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至清代陜西藥王山與地方社會研究 ——以碑刻資料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9-23 07:44
本文以碑刻資料為中心,考察宋至清代陜西藥王山道教發(fā)展的過程及其表現(xiàn)形式,探討道教、官紳與民間社會之間的關系,揭示道教地方化的歷史機制和時代特征。藥王山地處陜西關中,這一地理區(qū)域所受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影響深遠。宋代以前,藥王山佛教和道教文化長期并存。宋代以后,由于王朝的大力倡導,道教逐漸成為藥王山的主流文化,一改之前佛教的主導地位之局面。宋至清代,藥王山的道教發(fā)展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和演變過程。宋徽宗時期,賜封孫思邈為真人,藥王山開始出現(xiàn)官方祭祀活動。金元時期,藥王山不僅成為地方官員和皇室成員的祭祀場所,全真道在藥王山的活動達到鼎盛。明代,孫真人信仰逐漸與中央疏遠,反而同民間世俗社會產(chǎn)生密切聯(lián)系。從祭祀規(guī)模來看,明中期以前祭祀孫思邈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南庵靜明宮,明中期以后祭祀中心轉(zhuǎn)移至北山太玄洞,與此同時靜明宮的祭祀活動也在有序開展。藥王山道教的演變趨勢與時代特征,與不同時代的人群密切相關。從參與主體上來看,從宋代開始至明代以前,祭祀活動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視,道教宮觀和人員享有特權。明代以后全真道的影響力開始逐漸下降,尤其是到了清代,全真道勢力走向衰落,促使其轉(zhuǎn)變發(fā)展方式,積極融入地方社會之中...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藥王山宮觀建筑示意圖(2)
崇寧二年春三月丁亥,允中始蒞郡事,適境內(nèi)經(jīng)時不雨,雩禜祈禳,邈無應者。乃考圖經(jīng),訪諸靈跡。郡城之東五里,有五臺山孫真人祠,實舊隱也。以美利在民,廟食久矣。丙申,躬率僚吏禱焉,即獲甘雨三尺,合境告足。自是,每禱則昭答如響,爰請褒崇,賜額“靜應”。秋九月丙申,賚敕以告。屬亢陽有請,里民奔輳祠下,踵未及旋,已復霈然。剡章載上,賜號“妙應”。嘗召華原令張魴、尉李倚諭之曰:祭有五義,凡施法、定國、勤事與夫御災、捍患,皆得祀之。矧真人生不屈于世,以保其素;死能福斯民,以食其土。而祠宇卑陋,僅庇風雨,非所以上副朝廷褒大旌顯之意,下副邦人祈報敬事之誠。魴、倚聞之,趨走赴功,鳩材庀工。三年春三月經(jīng)始,逾月告成。于是棟宇之制始稱其嘉號。真人諱思邈,清風高節(jié),與夫靈異變化之跡,具載傳記,而盛德茂功,又已著于訓詞,茲不復紀。九月二十日,朝奉郎、通軍州事、賜緋魚袋于巽立石?邉⒃。②由以上碑文可知,崇寧二年(1103),宋徽宗封真人祠為“靜應廟”。當時官員王允中因旱災嚴重,與其他官吏一起前往五臺山孫真人祠祈雨,大雨隨即降臨,使旱災得以解決。這件事情以后,官員一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都去廟中祈禱,愿望都能成真。另外,里民遇到久旱不雨時,相聚于祠下,不等轉(zhuǎn)身離開,便迎來大雨,因此也向皇帝上奏請求為孫思邈賜號“妙應”。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出地方官員對于廟宇的擴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三月初,華原縣令張魴、縣尉李倚認為真人祠十分簡陋,這和朝廷的重視不符,于是募集資金對靜應廟進行修繕擴建,使其更加壯觀。
金大定九年(1169),王瓛撰文的《耀州華原五臺山孫真人祠記碑》由渤海萬俟家族后代萬俟善深和萬俟衍等集資重刻,進士易椿年、宋九齡等核對,杜穆繪《真人新堂圖》。圖上清晰地刻繪了孫思邈畫像,成為后世塑造真人神像的重要參考。原碑刻于宋元豐四年(1081)。碑文記載稱,北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耀州人萬俟景開始在南庵真人隱居舊宅,創(chuàng)建真人祠并塑繪真人神像。萬氏所建真人祠為南庵靜明宮最早形成的建筑,宋徽宗在此地為孫思邈賜額封號。同時,可以看出靜明宮最初是為祭拜孫思邈而建,后來才逐漸成為道教活動場所。金元時期,隨著全真道的發(fā)展,全真道士進入藥王山,主導了靜明宮的祭祀活動。與此同時,官方對孫真人崇拜繼續(xù)予以強化,從而使祭祀孫思邈的靜應廟從靜明觀,再演變?yōu)殪o明宮,成為重要的祭祀中心,享有各項特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元代全真道被遺漏的掌教關德昌——《井公道行碑》讀后記[J]. 劉曉. 宗教學研究. 2017(02)
[2]藥王山摩崖造像13號龕時代考[J]. 陳曉捷. 敦煌研究. 2014(01)
[3]明清士紳支持泰山全真道行為探析[J]. 張琰. 宗教學研究. 2013(03)
[4]清代華北村落廟宇的僧侶研究——以山西澤州民間廟宇碑刻為中心[J]. 姚春敏,車文明.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5)
[5]宋至清代江西西山萬壽宮象征的轉(zhuǎn)換及其意義[J]. 李平亮. 宗教學研究. 2012(03)
[6]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論特征[J]. 韓星.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7]藥王山北朝造像碑[J]. 陳根遠. 收藏. 2010(11)
[8]陜西藥王山摩崖造像倚坐菩薩考釋[J]. 白文. 四川文物. 2009(05)
[9]明清時期武當山香會研究[J]. 梅莉,晏昌貴. 歷史研究. 2008(03)
[10]道教傳統(tǒng)、士大夫文化與地方社會:宋明以來閩西四保鄒公崇拜研究[J]. 劉永華. 歷史研究. 2007(03)
博士論文
[1]明清以降關中祭祀系統(tǒng)興衰與社會互動(1368-1949)[D]. 凌富亞.陜西師范大學 2016
[2]邊緣與歸屬:道教認同的文化史考察[D]. 郭碩知.中央民族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化進程中陜西關中藥王山廟會研究[D]. 孔繁星.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近代嶗山道教與地方社會研究[D]. 閆珂.山東大學 2017
[3]陜西佳縣白云觀歷史沿革與香會組織考論[D]. 李海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5
[4]孫思邈藥王文化考[D]. 惠磊.陜西中醫(yī)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405319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藥王山宮觀建筑示意圖(2)
崇寧二年春三月丁亥,允中始蒞郡事,適境內(nèi)經(jīng)時不雨,雩禜祈禳,邈無應者。乃考圖經(jīng),訪諸靈跡。郡城之東五里,有五臺山孫真人祠,實舊隱也。以美利在民,廟食久矣。丙申,躬率僚吏禱焉,即獲甘雨三尺,合境告足。自是,每禱則昭答如響,爰請褒崇,賜額“靜應”。秋九月丙申,賚敕以告。屬亢陽有請,里民奔輳祠下,踵未及旋,已復霈然。剡章載上,賜號“妙應”。嘗召華原令張魴、尉李倚諭之曰:祭有五義,凡施法、定國、勤事與夫御災、捍患,皆得祀之。矧真人生不屈于世,以保其素;死能福斯民,以食其土。而祠宇卑陋,僅庇風雨,非所以上副朝廷褒大旌顯之意,下副邦人祈報敬事之誠。魴、倚聞之,趨走赴功,鳩材庀工。三年春三月經(jīng)始,逾月告成。于是棟宇之制始稱其嘉號。真人諱思邈,清風高節(jié),與夫靈異變化之跡,具載傳記,而盛德茂功,又已著于訓詞,茲不復紀。九月二十日,朝奉郎、通軍州事、賜緋魚袋于巽立石?邉⒃。②由以上碑文可知,崇寧二年(1103),宋徽宗封真人祠為“靜應廟”。當時官員王允中因旱災嚴重,與其他官吏一起前往五臺山孫真人祠祈雨,大雨隨即降臨,使旱災得以解決。這件事情以后,官員一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都去廟中祈禱,愿望都能成真。另外,里民遇到久旱不雨時,相聚于祠下,不等轉(zhuǎn)身離開,便迎來大雨,因此也向皇帝上奏請求為孫思邈賜號“妙應”。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出地方官員對于廟宇的擴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三月初,華原縣令張魴、縣尉李倚認為真人祠十分簡陋,這和朝廷的重視不符,于是募集資金對靜應廟進行修繕擴建,使其更加壯觀。
金大定九年(1169),王瓛撰文的《耀州華原五臺山孫真人祠記碑》由渤海萬俟家族后代萬俟善深和萬俟衍等集資重刻,進士易椿年、宋九齡等核對,杜穆繪《真人新堂圖》。圖上清晰地刻繪了孫思邈畫像,成為后世塑造真人神像的重要參考。原碑刻于宋元豐四年(1081)。碑文記載稱,北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耀州人萬俟景開始在南庵真人隱居舊宅,創(chuàng)建真人祠并塑繪真人神像。萬氏所建真人祠為南庵靜明宮最早形成的建筑,宋徽宗在此地為孫思邈賜額封號。同時,可以看出靜明宮最初是為祭拜孫思邈而建,后來才逐漸成為道教活動場所。金元時期,隨著全真道的發(fā)展,全真道士進入藥王山,主導了靜明宮的祭祀活動。與此同時,官方對孫真人崇拜繼續(xù)予以強化,從而使祭祀孫思邈的靜應廟從靜明觀,再演變?yōu)殪o明宮,成為重要的祭祀中心,享有各項特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元代全真道被遺漏的掌教關德昌——《井公道行碑》讀后記[J]. 劉曉. 宗教學研究. 2017(02)
[2]藥王山摩崖造像13號龕時代考[J]. 陳曉捷. 敦煌研究. 2014(01)
[3]明清士紳支持泰山全真道行為探析[J]. 張琰. 宗教學研究. 2013(03)
[4]清代華北村落廟宇的僧侶研究——以山西澤州民間廟宇碑刻為中心[J]. 姚春敏,車文明.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5)
[5]宋至清代江西西山萬壽宮象征的轉(zhuǎn)換及其意義[J]. 李平亮. 宗教學研究. 2012(03)
[6]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論特征[J]. 韓星.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7]藥王山北朝造像碑[J]. 陳根遠. 收藏. 2010(11)
[8]陜西藥王山摩崖造像倚坐菩薩考釋[J]. 白文. 四川文物. 2009(05)
[9]明清時期武當山香會研究[J]. 梅莉,晏昌貴. 歷史研究. 2008(03)
[10]道教傳統(tǒng)、士大夫文化與地方社會:宋明以來閩西四保鄒公崇拜研究[J]. 劉永華. 歷史研究. 2007(03)
博士論文
[1]明清以降關中祭祀系統(tǒng)興衰與社會互動(1368-1949)[D]. 凌富亞.陜西師范大學 2016
[2]邊緣與歸屬:道教認同的文化史考察[D]. 郭碩知.中央民族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化進程中陜西關中藥王山廟會研究[D]. 孔繁星.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近代嶗山道教與地方社會研究[D]. 閆珂.山東大學 2017
[3]陜西佳縣白云觀歷史沿革與香會組織考論[D]. 李海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5
[4]孫思邈藥王文化考[D]. 惠磊.陜西中醫(yī)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405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0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