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依戀類型個體在社會排斥后自動化情緒調節(jié)的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06:19
生活在社會中的眾多個體都渴望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得到社會支持,社會排斥作為一種消極的人際互動卻破壞了個體的這一期望。研究表明,在受到社會排斥后個體會出現(xiàn)情緒麻木,并隨之產生自動化情緒調節(jié),對積極的信息更加敏感。依戀作為個體擁有的一種長期的情感特質,能夠對情緒的自動化調節(jié)產生影響,但鮮有研究將依戀與社會排斥建立聯(lián)系。因此,本研究旨在從依戀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在經歷社會排斥后,不同依戀類型個體自動化情緒調節(jié)的差異。實驗一招募255名西北地區(qū)某大學學生,使用孤獨終老范式進行社會排斥的操縱,使用情緒及基本需求量表檢驗經歷社會排斥后個體的顯性情緒,并通過自由回憶任務調查經歷社會排斥后個體的自動化情緒調節(jié)狀況,以及在排斥條件下,不同依戀類型個體自動化情緒調節(jié)的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在顯性情緒上,排斥組與接納組沒有顯著差異。排斥組在自由回憶任務上的得分顯著高于接納組。在排斥條件下,安全型依戀個體在自由回憶任務上的得分顯著高于非安全型依戀個體。實驗二招募251名西北地區(qū)某大學學生,社會排斥的操縱同實驗一,更換了另一種更適用于孤獨終老范式的量表(PANAS量表)進行顯性情緒的測量,并使用視覺搜索任務進行自動化情緒...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情境下個體對積極刺激詞的反應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絡社會排斥對抑郁的影響: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模型[J]. 雷玉菊,張晨艷,牛更楓,童媛添,田媛,周宗奎. 心理科學. 2018(01)
[2]大學生社會拒絕與蓄意自我傷害的關系:一個中介和調節(jié)效應的混合模型[J]. 張嘉旗,李歡歡,沈程峰,王雪薇,張玲玉,華越爾.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04)
[3]青少年同伴依戀對抑郁的影響:朋友社會支持和自尊的中介作用[J]. 連帥磊,孫曉軍,田媛,閆景蕾,牛更楓,童媛添. 心理科學. 2016(05)
[4]不同依戀風格者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認知神經特點[J]. 劉穎,翟晶,陳旭. 心理科學. 2016(01)
[5]內隱情緒調節(jié):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J]. 任俊,朱瓊嫦. 心理科學進展. 2015(12)
[6]自動情緒調節(jié)是可操縱的嗎?——對測量方法的述評[J]. 張晶,劉珂,趙鑫.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9)
[7]社會排斥及其神經機制[J]. 蔡強,吳寅,劉金婷. 心理研究. 2011(05)
[8]社會排斥的研究范式與理論模型[J]. 程蘇,劉璐,鄭涌.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6)
[9]大學生成人依戀及其與自尊、社會支持的關系[J]. 何影,張亞林,楊海燕,李麗,張迎黎.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0(02)
[10]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抑郁的關系[J]. 湯芙蓉,張大均,劉衍玲.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9(03)
本文編號:2897146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情境下個體對積極刺激詞的反應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絡社會排斥對抑郁的影響: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模型[J]. 雷玉菊,張晨艷,牛更楓,童媛添,田媛,周宗奎. 心理科學. 2018(01)
[2]大學生社會拒絕與蓄意自我傷害的關系:一個中介和調節(jié)效應的混合模型[J]. 張嘉旗,李歡歡,沈程峰,王雪薇,張玲玉,華越爾.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04)
[3]青少年同伴依戀對抑郁的影響:朋友社會支持和自尊的中介作用[J]. 連帥磊,孫曉軍,田媛,閆景蕾,牛更楓,童媛添. 心理科學. 2016(05)
[4]不同依戀風格者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認知神經特點[J]. 劉穎,翟晶,陳旭. 心理科學. 2016(01)
[5]內隱情緒調節(jié):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J]. 任俊,朱瓊嫦. 心理科學進展. 2015(12)
[6]自動情緒調節(jié)是可操縱的嗎?——對測量方法的述評[J]. 張晶,劉珂,趙鑫.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9)
[7]社會排斥及其神經機制[J]. 蔡強,吳寅,劉金婷. 心理研究. 2011(05)
[8]社會排斥的研究范式與理論模型[J]. 程蘇,劉璐,鄭涌.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6)
[9]大學生成人依戀及其與自尊、社會支持的關系[J]. 何影,張亞林,楊海燕,李麗,張迎黎.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0(02)
[10]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抑郁的關系[J]. 湯芙蓉,張大均,劉衍玲.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9(03)
本文編號:2897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9714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