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視角下的大理白族婚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3 11:27
民族婚俗作為民族民間藝術組成重要的一部分,是極具地域性風貌的社會大型活動。其中蘊含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各類關系的思考和認知,并通過服裝、飲食、行為、造物等各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當代婚禮設計發(fā)展迅速,民族婚俗文化引入當代婚禮設計勢不可擋。本研究將大理白族婚俗置于設計學的視野下,結合大理白族婚俗的歷史發(fā)展,立足喜洲、海東、洱源三地的白族進行田野調研,來分析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特點,在研究大理白族婚俗的設計語意的同時,深入研究民族婚俗對當代婚禮設計的影響及發(fā)展。理論方面:一、引用了由美國著名民族學家路易斯·亨利·摩爾根提出的人類社會的婚俗發(fā)展進化模式:亂婚-血緣婚-普那路亞(群婚)-對偶婚-一夫一妻制作為路徑,對大理白族婚俗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分為大理國時期以前的大理白族婚俗演變、大理國至現(xiàn)代的大理白族婚俗演變,兩個部分進行了梳理。二、立足田野調研和文獻資料,從大理喜洲、大理鳳羽、大理洱源三地入手,完整記錄分析大理白族婚俗情況。三、從婚禮食物味覺通感設計語意、婚禮服飾圖形基因設計語意、婚禮器物造型工藝設計語意、婚禮環(huán)境氣氛共鳴設計語意四個方面,拓展分析大理白族婚俗中的設計語意,得到從具象轉化...
【文章來源】:云南藝術學院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1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0-1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qū)30年理論變化趨勢(‰)
緒論15婚俗案例的整體流程,分析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特點和個性特點。微觀的細節(jié)式的記錄案例婚俗流程,宏觀的概括和提煉標簽化的特點代名詞。這是從當下現(xiàn)實田野中可以獲得的扎實的一手資料,為后一步設計思考進一步提供方向。未來線主要用設計學方法將大理白族婚俗中的觀念和特征轉化為設計語意,并用此設計語意指導設計實踐,進一步思考民族婚俗在當代婚禮設計中的發(fā)展趨勢。行業(yè)發(fā)展不斷細化,專業(yè)之間界限越來越模糊,擁有整體性、統(tǒng)籌性思維的設計更具有競爭力。民族婚俗作為一個設計研究對象,僅僅用傳統(tǒng)的設計思維去分析已經(jīng)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發(fā)展也無法去等待民族婚俗在當代婚禮設計的發(fā)展速度。將民族婚俗放在設計中多維思考,試圖嘗試讓民族婚俗在當代婚禮設計中大放異彩。三條思維路線相輔相成,并制作如下思維路徑圖:圖0-4論文整體研究思路思維腦圖/筆者自制
云南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4經(jīng)商,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喜洲地區(qū)白族,在嫁妝、聘禮方面高度學習漢族婚俗,例如新娘的嫁妝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對木箱子(如圖二-2所示),里面放滿了新衣服等生活必須品,另外還有帶有當?shù)仫L情的一個火盆、一個銅壺,這些是喜洲周城婚俗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圖二-2喜洲地區(qū)新娘嫁妝之一木箱/筆者攝2)婚禮儀式中喜洲周城的婚禮一般前后有五天的時間,第一天是“搭彩棚”,第二天是“吃生飯”,第三天“正喜”,第四天“吃魚飯”,第五天“回門”。根據(jù)采訪對象喜洲鎮(zhèn)周城村張仁華老師的口述:“我們這里的白族婚禮以前一般都在一年的冬天或者過年的時候,因為白族婚俗的觀念里結婚是要把村子里的內親、外親、鄰里通通請到的。年尾過春節(jié)時,外出務工的男人都回來了,在家忙活秋收的女人們也都結束了勞動,這時哪家要是辦婚禮一定是全村的人都去幫忙,非常熱鬧。”由于參與婚禮的人數(shù)眾多,鄉(xiāng)親鄰里通通宴請答謝,多則幾百桌,少則也有幾十桌,要讓全部人都坐下就餐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另外,喜洲地區(qū)地處蒼山洱海之間,天氣變化較快,一天當中時而晴天偶有陣雨。那么就不難理解婚禮第一天被稱之為“彩棚”,主要目的是為了搭一個美觀又同時能遮陽擋雨讓親戚朋友入座的舒適環(huán)境。搭彩棚的日子除了真的需要搭一個彩棚外,還是一個主事家安排人員、計劃貨物、著手準備的日子,甚至還會專門請“提調”:知曉族群婚俗和婚事大小事宜的人、“掌庫”:婚禮中專門掌管貨物分配的人。主事家會找村里的內親、外親等等通通來幫忙,俗稱“鄉(xiāng)鄰執(zhí)事”,這些鄉(xiāng)親們會幫助主事家做一些婚禮預備的雜事,前來幫忙的相親吆喝著把能染成紅色的統(tǒng)統(tǒng)染成紅色,例如賓客吃飯的筷子、抬假裝用的扁擔和繩子;槎Y的男方會在這一天隆重的請喜?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設計學視野下的生態(tài)品牌模型構架研究[D]. 王華斌.武漢理工大學 2017
[2]廣義設計學的研究范式危機與轉向[D]. 趙偉.天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57777
【文章來源】:云南藝術學院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1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0-1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qū)30年理論變化趨勢(‰)
緒論15婚俗案例的整體流程,分析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特點和個性特點。微觀的細節(jié)式的記錄案例婚俗流程,宏觀的概括和提煉標簽化的特點代名詞。這是從當下現(xiàn)實田野中可以獲得的扎實的一手資料,為后一步設計思考進一步提供方向。未來線主要用設計學方法將大理白族婚俗中的觀念和特征轉化為設計語意,并用此設計語意指導設計實踐,進一步思考民族婚俗在當代婚禮設計中的發(fā)展趨勢。行業(yè)發(fā)展不斷細化,專業(yè)之間界限越來越模糊,擁有整體性、統(tǒng)籌性思維的設計更具有競爭力。民族婚俗作為一個設計研究對象,僅僅用傳統(tǒng)的設計思維去分析已經(jīng)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發(fā)展也無法去等待民族婚俗在當代婚禮設計的發(fā)展速度。將民族婚俗放在設計中多維思考,試圖嘗試讓民族婚俗在當代婚禮設計中大放異彩。三條思維路線相輔相成,并制作如下思維路徑圖:圖0-4論文整體研究思路思維腦圖/筆者自制
云南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4經(jīng)商,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喜洲地區(qū)白族,在嫁妝、聘禮方面高度學習漢族婚俗,例如新娘的嫁妝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對木箱子(如圖二-2所示),里面放滿了新衣服等生活必須品,另外還有帶有當?shù)仫L情的一個火盆、一個銅壺,這些是喜洲周城婚俗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圖二-2喜洲地區(qū)新娘嫁妝之一木箱/筆者攝2)婚禮儀式中喜洲周城的婚禮一般前后有五天的時間,第一天是“搭彩棚”,第二天是“吃生飯”,第三天“正喜”,第四天“吃魚飯”,第五天“回門”。根據(jù)采訪對象喜洲鎮(zhèn)周城村張仁華老師的口述:“我們這里的白族婚禮以前一般都在一年的冬天或者過年的時候,因為白族婚俗的觀念里結婚是要把村子里的內親、外親、鄰里通通請到的。年尾過春節(jié)時,外出務工的男人都回來了,在家忙活秋收的女人們也都結束了勞動,這時哪家要是辦婚禮一定是全村的人都去幫忙,非常熱鬧。”由于參與婚禮的人數(shù)眾多,鄉(xiāng)親鄰里通通宴請答謝,多則幾百桌,少則也有幾十桌,要讓全部人都坐下就餐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另外,喜洲地區(qū)地處蒼山洱海之間,天氣變化較快,一天當中時而晴天偶有陣雨。那么就不難理解婚禮第一天被稱之為“彩棚”,主要目的是為了搭一個美觀又同時能遮陽擋雨讓親戚朋友入座的舒適環(huán)境。搭彩棚的日子除了真的需要搭一個彩棚外,還是一個主事家安排人員、計劃貨物、著手準備的日子,甚至還會專門請“提調”:知曉族群婚俗和婚事大小事宜的人、“掌庫”:婚禮中專門掌管貨物分配的人。主事家會找村里的內親、外親等等通通來幫忙,俗稱“鄉(xiāng)鄰執(zhí)事”,這些鄉(xiāng)親們會幫助主事家做一些婚禮預備的雜事,前來幫忙的相親吆喝著把能染成紅色的統(tǒng)統(tǒng)染成紅色,例如賓客吃飯的筷子、抬假裝用的扁擔和繩子;槎Y的男方會在這一天隆重的請喜?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設計學視野下的生態(tài)品牌模型構架研究[D]. 王華斌.武漢理工大學 2017
[2]廣義設計學的研究范式危機與轉向[D]. 趙偉.天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577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5777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