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訪英新聞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
本文關鍵詞:習近平主席訪英新聞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批評話語分析 習近平主席訪英 新聞語篇 意識形態(tài) 權力
【摘要】:作為語篇分析的方法,批評話語分析在分析語篇表層的語言形式特征的同時,更加注重語篇生成的過程及背景,以揭示語篇中所隱藏的價值體系或意識形態(tài)及其與語言和權力之間的復雜關系。2015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眾多媒體爭相報道。以此為背景,本文選擇來自于《中國日報》、《衛(wèi)報》、《華盛頓郵報》中有關中英關系,接待規(guī)格,大宗商貿(mào)合同簽訂和人權問題等焦點話題的英文新聞報道為語料進行話語分析,考察三家主流媒體如何通過語言體現(xiàn)各種意識形態(tài)。本文綜合運用諾曼·費爾克勞的“三維分析模型”和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從及物性、被動語態(tài)和情態(tài)系統(tǒng)方面研究三家新聞媒體的新聞語篇的語言特征;從語篇互文性的角度分析新聞來源,新聞的轉述方式和轉述動詞,研究語篇生成的話語實踐過程;并結合語篇生成的歷史、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等背景,即語篇的社會實踐研究,從而進一步揭示新聞語篇中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性。研究發(fā)現(xiàn),三家媒體在此次國事訪問的新聞語篇中所展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直接或間接地對公眾的認知,態(tài)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或控制力。對比分析28篇相關新聞報道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日報》在此次報道中表明中國政府對于此次國事訪問的重視,對未來中英關系發(fā)展的積極態(tài)度,通過語言樹立中國開放,包容,合作,有擔當?shù)拇髧蜗?表明對于有分歧的問題可交流但譴責以人權為話題干涉中國內政的態(tài)度!缎l(wèi)報》的報道了英國對于此次國事訪問的重視與期待,但也不乏關于中英歷史淵源及相互地位,質疑中國人權,以及中英關系對英美關系的影響的報道,這些新聞語篇勾勒出英國要增強國力及話語權,維護傳統(tǒng)強國地位的形象。《華盛頓郵報》更多的是多方引述,綜合報道了此次國事訪問,但就英國政府的舉措和中英關系的發(fā)展提出了質疑,這比較符合美國長期在新聞報道中展現(xiàn)自己作為世界強國,參與世界事務的形象。各國的新聞報道受到各國不同的政治立場和權力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因此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客觀和公正.。新聞語篇分析也會受到分析者思維、認知、價值觀的影響,不可能絕對的客觀,但這也正表明了語言受到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意在以相關理論為支撐提升新聞讀者對新聞語篇字里行間所隱含的權勢及意識形態(tài)的敏感度,增強對公眾話語的思辨能力和反控意識。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賴浩鋒;;網(wǎng)絡文體推動新聞報道“變臉”——以今年“兩會”新聞報道為例[J];電視研究;2004年06期
2 李蘊慧;;滴露披彩——對外新聞報道中的“以小見大”[J];對外大傳播;2005年07期
3 劉波;韓鳳鵬;;規(guī)矩中的自由——以競選為例透視西方媒體的新聞報道[J];當代電視;2006年03期
4 施蓉;;環(huán)境新聞報道中辯證手法的運用[J];對外傳播;2009年07期
5 馬自泉;;模糊語言在新聞報道中的積極作用[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李瑩;;打拐新聞報道中的倫理探析[J];青年記者;2010年24期
7 任沁沁;;科技硬新聞——新聞報道中的一道“亮劍”[J];對外傳播;2010年09期
8 劉德美;劉立香;;球賽新聞報道語篇中的戰(zhàn)爭隱喻——基于2008北京奧運會的語料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金少庚;;我要搞新聞報道一輩子[J];新聞愛好者;1990年03期
10 胡德桂;新聞報道的可讀性略論[J];武陵學刊;199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振華;;堅持時代理念 改進新聞報道[A];論傳媒改革與發(fā)展——中國傳媒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3年
2 方勝中;;新聞報道與周期[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八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姜德鋒;;新聞報道 也應強調“程序正義”[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何悅;劉杰;張靖;查懷華;何孔忠;;淺析我國氣象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A];S17 氣象史志工作與新時期氣象文化建設[C];2012年
5 孫晶;;艾滋新聞報道的烙印化與去烙印化對策[A];第三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6 石琪炯;錢玲玲;周文聯(lián);;檔案材料和新聞報道的“三個結合”[A];蘭臺擷英——向建黨90周年獻禮[C];2011年
7 吳國慶;;落實“三貼近”要求 搞好科技新聞報道[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八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建星;;新形勢下黨報圖片新聞報道的探索[A];建立科學的圖片運營機制——第六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文集[C];2003年
9 梁媛;吳高福;;試論我國新聞報道社會調控機制的建構[A];論傳媒改革與發(fā)展——中國傳媒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3年
10 劉艷紅;;淺談消防宣傳報道的“八個為榮”[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學術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榮剛 特約記者 樂成友;共奏新聞報道和諧曲[N];戰(zhàn)士報;2007年
2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 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道[N];天津日報;2010年
3 彭勇棟;鼓實勁 見實效[N];戰(zhàn)士報;2011年
4 李文學;讓新聞報道遠離“烏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年
5 曾志楊;改進新聞報道還應從內容入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6 湖南師范大學 龔民;改進新聞報道重在“實”[N];光明日報;2013年
7 記者 黃鵬;認真落實“八項規(guī)定” 切實改進新聞報道[N];中國工商報;2013年
8 記者 周茂坤;天津:“十項硬規(guī)”改進新聞報道[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3年
9 智慧萍 張穎 晉中日報晚報版;如何在新聞報道中應用好微博[N];晉中日報;2013年
10 記者 盧躍;我市出臺規(guī)定加強和改進新聞報道[N];益陽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樊昌志;新聞報道的“不聞”律令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雷震;基于事件的新聞報道分析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英;新聞報道價值評價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2 謝艷麗;人物典范新聞報道的建構過程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田淑俊;基于新聞報道的社會意見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謝茜;中央級電視媒體對少數(shù)民族的媒介呈現(xiàn)[D];西南大學;2015年
5 蘇姝;中美紙質媒體對自然災害新聞報道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6 張博庚;“云計算時代”傳媒發(fā)展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7 張潔;新媒體環(huán)境下會議新聞報道革新[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郜鑫鑫;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的數(shù)據(jù)新聞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9 吳佳璇;反腐報道怪象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10 馬香琳;基于語步理論對商務新聞報道的體裁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832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8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