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絲綢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1 02:37
絲綢是古老的中華文明的象征,對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都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絲綢文化及絲綢藝術(shù)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不僅折射出時代的精神風貌,也見證了國運的興衰,歷史的發(fā)展,以及文明的溝通與進步。有唐一代,是中國詩歌繁榮的鼎盛時期,此時絲綢發(fā)展因絲路的繁榮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因此,絲綢入詩的現(xiàn)象遠超前代,詩作數(shù)量豐富。這類詩歌不僅體現(xiàn)了對前代絲綢詩的繼承,也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面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文將以《全唐詩》作為主要的研究依據(jù),立足于文學本身,探討唐代絲綢詩繁榮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以及絲綢詩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和價值影響,并從詩歌中呈示的藝術(shù)特點、審美理想、文化內(nèi)涵、史料價值等方面入手,多角度的觀照唐代燦爛的絲綢文化與精湛的絲綢工藝,深入挖掘絲綢對唐人生產(chǎn)生活、貿(mào)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影響,以此來把握唐代絲綢詩的創(chuàng)作風貌。
【文章來源】: 姜迪 內(nèi)蒙古大學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思路、方法
(四)研究對象及范圍確定
一、唐前絲綢詩概況
(一)《詩經(jīng)》《楚辭》中的絲綢描寫
(二)兩漢詩歌中的絲綢描寫
(三)魏晉南北朝詩歌中的絲綢描寫
二、唐代絲綢詩的繁榮及原因
(一)唐代絲綢業(yè)的繁榮發(fā)達
(二)以絲綢為媒介推動的商貿(mào)文化通道
(三)唐人的文化自信與自覺的創(chuàng)作意識
三、唐代絲綢詩的內(nèi)容
(一)女子形象與情感的生動展現(xiàn)
1.借絲綢展現(xiàn)女子的優(yōu)美身姿
2.借絲綢表達女性的真情實感
(二)社會生活圖景的真實反映
1.百姓日常生活的刻畫
2.貴族奢華生活的體現(xiàn)
3.友人交往聯(lián)系的方式
4.中外互通有無的見證
(三)絲綢工藝精美絕倫的生動描寫
1.絲綢工藝精湛,圖案多樣
2.絲綢品質(zhì)華美,色彩豐富
四、唐代絲綢詩的藝術(shù)特點及價值
(一)藝術(shù)特點
1.情深志遠,卒章顯志
2.細節(jié)描寫,細膩生動
3.用詞巧妙,手法多樣
(二)審美價值
1.尚實與寫意
2.個性之美
3.對域外美學要素的吸收
(三)文化價值
1.吉祥寓意中的人文精神
2.封建禮制下的等級觀念
3.傳統(tǒng)禮俗里的祭祀文化
(四)史料價值
1.唐代政策制度的有力印證
2.絲織印染工藝的真實反映
3.對外貿(mào)易往來的歷史記錄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絲綢文化與唐詩的交融[J]. 王偲.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9(04)
[2]《楚辭》服飾審美特征及成因[J]. 石丹丹. 美術(shù)教育研究. 2018(04)
[3]論唐代絲綢之路影響下的服飾新變——以唐代詩歌為研究視角[J]. 王若詩.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
[4]論絲綢的文化媒介屬性[J]. 曾艷紅. 絲綢. 2013(09)
[5]論《詩經(jīng)》女性服飾描寫與周代文化精神[J]. 鄒華.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6]唐代紡織詩初探[J]. 曾艷紅.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7]簡析《全唐詩》中“絲綢女”形象[J]. 鄧永江.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3(01)
[8]周代服飾文化審美風尚——以《詩經(jīng)》為中心的考察[J]. 白路. 服飾導刊. 2012(02)
[9]絲綢文化對唐詩的滲透和影響探究[J]. 金華亮. 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2(15)
[10]唐詩中的絲路文化[J]. 郭文庭.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博士論文
[1]唐詩絲綢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 曾艷紅.上海師范大學 2010
[2]唐詩與西域文化[D]. 海濱.華東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詩經(jīng)》服飾描寫研究[D]. 張榮.安徽師范大學 2017
[2]《詩經(jīng)》服飾名物文化研究[D]. 李艷坡.吉林大學 2015
[3]《楚辭》服飾文化研究[D]. 張璐.西北師范大學 2013
[4]六朝詩歌中的服飾意象[D]. 彭雪琴.上海師范大學 2011
[5]唐代絲織品裝飾研究[D]. 陳欣.山東大學 2010
[6]唐代女性服飾研究[D]. 鄭恩姬.蘇州大學 2009
[7]《詩經(jīng)》女性服飾研究[D]. 倪海波.東華大學 2009
[8]唐代婦女服裝研究[D]. 海琛.云南師范大學 2008
[9]《全唐詩》中的服飾文化研究[D]. 馬豫鄂.華中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50790
【文章來源】: 姜迪 內(nèi)蒙古大學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思路、方法
(四)研究對象及范圍確定
一、唐前絲綢詩概況
(一)《詩經(jīng)》《楚辭》中的絲綢描寫
(二)兩漢詩歌中的絲綢描寫
(三)魏晉南北朝詩歌中的絲綢描寫
二、唐代絲綢詩的繁榮及原因
(一)唐代絲綢業(yè)的繁榮發(fā)達
(二)以絲綢為媒介推動的商貿(mào)文化通道
(三)唐人的文化自信與自覺的創(chuàng)作意識
三、唐代絲綢詩的內(nèi)容
(一)女子形象與情感的生動展現(xiàn)
1.借絲綢展現(xiàn)女子的優(yōu)美身姿
2.借絲綢表達女性的真情實感
(二)社會生活圖景的真實反映
1.百姓日常生活的刻畫
2.貴族奢華生活的體現(xiàn)
3.友人交往聯(lián)系的方式
4.中外互通有無的見證
(三)絲綢工藝精美絕倫的生動描寫
1.絲綢工藝精湛,圖案多樣
2.絲綢品質(zhì)華美,色彩豐富
四、唐代絲綢詩的藝術(shù)特點及價值
(一)藝術(shù)特點
1.情深志遠,卒章顯志
2.細節(jié)描寫,細膩生動
3.用詞巧妙,手法多樣
(二)審美價值
1.尚實與寫意
2.個性之美
3.對域外美學要素的吸收
(三)文化價值
1.吉祥寓意中的人文精神
2.封建禮制下的等級觀念
3.傳統(tǒng)禮俗里的祭祀文化
(四)史料價值
1.唐代政策制度的有力印證
2.絲織印染工藝的真實反映
3.對外貿(mào)易往來的歷史記錄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絲綢文化與唐詩的交融[J]. 王偲.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9(04)
[2]《楚辭》服飾審美特征及成因[J]. 石丹丹. 美術(shù)教育研究. 2018(04)
[3]論唐代絲綢之路影響下的服飾新變——以唐代詩歌為研究視角[J]. 王若詩.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
[4]論絲綢的文化媒介屬性[J]. 曾艷紅. 絲綢. 2013(09)
[5]論《詩經(jīng)》女性服飾描寫與周代文化精神[J]. 鄒華.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6]唐代紡織詩初探[J]. 曾艷紅.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7]簡析《全唐詩》中“絲綢女”形象[J]. 鄧永江.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3(01)
[8]周代服飾文化審美風尚——以《詩經(jīng)》為中心的考察[J]. 白路. 服飾導刊. 2012(02)
[9]絲綢文化對唐詩的滲透和影響探究[J]. 金華亮. 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2(15)
[10]唐詩中的絲路文化[J]. 郭文庭.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博士論文
[1]唐詩絲綢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 曾艷紅.上海師范大學 2010
[2]唐詩與西域文化[D]. 海濱.華東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詩經(jīng)》服飾描寫研究[D]. 張榮.安徽師范大學 2017
[2]《詩經(jīng)》服飾名物文化研究[D]. 李艷坡.吉林大學 2015
[3]《楚辭》服飾文化研究[D]. 張璐.西北師范大學 2013
[4]六朝詩歌中的服飾意象[D]. 彭雪琴.上海師范大學 2011
[5]唐代絲織品裝飾研究[D]. 陳欣.山東大學 2010
[6]唐代女性服飾研究[D]. 鄭恩姬.蘇州大學 2009
[7]《詩經(jīng)》女性服飾研究[D]. 倪海波.東華大學 2009
[8]唐代婦女服裝研究[D]. 海琛.云南師范大學 2008
[9]《全唐詩》中的服飾文化研究[D]. 馬豫鄂.華中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507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507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