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焦慮、情緒調節(jié)策略和共情的相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21:29
焦慮在家庭關系中具有代際傳遞性,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盡管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人們并沒有因生活的便利而減少焦慮,反而隨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愈發(fā)焦慮。特質焦慮作為一種穩(wěn)定的長期人格特質,如沒有合適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來改善長時間對負面情緒易感的狀態(tài),容易將這種消極狀態(tài)傳遞給家庭成員或親近的人。以往關于特質焦慮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論模型、影響因素和認知加工上,對特質焦慮個體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關注較少。共情在我們人類生命歷程中,有著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性(潘彥谷等,2013),可能一定程度上與特質焦慮人格有某種關聯(lián)。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對特質焦慮、情緒調節(jié)策略和共情的相關關系做進一步探討。研究一采用特質焦慮量表(T-AI)、情緒調節(jié)問卷(ERQ)、人際反應指針量表(IRI)測量了410名社會工作人士和長沙高校在讀生的特質焦慮、情緒調節(jié)策略和共情能力,并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得出如下結果:(1)女性共情能力得分均顯著高于男性;在校生群體幻想和個人痛苦得分均顯著高于工作群體;(2)特質焦慮與表達抑制情緒調節(jié)策略、幻想、個人痛苦均呈顯著正相關,與認知重評情緒調節(jié)策略、觀點采擇均呈顯著負相關;認知重評情緒調節(jié)策略...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二實驗顯示流程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對災后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感恩、社會支持和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中介作用[J]. 王文超,伍新春. 心理學報. 2020(03)
[2]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焦慮情緒狀況及其與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關系研究[J]. 孫俊俊,羅艷艷,張瑞芹.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9(31)
[3]護士共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自我效能及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 于穎.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35)
[4]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抑郁癥患者共情的影響[J]. 趙帥,周曉琴,張蕾.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12)
[5]不同特質焦慮水平的選擇性注意偏向[J]. 彭家欣,楊奇?zhèn)?羅躍嘉. 心理學報. 2013(10)
[6]動物和人類的利他本性:共情的進化[J]. 潘彥谷,劉衍玲,冉光明,雷浩,馬建苓,滕召軍.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7)
[7]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 馬洪霞,陳圣霞,李遵清,李織若.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2 (09)
[8]特質焦慮、應激和應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 劉溪,梁寶勇,高健,王紅云,龐曉麗.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2(04)
[9]共情與主觀幸福感:情緒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J]. 譚恩達,鄒穎敏,何家俊,黃敏兒.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5)
[10]移情的心理機制及其影響因素概述[J]. 劉俊升,周穎. 心理科學. 2008(04)
博士論文
[1]特質焦慮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策略選擇的模式及其影響因素[D]. 潘婷婷.華東師范大學 2018
[2]主客體因素對疼痛共情的影響及神經機制[D]. 楊潔敏.西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特質焦慮對自我加工的影響[D]. 王蓉.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大學生存在焦慮對攻擊性的影響:共情的中介作用[D]. 趙龍龍.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8
[3]抑郁、焦慮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共情能力及中醫(yī)證候的差異性研究[D]. 高亞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7
[4]特質焦慮大學生的負性注意偏向及其時間進程特點[D]. 陳琴.陜西師范大學 2015
[5]情緒共情與認知共情的年齡效應[D]. 張雯雯.浙江師范大學 2014
[6]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對疼痛共情的影響[D]. 楊艷.湖南師范大學 2013
[7]不同共情能力個體的情緒調節(jié)機制研究[D]. 馬雯瑤.湖南師范大學 2012
[8]基于移情量表(BES)中文版的信效度及初步應用研究[D]. 夏丹.鄭州大學 2011
[9]特質焦慮者對憤怒面孔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何卓.河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0367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二實驗顯示流程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對災后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感恩、社會支持和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中介作用[J]. 王文超,伍新春. 心理學報. 2020(03)
[2]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焦慮情緒狀況及其與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關系研究[J]. 孫俊俊,羅艷艷,張瑞芹.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9(31)
[3]護士共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自我效能及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 于穎.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35)
[4]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抑郁癥患者共情的影響[J]. 趙帥,周曉琴,張蕾.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12)
[5]不同特質焦慮水平的選擇性注意偏向[J]. 彭家欣,楊奇?zhèn)?羅躍嘉. 心理學報. 2013(10)
[6]動物和人類的利他本性:共情的進化[J]. 潘彥谷,劉衍玲,冉光明,雷浩,馬建苓,滕召軍.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7)
[7]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 馬洪霞,陳圣霞,李遵清,李織若.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2 (09)
[8]特質焦慮、應激和應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 劉溪,梁寶勇,高健,王紅云,龐曉麗.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2(04)
[9]共情與主觀幸福感:情緒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J]. 譚恩達,鄒穎敏,何家俊,黃敏兒.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5)
[10]移情的心理機制及其影響因素概述[J]. 劉俊升,周穎. 心理科學. 2008(04)
博士論文
[1]特質焦慮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策略選擇的模式及其影響因素[D]. 潘婷婷.華東師范大學 2018
[2]主客體因素對疼痛共情的影響及神經機制[D]. 楊潔敏.西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特質焦慮對自我加工的影響[D]. 王蓉.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大學生存在焦慮對攻擊性的影響:共情的中介作用[D]. 趙龍龍.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8
[3]抑郁、焦慮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共情能力及中醫(yī)證候的差異性研究[D]. 高亞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7
[4]特質焦慮大學生的負性注意偏向及其時間進程特點[D]. 陳琴.陜西師范大學 2015
[5]情緒共情與認知共情的年齡效應[D]. 張雯雯.浙江師范大學 2014
[6]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對疼痛共情的影響[D]. 楊艷.湖南師范大學 2013
[7]不同共情能力個體的情緒調節(jié)機制研究[D]. 馬雯瑤.湖南師范大學 2012
[8]基于移情量表(BES)中文版的信效度及初步應用研究[D]. 夏丹.鄭州大學 2011
[9]特質焦慮者對憤怒面孔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何卓.河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03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3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