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敘事學原理分析柯萊特《白日的誕生》的敘事聲音
本文關鍵詞:根據(jù)敘事學原理分析柯萊特《白日的誕生》的敘事聲音
【摘要】:敘事學實質(zhì)是解決文本中敘事聲音的學說。1960年底,得益于結構主義,敘事學在法國發(fā)展起來。其中突出的貢獻者是熱拉爾·熱奈特,他在自己的作品《辭格三》中收集了自己對敘述話語的研究成果。熱奈特認為要判斷文中的敘事聲音只需判斷出作者與文本的關系即可。而美國女性主義敘事學家蘇珊·S·蘭瑟則將熱奈特的敘事學發(fā)展細化為男性敘事聲音與女性敘事聲音,使敘事聲音有了性別之分。本論文的主要關注點是《白日的誕生》一文中的敘事聲音。然而在深入研究之前,我們需要弄明白在一個文本中,究竟是其文學類別決定敘事聲音還是敘事聲音決定其文學類別?《白日的誕生》一文的文學類別一直是七十年來人們討論的焦點,那是因為柯萊特在文中雖然一直用第一人稱來敘述,卻制造出了雙重身份與雙重敘事聲音,使人們混淆了作者與敘述者,從而使作品的文學類別,即作品究竟是作者的自傳體還是一本作者虛構的小說也成為了謎題。我們不禁發(fā)問,柯萊特這樣構思到底用意何在呢?本論文將通過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文本中的敘述聲音,與大家一同探索以上所有問題的答案。本論文主要分為三個章節(jié),此外還包括引言和結論。我們的研究主要依據(jù)敘事學理論,通過文本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與解讀。第一章首先介紹各種不同的敘事學理論及由此引出的敘事聚焦,敘事聲音,敘事視角以及自傳體與自傳體小說等理論根據(jù)。第二章側重根據(jù)理論指導,運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敘事聲音,不同的聲音代表的不同身份及不同立場。最后一章則注重討論文中另一個非作者敘述聲音的出現(xiàn)及該聲音與作者敘事聲音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探究作者的如此構思的意圖,作品的意義所在及創(chuàng)新點。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565.07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小弘;;李銳小說敘事聲音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王莎烈;;《幽暗之地》:個人型敘事聲音解析[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11年02期
3 樊義紅;;《如果·愛》——一次對于電影敘事聲音的成功嘗試[J];電影文學;2007年02期
4 唐偉勝;;抑郁而瘋癲的敘事聲音——論《被中斷的女孩》中的“自我”及其敘事建構[J];外國文學;2011年04期
5 董昕;;一首無盡的歌——《靈感女孩》中的敘事聲音解讀[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6 李文衛(wèi);;《河灣》的多重敘事聲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7 王勇;自由間接話語與敘事聲音[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陳嬋;;論《莎菲女士的日記》的敘事聲音[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9 唐特亮;;女性權威的建構—《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義敘事聲音分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10 魏恩文;東紅;;論《瑪麗·巴頓》的敘事聲音[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戚華星;敘事聲音中的情感: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杜宇;根據(jù)敘事學原理分析柯萊特《白日的誕生》的敘事聲音[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7年
3 王婧;淺析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中的敘事聲音[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林明芬;論《盲刺客》的敘事聚焦與敘事聲音[D];廣西師范學院;2014年
5 肖敦交;敘事聲音的權威——托尼·莫里森《寵兒》中的女性敘事聲音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李青洋;英文電影中敘事聲音的語言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熊娜;論《拉克倫特堡》中的敘事聲音[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8 杜雪琴;他者與自我之間的徘徊[D];南昌大學;2007年
9 林少晶;敘事中女性權威的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偉;敘事的權威,性別的顛覆[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569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5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