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前史志目錄中《論語》書目考
發(fā)布時間:2020-11-10 11:33
《論語》,作為儒家學說的代表著作,歷來備受世人關(guān)注,各朝都出現(xiàn)了大量相關(guān)《論語》著述,而對這些《論語》研究論著在各種目錄書籍的著錄情況作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正如王鳴盛在其《十七史商榷》中所指出的那樣:“目錄之學,學中第一要緊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目錄是讀書做學問的入途門徑,只有通過對一書的目錄進行細致地考辨,才能弄清該書的師承源流、存亡真?zhèn)危M而才有可能做到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對相關(guān)《論語》研究書目進行考辨,為一書條篇目,撮其旨意,俾覽者得于籀讀之先,知其大較,既可理清《論語》研究狀況,又有益于后來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宋以前史志目錄,即《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中所著錄的九十五種《論語》書目,參考宋以后的史志目錄及后人補撰的各朝史志目錄、歷代官修目錄、私家目錄和一些前人的讀書雜記等,對這九十五種《論語》書目的篇卷、作者、存亡、真?zhèn)渭捌淞鱾髑闆r進行考述,以理清《論語》一書的流傳及研究狀況。 這九十五種《論語》書目分兩種情況論述,其中有六十八種分條列出,逐一進行論說,其中《漢書·藝文志》有十二種,除《魯論》二十篇今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中、《孔子三朝》今存大戴《禮記》中及《古論語》有敦煌出土鄭玄注殘本外,其他九種亡佚;《隋書·經(jīng)籍志》有四十五種,除王肅《孔子家語》流傳至今、何晏等人的《論語集解》十卷被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中、皇侃《論語義疏》清乾隆時期從日本傳回我國、《孔叢子》宋以后列人子部儒家類作為子書流傳至今、敦煌出土鄭玄《古文論語注》四卷殘本外,其他三十九種都亡佚;《舊唐書·經(jīng)籍志》有三十八種,除王肅《孔子家語》、何晏、鄭沖等《論語集解》、《孔叢子》三種流傳至今及皇侃《論語義疏》清乾隆時期從日本傳回我國外,其他三十四種亡佚不存;《新唐書·藝文志》有四十種,現(xiàn)今所存之書和《舊唐志》一樣,其他三十六種亡佚。另外二十七種因《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時就已亡佚,且其他目錄書籍不再著錄,或也著錄為亡佚,不分條論說。本文最后又附以表格,以清晰地展示論述結(jié)果。 經(jīng)過整理考辨,通計宋以前史志目錄中著錄《論語》書目九十五種,亡八十九種,殘存一種,即鄭玄《古文論語注》四卷敦煌殘本,完整流傳至今的有五種,分別是:《魯論》二十篇,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中;《孔子三朝》七篇,存大戴《禮記》中;王肅《孔子家語》四十四篇;何晏等《論語集解》十卷,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中;《孔叢子》,宋以后列人子部儒家類,作子部書籍流傳;皇侃《論語義疏》,清乾隆時期從日本傳回我國。
【學位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G25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論語》及其在宋以前流傳情況簡述
二、宋以前史志目錄中《論語》書目研究綜述
第一章 《漢書·藝文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古論語
二、齊論語
三、魯論語及其傳
四、齊說
五、魯夏侯說
六、魯安昌侯說
七、魯王駿說
八、燕傳說
九、奏議
十、孔子家語
十一、孔子三朝
十二、孔子徒人圖法
第二章 《隋書·經(jīng)籍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論語》鄭玄注
二、王肅《論語注》及《論語釋駁》
三、虞喜《論語贊》
四、何晏《論語集解》
五、衛(wèi)瓘《論語集注》及宋明帝《補缺》
六、崔豹《論語集義》
七、李充《論語注》
八、孫綽《論語集解》
九、盈氏《論語集義》
十、孟整《論語注》
十一、江熙《論語集解》
十二、盧氏《論語注》
十三、梁覬《論語注》
十四、袁喬《論語注》
十五、尹毅《論語注》
十六、暢惠明《論語義注》
十七、徐邈《論語音》
十八、《論語難鄭》兩種
十九、徐氏《古論語義注譜》
二十、《論語隱義注》
二十一、司馬氏《論語指標》
二十二、《論語雜問》
二十三、《論語孔子弟子目錄》
二十四、郭象《論語體略》及《論語隱》
二十五、繆播《論語旨序》
二十六、王弼《論語釋疑》
二十七、張馮《論語注》和《論語釋》
二十八、欒肇《論語釋疑》和《論語駁》
二十九、范寧《論語別義》
三十、褚仲都《論語義疏》
三十一、皇侃《論語義疏》
三十二、劉炫《論語義述》
三十三、《論語義疏》
三十四、徐孝克《論語講疏文句義》
三十五、張沖《論語義疏》
三十六、孔鮒《孔叢子》
三十七、梁武帝《孔子正言》
第三章 《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孫氏《論語注》
二、王勃《次論語》
三、鄭玄注《論語釋義》
四、《論語雜議》
五、《論語剔義》
六、戴詵《論語義述》
七、劉炫《論語章句》
八、賈公彥《論語疏》
九、宋均注《論語緯》
第四章 《新唐書·藝文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張氏《論語注》
二、韓愈《論語注》
三、張籍《論語注辨》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77883
【學位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G25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論語》及其在宋以前流傳情況簡述
二、宋以前史志目錄中《論語》書目研究綜述
第一章 《漢書·藝文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古論語
二、齊論語
三、魯論語及其傳
四、齊說
五、魯夏侯說
六、魯安昌侯說
七、魯王駿說
八、燕傳說
九、奏議
十、孔子家語
十一、孔子三朝
十二、孔子徒人圖法
第二章 《隋書·經(jīng)籍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論語》鄭玄注
二、王肅《論語注》及《論語釋駁》
三、虞喜《論語贊》
四、何晏《論語集解》
五、衛(wèi)瓘《論語集注》及宋明帝《補缺》
六、崔豹《論語集義》
七、李充《論語注》
八、孫綽《論語集解》
九、盈氏《論語集義》
十、孟整《論語注》
十一、江熙《論語集解》
十二、盧氏《論語注》
十三、梁覬《論語注》
十四、袁喬《論語注》
十五、尹毅《論語注》
十六、暢惠明《論語義注》
十七、徐邈《論語音》
十八、《論語難鄭》兩種
十九、徐氏《古論語義注譜》
二十、《論語隱義注》
二十一、司馬氏《論語指標》
二十二、《論語雜問》
二十三、《論語孔子弟子目錄》
二十四、郭象《論語體略》及《論語隱》
二十五、繆播《論語旨序》
二十六、王弼《論語釋疑》
二十七、張馮《論語注》和《論語釋》
二十八、欒肇《論語釋疑》和《論語駁》
二十九、范寧《論語別義》
三十、褚仲都《論語義疏》
三十一、皇侃《論語義疏》
三十二、劉炫《論語義述》
三十三、《論語義疏》
三十四、徐孝克《論語講疏文句義》
三十五、張沖《論語義疏》
三十六、孔鮒《孔叢子》
三十七、梁武帝《孔子正言》
第三章 《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孫氏《論語注》
二、王勃《次論語》
三、鄭玄注《論語釋義》
四、《論語雜議》
五、《論語剔義》
六、戴詵《論語義述》
七、劉炫《論語章句》
八、賈公彥《論語疏》
九、宋均注《論語緯》
第四章 《新唐書·藝文志》中《論語》書目考
一、張氏《論語注》
二、韓愈《論語注》
三、張籍《論語注辨》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武秀成;《舊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書名考誤[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04期
2 張晚霞;《舊唐書·經(jīng)籍志》經(jīng)部脫漏書考證[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張晚霞;《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情況的統(tǒng)計研究——《隋書·經(jīng)籍志》研究之二[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葛曉愛;《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亡書初探[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年02期
5 王煒民;;《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書目考[J];陰山學刊;1991年01期
本文編號:2877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8778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