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社交焦慮與抑郁的關系及個案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13:20
今年全國各地都爆發(fā)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方面造成了數(shù)以萬計的人員感染,產生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民眾的焦慮和恐慌,誘發(fā)了許多心理問題。究其心理原因,對疫情的不了解、難控制、不可預知等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是主要根源。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證明,對不確定性的不容忍是情緒障礙產生和維持的重要因素。對于高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大學生來說,生活中遭遇的不確定性情境或事件,會使他們產生較多的負面情緒,影響了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同時調查表明,大學生當中的社交焦慮和抑郁問題形勢較為嚴峻。鑒于此,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被試,對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以及社交焦慮和抑郁展開了調查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使用問卷調查法以昆明某所高校的大學生為例,對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社交焦慮與抑郁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并通過數(shù)據分析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同時采用個案研究法,對高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大學生個體進行干預研究。并根據研究結果,對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提出相應建議。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大學生的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和抑郁水平整體狀況良好,但社交焦慮水平顯著高于常模。(2)不同年級、家庭氛圍和家庭經濟狀況的大學生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上...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IU模型(Hebert&Dugas,2018)
Clarke和Wales建立了一個模型,該模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可以較好的理解和解釋社交焦慮(Clark&Wells,1995)。如圖2.2所示,對具有社交焦慮的個體而言,特定的社交情境會激發(fā)某種觀念或假設。這些觀念和假設會導致個體將誘發(fā)的社交情境視為負性或者具有“社交危險性”,從而加強了對自身的關注,表現(xiàn)出較強烈的自我意識。強烈的自我意識會使得個體將注意轉向自己的內部,從而注意到自己內部的感覺和缺點,然后又再次強化了自我意識,同時將誘發(fā)情境解釋為更具有威脅性和危險性。除此之外被視為威脅和危險的誘發(fā)情境也會導致個體出現(xiàn)“安全行為”和“焦慮表現(xiàn)”!鞍踩袨椤笔侵高M行無效的自我保護,它會阻礙你認識到當前的情境,還會強化自我意識和焦慮癥狀。焦慮癥狀和表現(xiàn)也會加強個體的自我意識。模型的中心部分包含三種認知水平:(1)自我意識、(2)消極的自動思維、(3)潛在的觀念和假設。
由表4.13可知,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抑郁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為0.52(p<0.001);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社交焦慮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為0.47(p<0.001);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和社交焦慮同時作為自變量,抑郁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為0.40(p<0.001)和0.25(P<0.001),并且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下降了0.12。說明社交焦慮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和抑郁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模型圖如下:在SPSS軟件中安裝PROCESS插件,進一步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shù)百分位Bootstrap法檢驗中介效應(溫忠麟,葉寶娟,2014),結果如表4.14。95%置信區(qū)間下,間接效應的上下限不包括0,表明中介效應顯著。控制中介變量之后,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抑郁的影響依然顯著,同時95%置信區(qū)間的上下限不包括0,表明社交焦慮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和抑郁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23.0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認知行為療法在高校心理咨詢中的應用[J]. 何雨霞. 智庫時代. 2019(43)
[2]依戀焦慮對大學生囤積行為的影響: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經驗性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J]. 賈彥茹,張守臣,金童林,張璐,趙思琦,李琦.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04)
[3]大學生抑郁癥的成因、干預及預防探究[J]. 劉云美,鄧宇,周丹. 昭通學院學報. 2019(02)
[4]認知行為療法應用于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干預研究——基于一例心理問題案例的思考[J]. 晁夢雨. 新西部. 2019(08)
[5]認知行為療法在抑郁患者中的應用療效對比研究[J]. 王磊,白華,王鳳杰,徐陽,張潔,黃艷艷.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9(01)
[6]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團體認知行為干預方案設計[J]. 李迪. 職教通訊. 2019(02)
[7]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青年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J]. 林立婧,張梅,謝芳.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8(12)
[8]大學生的抑郁心理研究[J]. 張麗. 教育觀察. 2018(21)
[9]大學生抑郁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 李龍龍,萬里川,趙守盈.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
[10]大學生的社交焦慮現(xiàn)狀及思考[J]. 王倩蕓.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 2018(03)
博士論文
[1]不確定性容忍度對決策偏好的影響[D]. 黃仁輝.江西師范大學 2014
[2]高社交焦慮大學生的解釋偏向[D]. 許書萍.華東師范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抑郁情緒的影響:沉思反應的中介作用和情緒調節(jié)的調節(jié)作用[D]. 矯勛.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9
[2]心理資本與社交焦慮的關系:不確定性忍受力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D]. 肖薇瑩.上海師范大學 2018
[3]大學生被動性社交網站使用與抑郁的關系:上行社會比較與妒忌的鏈式中介作用[D]. 李依曼.陜西師范大學 2018
[4]大學生堅韌人格、思維風格與抑郁關系的研究[D]. 李愛玲.西華師范大學 2018
[5]父母心理控制、自尊、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D]. 吳莉娟.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6
[6]大學生生活事件對抑郁的影響[D]. 申苗苗.河南大學 2015
[7]大學新生社交焦慮的社會工作介入[D]. 朱志平.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3
[8]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現(xiàn)狀及其心理干預研究[D]. 李榮剛.蘇州大學 2009
[9]個體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社交焦慮障礙的個案研究[D]. 段桂芹.首都師范大學 2008
[10]大學生的社交焦慮及其與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D]. 李朝霞.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25974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IU模型(Hebert&Dugas,2018)
Clarke和Wales建立了一個模型,該模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可以較好的理解和解釋社交焦慮(Clark&Wells,1995)。如圖2.2所示,對具有社交焦慮的個體而言,特定的社交情境會激發(fā)某種觀念或假設。這些觀念和假設會導致個體將誘發(fā)的社交情境視為負性或者具有“社交危險性”,從而加強了對自身的關注,表現(xiàn)出較強烈的自我意識。強烈的自我意識會使得個體將注意轉向自己的內部,從而注意到自己內部的感覺和缺點,然后又再次強化了自我意識,同時將誘發(fā)情境解釋為更具有威脅性和危險性。除此之外被視為威脅和危險的誘發(fā)情境也會導致個體出現(xiàn)“安全行為”和“焦慮表現(xiàn)”!鞍踩袨椤笔侵高M行無效的自我保護,它會阻礙你認識到當前的情境,還會強化自我意識和焦慮癥狀。焦慮癥狀和表現(xiàn)也會加強個體的自我意識。模型的中心部分包含三種認知水平:(1)自我意識、(2)消極的自動思維、(3)潛在的觀念和假設。
由表4.13可知,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抑郁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為0.52(p<0.001);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社交焦慮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為0.47(p<0.001);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和社交焦慮同時作為自變量,抑郁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為0.40(p<0.001)和0.25(P<0.001),并且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下降了0.12。說明社交焦慮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和抑郁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模型圖如下:在SPSS軟件中安裝PROCESS插件,進一步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shù)百分位Bootstrap法檢驗中介效應(溫忠麟,葉寶娟,2014),結果如表4.14。95%置信區(qū)間下,間接效應的上下限不包括0,表明中介效應顯著。控制中介變量之后,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抑郁的影響依然顯著,同時95%置信區(qū)間的上下限不包括0,表明社交焦慮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和抑郁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23.0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認知行為療法在高校心理咨詢中的應用[J]. 何雨霞. 智庫時代. 2019(43)
[2]依戀焦慮對大學生囤積行為的影響: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經驗性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J]. 賈彥茹,張守臣,金童林,張璐,趙思琦,李琦.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04)
[3]大學生抑郁癥的成因、干預及預防探究[J]. 劉云美,鄧宇,周丹. 昭通學院學報. 2019(02)
[4]認知行為療法應用于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干預研究——基于一例心理問題案例的思考[J]. 晁夢雨. 新西部. 2019(08)
[5]認知行為療法在抑郁患者中的應用療效對比研究[J]. 王磊,白華,王鳳杰,徐陽,張潔,黃艷艷.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9(01)
[6]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團體認知行為干預方案設計[J]. 李迪. 職教通訊. 2019(02)
[7]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青年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J]. 林立婧,張梅,謝芳.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8(12)
[8]大學生的抑郁心理研究[J]. 張麗. 教育觀察. 2018(21)
[9]大學生抑郁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 李龍龍,萬里川,趙守盈.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
[10]大學生的社交焦慮現(xiàn)狀及思考[J]. 王倩蕓.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 2018(03)
博士論文
[1]不確定性容忍度對決策偏好的影響[D]. 黃仁輝.江西師范大學 2014
[2]高社交焦慮大學生的解釋偏向[D]. 許書萍.華東師范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抑郁情緒的影響:沉思反應的中介作用和情緒調節(jié)的調節(jié)作用[D]. 矯勛.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9
[2]心理資本與社交焦慮的關系:不確定性忍受力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D]. 肖薇瑩.上海師范大學 2018
[3]大學生被動性社交網站使用與抑郁的關系:上行社會比較與妒忌的鏈式中介作用[D]. 李依曼.陜西師范大學 2018
[4]大學生堅韌人格、思維風格與抑郁關系的研究[D]. 李愛玲.西華師范大學 2018
[5]父母心理控制、自尊、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D]. 吳莉娟.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6
[6]大學生生活事件對抑郁的影響[D]. 申苗苗.河南大學 2015
[7]大學新生社交焦慮的社會工作介入[D]. 朱志平.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3
[8]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現(xiàn)狀及其心理干預研究[D]. 李榮剛.蘇州大學 2009
[9]個體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社交焦慮障礙的個案研究[D]. 段桂芹.首都師范大學 2008
[10]大學生的社交焦慮及其與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D]. 李朝霞.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259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259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