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本漢學界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7 17:02
本文關鍵詞:論日本漢學界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摘要】:兩千多年前,屈原以其獨特的風格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作品。這些作品后來傳到日本,得到了日本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日本早期關于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不多,但是為近現(xiàn)代日本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奠定了基礎。及至近現(xiàn)代,日本充分利用西方人類學、考古學等最新理論知識,用異域的視角重新審視屈原及其作品,出現(xiàn)了大批學者,如藤野巖友、石川三佐男、野田雄史、星川清孝、岡村繁等,這些學者或著力于屈原其人研究,或注重對屈原作品進行結構分析或音韻研究、文化影響研究等,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在梳理日本漢學界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概況的基礎上,以近現(xiàn)代譯介過來的日本屈原學學者的著作和論文為主要論述對象,評述日本漢學界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本文分四章,第一章簡要介紹屈原作品在日本的傳播及早期研究,主要對屈原作品傳入時間、日本對屈原作品受容情況以及早期屈原學研究者的主要著作、觀點進行了梳理,并對早期研究特點、研究方法進行了簡單評述。第二章通過對日本漢學界屈原其人研究作為了歸納和總結,并對日本"屈原否定論"的觀點進行了辨析和思考。第三章從屈原作品的結構和音韻入手,主要介紹和評價了竹治貞夫、岡村繁以及野田雄史的研究成果。第四章介紹了日本漢學界關于屈原作品與巫文化關系的研究,主要對藤野巖友、石川三佐男、中村貴的研究成果作梳理和評析。本文首先介紹屈原作品在日本的傳播和早期研究,然后選取了近現(xiàn)代研究中比較熱門的研究內容,如屈原其人研究、屈原作品的結構與音韻研究、屈原作品與巫文化,集中對這三個方面的研究成果作梳理和闡釋,并參考國內學者相關研究的觀點。通過文本細讀和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較和評析這些日本學者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特點和學術見解,以期幫助我們較全面且系統(tǒng)地了解日本漢學界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為國內的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7.2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夢如;;近代日本漢學研究的思考[J];才智;2016年24期
2 劉漸娥;吳廣平;;2015年屈原與楚辭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J];云夢學刊;2015年04期
3 周建忠;;關于楚辭研究的幾點看法[J];中州學刊;2015年03期
4 徐廣才;;《楚辭》“亂曰”探源[J];北方論叢;2015年01期
5 周建忠;;《楚辭》在韓國的傳播與接受[J];文學遺產;2014年06期
6 張如意;馬振秋;;從“自我”到“他者”——淺談日本漢學的歷史變遷[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7 王克家;;出土文獻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可信性問題[J];文藝評論;2014年06期
8 毛偉;;試論屈原及楚辭研究的分期及近三十年來的屈原及楚辭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9 馮勝利;;《離騷》的韻律貢獻——頓嘆律與抒情調[J];社會科學論壇;2014年02期
10 王海遠;;日本近代楚辭研究簡述[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海遠;中日《楚辭》研究及比較[D];復旦大學;2010年
2 王志;屈原與巫文化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00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085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