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生物探針的構建及其應用
本文關鍵詞:新型納米生物探針的構建及其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熒光納米量子點 Aβ 星型膠質細胞 循環(huán)腫瘤細胞 免疫磁球 硒化鋅量子點 Fluo Zin-3
【摘要】:神經系統(tǒng)疾病和腫瘤是當前人類面臨的兩類重大而又未能攻克的疾病,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納米科技的發(fā)展為這兩類疾病的診療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本論文圍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和腫瘤中的兩個重要問題:星型膠質細胞對β-淀粉樣肽的內化降解過程以及循環(huán)腫瘤細胞的快速高靈敏檢測,研究新型納米生物探針的構建及其應用。首先,分別采用物理包覆法,共價偶聯(lián)法及生物親和法將淀粉肽(Aβ)結合到量子點(QDs)表面制備納米生物探針。通過多種手段對這些探針進行了表征,結果證明三種探針均保持了QDs優(yōu)良的熒光性質也保留了Aβ的生物免疫活性,可進一步應用;其后利用原代培養(yǎng)的星型膠質細胞對三類生物探針進行內化實驗,在優(yōu)化實驗條件的基礎上,證明了物理包覆法所制得的QDs-Aβ探針對Aβ的入胞事件示蹤效果最好,且利用該探針對Aβ“入胞-被降解-降解完畢”的過程進行了初步示蹤觀察,證明了QDs-Aβ作為該方面研究工具的可行性。其次,以快速、簡便且高效地分離并檢測循環(huán)腫瘤細胞(CTCs)為目標,分別構建基于超順磁性γ-Fe2O3納米材料的免疫磁富集探針,以及基于水溶性Zn Se/Zn S QDs的免疫熒光探針,進而將這兩類探針聯(lián)合應用,并采用對Zn2+具有特異性熒光放大信號作用的Fluo Zin-3染料對CTCs進行定量檢測。結果表明,利用修飾有Ep CAM抗體的免疫磁球(IMNs)可以特異性捕獲乳腺癌細胞MCF-7(104個/m L或1-100個/m L),捕獲率達95%以上;通過溫和的無銅催化點擊化學反應構建的CTCs靶向的免疫熒光探針具有對MCF-7細胞的特異識別能力;通過條件優(yōu)化后,Fluo Zin-3染料不但可以對經過離子置換的Zn Se/Zn S QDs進行定量檢測,而且可以對經免疫磁富集探針分離富集并被Zn Se/Zn S QDs特異性標記的MCF-7細胞進行定量檢測,檢測的線性范圍為100-1000個細胞/m L。這些研究結果可以推動星型膠質細胞內化和降解β-淀粉樣肽的過程和機理研究以及循環(huán)腫瘤細胞的快速高靈敏檢測技術的發(fā)展,也將促進納米生物探針在生物醫(yī)學領域應用的發(fā)展。
【關鍵詞】:熒光納米量子點 Aβ 星型膠質細胞 循環(huán)腫瘤細胞 免疫磁球 硒化鋅量子點 Fluo Zin-3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4;O657.3;TB383.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緒論12-40
- 1.1 癌癥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社會現(xiàn)狀12
- 1.2 阿爾茲海默疾病及其現(xiàn)狀12-24
- 1.2.1 阿茲海默癥及其危害12-13
- 1.2.2 β-淀粉肽與阿茲海默癥的發(fā)病機制13-14
- 1.2.3 Aβ 的酶降解代謝途徑14-15
- 1.2.4 神經膠質細胞對Aβ 的內化與清除15-18
- 1.2.5 神經膠質細胞對Aβ 肽的內化機制18-20
- 1.2.6 納米技術在阿茲海默疾病研究中的應用20-24
- 1.3 循環(huán)腫瘤細胞及其檢測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24-37
- 1.3.1 循環(huán)腫瘤細胞在癌癥診療領域的應用24-31
- 1.3.2 循環(huán)腫瘤細胞檢測方法的發(fā)展及納米技術在其中的應用31-37
- 1.4 納米生物探針概述37-38
- 1.5 課題研究思路38-40
- 1.5.1 課題研究目的及意義38
- 1.5.2 具體方法與策略38-40
- 第2章 量子點標記Aβ 生物熒光探針的制備及其在星形膠質細胞內化Aβ 中的應用40-69
- 2.1 引言40-41
- 2.2 實驗部分41-49
- 2.2.1 實驗材料與試劑41
- 2.2.2 實驗儀器41-49
- 2.3 結果與討論49-67
- 2.3.1 量子點作為淀粉肽研究工具的可行性探索49-53
- 2.3.2 多方法制備量子點標記Aβ 的生物熒光探針53-63
- 2.3.3 神經膠質細胞對QDs-Aβ 的吞噬63-67
- 2.4 小結67-69
- 第3章 γ-Fe_2O_3納米磁球免疫探針的構建及其對循環(huán)腫瘤細胞捕獲方法的建立69-85
- 3.1 引言69
- 3.2 實驗部分69-74
- 3.2.1 實驗材料、試劑與儀器69
- 3.2.2 實驗儀器69-70
- 3.2.3 實驗方法70-74
-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74-83
- 3.3.1 羧基納米磁球濃度標準曲線的建立及其磁回收效率-時間曲線檢測74-75
- 3.3.2 羧基納米磁球表面的EpCAM抗體功能化75-77
- 3.3.3 免疫磁球(IMNs)對乳腺癌細胞的特異性識別77-79
- 3.3.4 免疫磁球對乳腺癌細胞的高效特異性捕獲79-83
- 3.4 小結83-85
- 第4章 量子點免疫熒光探針的構建及基于磁富集和熒光信號放大的CTCS檢測新方法85-112
- 4.1 引言85
- 4.2 實驗部分85-92
- 4.2.1 實驗材料與試劑耗材85-86
- 4.2.2 實驗儀器86-87
- 4.2.3 實驗方法87-92
- 4.3 結果與討論92-110
- 4.3.1 基于點擊化學的量子點免疫熒光探針的構建及其對CTCs的識別與標記92-103
- 4.3.2 鋅離子特異性染料對ZnSe/ZnS量子點的熒光放大檢測103-109
- 4.3.3 免疫磁富集聯(lián)合Zn2+熒光放大檢測CTCs方法的建立109-110
- 4.4 小結110-112
- 結論112-113
- 參考文獻113-12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與研究成果清單126-127
- 致謝12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萬文斌;夏世金;劉露梅;李亞明;;阿爾茨海默病中β-淀粉樣蛋白損傷血腦屏障的干預新靶點:晚期糖化終產物受體[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2 鄧勇;林金明;;循環(huán)腫瘤細胞分離捕獲方法研究進展[J];分析科學學報;2014年05期
3 趙聰;李貽昆;徐睿;梁純;劉大漁;馬薇;PIYAWATTANAMETHA Wibool;ZOHAR Yitshak;;基于微流控技術在流體動力載荷下分離循環(huán)腫瘤細胞(英文)[J];力學進展;2014年00期
4 謝恒;游詠;;小膠質細胞受體與阿爾茨海默病[J];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2015年01期
5 柳清;梁慶成;吳云;叢林;;高遷移率族蛋白1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5年01期
6 杜歡;郭茂娟;姜希娟;王一婧;胡先同;;RAGE與阿爾茨海默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年14期
7 孫夢晗;洪艷;侯訓堯;馬瑩娟;申超;殷青青;陳健;羅鼎真;劉雪平;;FPS-ZM1對糖基化終產物誘導海馬區(qū)Aβ代謝水平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7期
8 董濤;王君艷;;丙泊酚長期鎮(zhèn)靜對大鼠認知功能及海馬高級糖基化終末產物受體表達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3年2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妤;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循環(huán)肝癌細胞檢測和微量腫瘤細胞培養(yǎng)[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何榮祥;納米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在流體和細胞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3 楊啟綱;孕晚期母體暴露脂多糖對中年子鼠認知功能影響及機制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梅哲;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細胞檢測、分類和分選若干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川;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的Meta-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李偉民;原發(fā)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相關基因的篩選與鑒定[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孫夢晗;FPS-ZM1對糖基化終產物所致大鼠海馬區(qū)炎性反應和Aβ異常代謝的影響與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4 趙娟;京尼平苷對魚藤酮誘導的原代神經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趙偉男;弓形蟲感染對小鼠腦等組織器官的影響及其臨床檢測[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曾瀝瓊;循環(huán)腫瘤細胞對卵巢癌預后預測價值的meta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宋明;H102對APP轉基因小鼠腦內炎性反應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鄧勇;人膀胱癌脫落細胞捕獲及其基因檢測分析[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9 郭宇冰;gx-50對β淀粉樣蛋白所誘導小膠質細胞趨化性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10 李金鞠;早老素-2對炎癥的調控及其在阿爾茨海默癥發(fā)生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015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90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