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疊》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本文選題:譯者主體性 + 《北京折疊》。 參考:《外交學(xué)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長期以來,作為一切翻譯活動實際主體的譯者一直處于傳統(tǒng)翻譯研究的邊緣地位,其在翻譯過程中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作用也久未得到承認,常常被喚作舌人、戴著鐐銬的舞者和翻譯機器等。西方翻譯研究出現(xiàn)“文化轉(zhuǎn)向”之后,譯者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才漸漸開始被西方學(xué)者所關(guān)注,譯者主體性也漸漸成為譯學(xué)一大熱議課題。其中,通過原文本和譯作之間的差異來探究其背后的譯者主體性因素是較常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方法。本文通過探究譯者主體性內(nèi)涵及其具體表現(xiàn)為譯者主體性研究正名的同時,還將探析影響譯者主體性發(fā)揮的主、客觀因素及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個人的翻譯思想為廣大譯者在翻譯學(xué)習(xí)和實踐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最后,本文還將以劉宇昆的譯作《北京折疊》為分析文本,從譯者主體性角度出發(fā),探究劉宇昆翻譯成功背后的譯者主體性因素,通過具體實例驗證譯者主體性研究的意義,并給同樣執(zhí)著于把中國文學(xué)作品譯介到西方國家的中國翻譯工作者以啟迪,促進更多中國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走向世界。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translator, as the actual subject of all translation activities, has been at the edge of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His subjectivity, creativity and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have not been recognized for a long time, and are often called tongues. Chained dancers, translation machines, etc. After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turn" in wester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subject position and role of translators gradually began to be concerned by western scholars,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 gradually became a hot topic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t is a common method to study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by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ed text. By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its concrete expression as the correct name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is paper will also explore the main body that affects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e objective factors and the personal translation thoughts of Chinese sci-fi writer Liu Yuku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ranslators in translation study and practice. Finally, taking Liu Yukun's translation of Beijing folding as the analysis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actors behind Liu Yu-kun 's translation success, and ve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study through concrete examples. It also enlightens the Chinese translators who insist on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o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promotes more excell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to the world.
【學(xué)位授予單位】:外交學(xué)院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鋒平;;“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談譯者主體性的介入和受限[J];河北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2期
2 周景剛;;翻譯描述與譯者主體性研究[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5期
3 趙偉;;淺析譯者主體性的主觀制約因素[J];讀與寫(教育教學(xué)刊);2008年11期
4 曾爾奇;;論譯者主體性發(fā)揮的制約因素[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5期
5 朱云云;謝華;;淺談文學(xué)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J];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2期
6 孔蓓蓓;;淺談文學(xué)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J];中國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7 陳緣梅;;再論文學(xué)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J];茂名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5期
8 楊占;;譯者主體性意識在翻譯教學(xué)中的培養(yǎng)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10期
9 馬晶晶;;譯者主體性的限度——試論譯者主體性與“忠實”之準(zhǔn)則[J];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12期
10 那順白乙拉;;從翻譯過程看譯者主體性[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侯林平;;我國近十年來譯者主體性研究的回顧與反思[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張晶;;從女性主義視角看譯者主體性——淺談《紫顏色》男女譯者的譯作特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阮晶;;譯者主體性及其在翻譯選材中的體現(xià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6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孔燕;;從文化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5 龔貽嬌;;譯者主體性視角下《三字經(jīng)》英譯對比研究[A];中國翻譯學(xué)學(xué)科建設(shè)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6 曾靜;;從《許三觀賣血記》法譯本看譯者主體性的彰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劉莉;;詩歌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8 劉燕萍;;從喬治·斯坦納闡釋學(xué)視角看譯者主體性——《法國中尉的女人》兩個中譯本對比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張柏蘭;;文學(xué)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及其限度[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xué)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熊兵嬌;實踐哲學(xué)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雯;從接受理論角度看譯者主體性[D];寧夏大學(xué);2015年
2 周怡;譯者主體性視閾下亞瑟·韋利《長春真人西游記》英譯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15年
3 盛姍姍;譯者主體性之《水滸傳》兩英譯本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5年
4 包艷麗;《比利·米勒的那一年》翻譯實踐報告[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5年
5 賀璐倩;基于《生死場》韓譯本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大連外國語大學(xué);2015年
6 陳春霞;基于譯者主體性的《商務(wù)溝通原則與實踐》(第五章)的翻譯報告[D];南京理工大學(xué);2015年
7 楊喬麗;修辭三訴諸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D];西南大學(xué);2015年
8 尹小紅;闡釋學(xué)視閾下《論語》“義”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5年
9 項亞平;譯者主體性在文學(xué)翻譯中的體現(xiàn)[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5年
10 陳雪琴;譯者主體性視角下傅雷譯本《幸福之路》的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5年
,本文編號:19194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91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