文獻整理觀及其意義
(1) 提出整理古籍的“三項課題”
校正文字——詮釋詞義——說明背景
(2) 真善美的標準
求真——求美——求善
(3) 整理古籍文獻是編纂文學史的最基本工作
(二) 植根于訓詁,而益之以新方法
(1) “經(jīng)學名家,辨文字于毫芒”
(2) 大膽運用新方法,科際整合
(三) 古典新義
(1) 創(chuàng)建了《詩經(jīng)》新訓詁學
(2) 分訓《楚辭》,著述多端,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
(3) 推動了“莊注”學的發(fā)展
四、 斗士、學者和良師
(一) 治學與愛國
(二)啟發(fā)后學,萬世師表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聞一多先生對《詩經(jīng)》校勘訓詁的杰出貢獻[J]. 李思樂.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6(05)
[2]試析聞一多對比較文學的貢獻[J]. 謝會昌. 貴州社會科學. 1988(02)
[3]聞一多與唐詩研究[J]. 傅璇琮.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02)
本文編號:3315838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生平與著述
二、 自辟蹊徑,整理唐詩、唐代著述及研究唐史
(一) 考辨唐詩,自辟蹊徑
(二) 《見存唐人著述目錄》及其價值
(三) 《研究唐代用書目錄舉要》及其價值
三、 系統(tǒng)整理先秦古籍,創(chuàng)見疊出
(一) 嶄新的文獻整理觀及其意義
(1) 提出整理古籍的“三項課題”
校正文字——詮釋詞義——說明背景
(2) 真善美的標準
求真——求美——求善
(3) 整理古籍文獻是編纂文學史的最基本工作
(二) 植根于訓詁,而益之以新方法
(1) “經(jīng)學名家,辨文字于毫芒”
(2) 大膽運用新方法,科際整合
(三) 古典新義
(1) 創(chuàng)建了《詩經(jīng)》新訓詁學
(2) 分訓《楚辭》,著述多端,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
(3) 推動了“莊注”學的發(fā)展
四、 斗士、學者和良師
(一) 治學與愛國
(二)啟發(fā)后學,萬世師表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聞一多先生對《詩經(jīng)》校勘訓詁的杰出貢獻[J]. 李思樂.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6(05)
[2]試析聞一多對比較文學的貢獻[J]. 謝會昌. 貴州社會科學. 1988(02)
[3]聞一多與唐詩研究[J]. 傅璇琮.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02)
本文編號:33158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31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