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中方位詞“上”“下”的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14:50
本文考察了“上”“下”各項語義在《成功之路》中的編排情況,然后通過搜集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中的語料和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兩種途徑了解留學生使用方位詞“上”“下”的情況,對其中的偏誤進行分析,提出相應(yīng)的教學建議。本文包括以下五個部分:第1部分為緒論,介紹本文的研究緣起、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和語料來源。第2部分以詞典、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教材和教學大綱對方位詞“上”“下”的語義分析為依據(jù),對“上”“下”表示方位、時間次序、范圍、方面、條件等意義進行描寫。第3部分對《成功之路》中方位詞“上”“下”進行考察。在出現(xiàn)次數(shù)上,方位詞“上”遠遠高于“下”。在分布情況上,“上”“下”各項意義在教材各個板塊的分布比較合理,練習部分分布最多,其次是課文部分,再次是注釋部分,最后是拓展部分。在注釋情況上,教材對各項意義都有一定注解,對方位義和時間義的注釋存在不恰當?shù)牡胤。?部分整理統(tǒng)計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中方位詞“上”“下”的語料,根據(jù)語料庫中的使用情況對留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然后對得到的偏誤語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語料庫和調(diào)查問卷中的使用情況大致相同。方位詞“上”的偏誤集中在范圍義和方面義上,以方位詞“上”的誤加、遺漏和誤用...
【文章來源】:四川師范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上”的方位關(guān)系
。(10)我看見馬路旁邊的樹上布滿了嫩葉。(CCL)(11)殿堂的墻上過去有很多壁畫。(CCL)例(10)和例(11)表達目的物附著在參照物的上部或外部表面的方位關(guān)系。例(10)通過參照物“樹”加方位詞“上”確定目的物“嫩葉”的方位,“嫩葉”位于“樹”的上端。例(11)通過參照物“墻”加方位詞“上”確定目的物“壁畫”的方位,“壁畫”位于“墻”的外部表面。白麗芳(2006)對“上”的方位關(guān)系進行了歸納。[1]忽略目的物和參照物的具體形態(tài),用矩形A表示目的物,用矩形B表示參照物。如下:圖2-1“上”的方位關(guān)系圖1表示被描述對象A位于參照物的上表面,兩者接觸。例如“書在桌子上”。圖2表示A位于參照物的上方空間,兩者不接觸。例如“頭上飛過一架飛機”。圖2的方位關(guān)系是由圖1發(fā)展而來。因此,這類方位短語常常可以表示兩種方位[1]白麗芳.“名詞+上/下”語義結(jié)構(gòu)的對稱與不對稱性[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4):59.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6)大樹下遍地干草枯葉。(CCL)(7)樓下停有警車。(CCL)(8)一個小時以后,他已在墻下掘開了一個洞。(CCL)例(6)—例(8)方位詞“下”表示目的物垂直位于參照物的下方或下方附近,兩者可接觸也可不接觸。例(6)目的物“干草枯葉”附著在參照物“大樹”下部的地面區(qū)域,兩者可接觸,可不接觸。例(7)目的物“警車”附著在參照物“樓”底部外的地面,兩者不接觸。例(8)“洞”位于“墻”本身的下部。白麗芳(2006)總結(jié)出了方位詞“下”的方位關(guān)系。[1]如下:圖2-2“下”的方位關(guān)系圖1表示目的物位于參照物的下表面,兩者接觸。例如“書下壓著一面小圓鏡”。圖2表示目的物位于參照物的下方,兩者不接觸。例如“床下放著臉盆、拖鞋之類的雜物”。圖3表示目的物位于參照物的下部或者下部附近,兩者接觸或不接觸。例如“沈同生常在樹下徘徊”。有時候A是B的一部分。在“下”的方位關(guān)系中,“下”有附著在物體的下表面或表面之下的意思。2.2.2方位詞“下”的引申義方位詞“下”由最初表示方位的意義發(fā)展出了表示時間次序和條件的意義。2.2.2.1方位詞“下”表示時間次序漢語采用的是直線型時間。在時間的長河中,先到來的時間在前,后到來的時間在后。方位詞“下”引申出時間次序在后的意義。例如:下午、下半天、下半夜、下旬、下半年、下學期、下半葉、下周、下個星期、下個月、下個季度、下一年、下半年、下個世紀、下一代、下一輩、下次、下回、下屆。(9)“世界之窗”將于本月下旬開園迎客。(CCL)(10)下個星期她就可以進行物理治療了。(CCL)(11)白求恩的祖父是19世紀下半葉名揚北美的著名外科醫(yī)生。(CCL)(12)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CCL)例(9)—例(12)中的方位詞“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認知語義學的角度對比分析英語介詞“on”和漢語方位詞“上”[J]. 張瑜珂.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6(09)
[2]“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J]. 李天泓.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6(07)
[3]基于“引申義”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以“上”“下”為例[J]. 劉若男.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5(06)
[4]時空概念對“上/下”句法語義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內(nèi)在制約[J]. 范立珂.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02)
[5]基于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時空”研究——以英漢方位詞“上”、“下”為例[J]. 馬俊杰.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 2014(01)
[6]關(guān)于漢語表示空間和時間方位詞“上、下”的研究[J]. 周平. 語文學刊. 2014(01)
[7]現(xiàn)代漢語上下方位關(guān)系的空間隱喻研究[J]. 徐慧.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8]方位詞“上”表征的空間圖式及空間意義[J]. 范素琴.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0(05)
[9]從方位詞“上/下”看認知域刻劃的三組構(gòu)件[J]. 蔡永強.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0(02)
[10]論“心理意象圖式”中“上”“下”方位詞的運用[J]. 何冬云.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 2009(08)
博士論文
[1]漢語方位詞及其概念隱喻系統(tǒng)[D]. 蔡永強.北京語言大學 2008
[2]現(xiàn)代漢語“在”字句研究[D]. 申敬善.復旦大學 2006
[3]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前、后、上、下”研究[D]. 樸珉秀.復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X上”與“X里”的替換規(guī)律及混用偏誤探究[D]. 李川.中央民族大學 2019
[2]方位詞“上”的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研究[D]. 王文霞.山西大學 2016
[3]對外漢語視野下的方位詞研究[D]. 柴雅瑾.山西大學 2015
[4]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方位詞偏誤研究[D]. 王婷姝.湖南師范大學 2015
[5]方位詞“上”、“下”、“上下”及其習得研究[D]. 蔣荔.揚州大學 2014
[6]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NP)上”習得研究[D]. 藺欣艷.吉林大學 2013
[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方位詞教學[D]. 房長青.黑龍江大學 2012
[8]留學生習得漢語“上/下”類方位詞的偏誤研究[D]. 周錚.南京師范大學 2011
[9]“在X上/下”研究[D]. 陳思.河南大學 2011
[10]方位詞“上、下、里、外”的語義認知研究[D]. 汪洋.四川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77174
【文章來源】:四川師范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上”的方位關(guān)系
。(10)我看見馬路旁邊的樹上布滿了嫩葉。(CCL)(11)殿堂的墻上過去有很多壁畫。(CCL)例(10)和例(11)表達目的物附著在參照物的上部或外部表面的方位關(guān)系。例(10)通過參照物“樹”加方位詞“上”確定目的物“嫩葉”的方位,“嫩葉”位于“樹”的上端。例(11)通過參照物“墻”加方位詞“上”確定目的物“壁畫”的方位,“壁畫”位于“墻”的外部表面。白麗芳(2006)對“上”的方位關(guān)系進行了歸納。[1]忽略目的物和參照物的具體形態(tài),用矩形A表示目的物,用矩形B表示參照物。如下:圖2-1“上”的方位關(guān)系圖1表示被描述對象A位于參照物的上表面,兩者接觸。例如“書在桌子上”。圖2表示A位于參照物的上方空間,兩者不接觸。例如“頭上飛過一架飛機”。圖2的方位關(guān)系是由圖1發(fā)展而來。因此,這類方位短語常常可以表示兩種方位[1]白麗芳.“名詞+上/下”語義結(jié)構(gòu)的對稱與不對稱性[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4):59.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6)大樹下遍地干草枯葉。(CCL)(7)樓下停有警車。(CCL)(8)一個小時以后,他已在墻下掘開了一個洞。(CCL)例(6)—例(8)方位詞“下”表示目的物垂直位于參照物的下方或下方附近,兩者可接觸也可不接觸。例(6)目的物“干草枯葉”附著在參照物“大樹”下部的地面區(qū)域,兩者可接觸,可不接觸。例(7)目的物“警車”附著在參照物“樓”底部外的地面,兩者不接觸。例(8)“洞”位于“墻”本身的下部。白麗芳(2006)總結(jié)出了方位詞“下”的方位關(guān)系。[1]如下:圖2-2“下”的方位關(guān)系圖1表示目的物位于參照物的下表面,兩者接觸。例如“書下壓著一面小圓鏡”。圖2表示目的物位于參照物的下方,兩者不接觸。例如“床下放著臉盆、拖鞋之類的雜物”。圖3表示目的物位于參照物的下部或者下部附近,兩者接觸或不接觸。例如“沈同生常在樹下徘徊”。有時候A是B的一部分。在“下”的方位關(guān)系中,“下”有附著在物體的下表面或表面之下的意思。2.2.2方位詞“下”的引申義方位詞“下”由最初表示方位的意義發(fā)展出了表示時間次序和條件的意義。2.2.2.1方位詞“下”表示時間次序漢語采用的是直線型時間。在時間的長河中,先到來的時間在前,后到來的時間在后。方位詞“下”引申出時間次序在后的意義。例如:下午、下半天、下半夜、下旬、下半年、下學期、下半葉、下周、下個星期、下個月、下個季度、下一年、下半年、下個世紀、下一代、下一輩、下次、下回、下屆。(9)“世界之窗”將于本月下旬開園迎客。(CCL)(10)下個星期她就可以進行物理治療了。(CCL)(11)白求恩的祖父是19世紀下半葉名揚北美的著名外科醫(yī)生。(CCL)(12)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CCL)例(9)—例(12)中的方位詞“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認知語義學的角度對比分析英語介詞“on”和漢語方位詞“上”[J]. 張瑜珂.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6(09)
[2]“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J]. 李天泓.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6(07)
[3]基于“引申義”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以“上”“下”為例[J]. 劉若男.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5(06)
[4]時空概念對“上/下”句法語義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內(nèi)在制約[J]. 范立珂.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02)
[5]基于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時空”研究——以英漢方位詞“上”、“下”為例[J]. 馬俊杰.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 2014(01)
[6]關(guān)于漢語表示空間和時間方位詞“上、下”的研究[J]. 周平. 語文學刊. 2014(01)
[7]現(xiàn)代漢語上下方位關(guān)系的空間隱喻研究[J]. 徐慧.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8]方位詞“上”表征的空間圖式及空間意義[J]. 范素琴.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0(05)
[9]從方位詞“上/下”看認知域刻劃的三組構(gòu)件[J]. 蔡永強.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0(02)
[10]論“心理意象圖式”中“上”“下”方位詞的運用[J]. 何冬云.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 2009(08)
博士論文
[1]漢語方位詞及其概念隱喻系統(tǒng)[D]. 蔡永強.北京語言大學 2008
[2]現(xiàn)代漢語“在”字句研究[D]. 申敬善.復旦大學 2006
[3]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前、后、上、下”研究[D]. 樸珉秀.復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X上”與“X里”的替換規(guī)律及混用偏誤探究[D]. 李川.中央民族大學 2019
[2]方位詞“上”的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研究[D]. 王文霞.山西大學 2016
[3]對外漢語視野下的方位詞研究[D]. 柴雅瑾.山西大學 2015
[4]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方位詞偏誤研究[D]. 王婷姝.湖南師范大學 2015
[5]方位詞“上”、“下”、“上下”及其習得研究[D]. 蔣荔.揚州大學 2014
[6]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NP)上”習得研究[D]. 藺欣艷.吉林大學 2013
[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方位詞教學[D]. 房長青.黑龍江大學 2012
[8]留學生習得漢語“上/下”類方位詞的偏誤研究[D]. 周錚.南京師范大學 2011
[9]“在X上/下”研究[D]. 陳思.河南大學 2011
[10]方位詞“上、下、里、外”的語義認知研究[D]. 汪洋.四川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771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771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