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保健品廣告的隱喻研究
本文選題:保健品 + 電視廣告; 參考:《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依照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在發(fā)展到滿足自身生理需求后,便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安全需求,其中包括健康保障需求。人們在關注健康的同時,對保健品需求的多樣化和高檔化帶動了保健品的發(fā)展。伴隨著電視廣告的興起,電視保健品廣告也成為了人們了解保健品的重要途徑。電視廣告作為視覺文化符號傳播系統(tǒng)中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段之一,它可以促使廣告產(chǎn)品視聽化,帶動受眾情緒的同時也影響著受眾的思維方式。隱喻作為一種認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電視廣告最具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就是隱喻。它通過電視圖像直接將產(chǎn)品形象進行各種變化創(chuàng)造或比較分析,從而有效地傳遞產(chǎn)品信息。甚至,它還可以超越受眾的既有認識,創(chuàng)造新的隱喻,傳播社會觀念。本文從隱喻學的角度著手,運用內(nèi)容分析法,研究電視保健品廣告中的隱喻類型,發(fā)掘保健品廣告中所隱喻的社會觀念以及如何通過這些觀念來影響消費者并對消費者的行為產(chǎn)生變化。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促使消費者認清保健品和保健品廣告的實質(zhì),幫助消費者提高辨別能力和知識認知水平,理性對待保健,理性消費。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level the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 Abraham Maslow , people begin to pursue higher - level safety requirements after developing to meet their own physiological needs .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全生;中國隱喻研究十年綜述[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彭增安;西方隱喻研究管窺[J];修辭學習;2004年06期
3 巫元瓊;;隱喻研究二三談[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喬嬌;;概述隱喻研究[J];天津市經(jīng)理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徐瑩;徐艷玲;;國內(nèi)批評隱喻研究(2002-2012):現(xiàn)狀及展望[J];教育文化論壇;2013年05期
6 韓慶玲;隱喻研究漫談[J];修辭學習;1999年02期
7 晏雪;周曉玲;;中國隱喻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08年27期
8 王霜梅;;隱喻研究發(fā)展軌跡探微[J];文教資料;2010年22期
9 王云燕,張華英;當前隱喻研究的兩種發(fā)展趨勢[J];楚雄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10 郭翠;國外隱喻研究芻議[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彭增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方隱喻研究管窺[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2 莊麗媚;;當代語言哲學的隱喻研究及其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戴衛(wèi)平;高艷紅;;垂直方位詞“上/下”“UP/DOWN”隱喻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戴衛(wèi)平;高艷紅;;垂直方位詞“上/下”“UP/DOWN”隱喻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傅敬民;;英語特殊隱喻研究及其漢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羅峰;符號學視閾下的文學文本隱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2 呂紅周;符號學視角下的隱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郭琳;隱喻與文學批評理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快樂;現(xiàn)代漢語“等于”和“不等于”的隱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高峰;基于心理隱喻視角的官本位現(xiàn)象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3 鹿鳴昱;小說《蛙》及其譯本《蛙鳴》中的隱喻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4 殷麗君;電視保健品廣告的隱喻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年
5 潘雅雯;基于語料庫的習近平講話稿的隱喻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6 李賢平;“象征”與“隱喻”的比較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魏云;政治語言中的隱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長慧;中國古典詩詞的隱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9 和貞;從中外隱喻研究對比看德漢成語的隱喻結構[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10 范淑云;漢語中與人體部位相關語詞的隱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754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75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