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區(qū)6-18歲居民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
本文關鍵詞:山東地區(qū)6-18歲居民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研究背景上氣道(upper airway)是一個管狀結構,在呼吸和吞咽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頜面部發(fā)育異常,如小頜畸形(micrognathism)、縮頜(retrognathism)、高角生長型(hyperdivergent growth patterns)、顱基線長度減小(reduced cranial base length)以及下頜平面角過陡(steep mandibular plane angles)等,均可能引起上氣道空間的狹窄和體積變小,舌骨(hyoid bone)是人體中唯一一塊沒有與其他骨骼連接的可移動骨,它通過肌肉和韌帶連接著咽、下頜骨和顱骨,在語言、咀嚼、吞咽和維持呼吸道通暢時起必要的作用。因此,不管從解剖還是功能上看,上氣道與舌骨之間關系密切。鑒于上氣道與其周圍的牙、顱、頜骨的位置較近、關系密切,在進行顱頜面部的檢查、診斷、治療的同時進行上氣道的評價越來越受到口腔醫(yī)生的重視,可以在正畸治療或正頜手術時用于明確診斷、制定治療計劃和評估預后等。上氣道是正畸醫(yī)生在研究牙科治療改變氣道形態(tài)的可能性時最感興趣的部位。據(jù)報道,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在正畸—正頜聯(lián)合外科治療后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如果在臨床診斷和治療計劃制定過程中就能把上氣道形態(tài)考慮在內(nèi)進行詳細評估,可能會減少或避免一些上氣道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從而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錐形束CT (cor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作為上氣道評價新型有效的診斷方法,包含著比二維(two dimensional,2D)影像技術更有用、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它能夠清晰的顯示直立狀態(tài)下的軟組織以及其圍繞的上氣道空間,從而能夠分析上氣道形態(tài)。因此,正畸治療前做CBCT檢查,可以有助于對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進行清晰、準確的臨床診斷。已有研究指出,通過CBCT可以清晰獲得牙齒和骨組織的三維(three dimensional,3D)影像,對準確定位、術前評估和額外牙拔除手術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生長發(fā)育期兒童青少年的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密切關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正常數(shù)據(jù)可以在正畸診斷和治療時被參考,這樣可能會減少治療對上氣道的副作用。目前,關于應用CBCT研究上氣道和/或舌骨位置在性別間的差異以及上氣道與舌骨位置相關性的研究還比較少。中國兒童青少年的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和/或舌骨位置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二維X線頭影測量進行的。其中,關于上氣道形態(tài)的性別間差異的研究結論不一:有的研究認為青少年上氣道矢狀徑在性別間無顯著性差異;有的則發(fā)現(xiàn)女性的腭咽氣道矢狀徑大于男性。而對舌骨位置的研究結果卻較統(tǒng)一,均認為男性較女性的舌骨位置更偏前下方。關于中國兒童青少年的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的CT研究發(fā)現(xiàn),12歲前兒童的上氣道形態(tài)并沒有性別間差異,而13歲以后上氣道的體積、長度以及舌咽氣道的橫截面積和矢狀徑寬度卻呈現(xiàn)出顯著的性別差異,且為男性大于女性。然而,中國人正常上氣道的CBCT研究很少,且樣本數(shù)量也較小。關于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與舌骨位置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也多是基于二維頭顱側位片的。雖得出結論為正常人的舌骨位置與上氣道形態(tài)的之間存在正相關性,但頭顱側位片評價舌骨位置和上氣道形態(tài)的測量指標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全面反映兩者之間的關系。目前尚無利用CBCT圖像分析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與舌骨位置的關系的報道,然而卻有一些關于面型異常和正頜手術人群中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之間關系的CBCT研究。骨性Ⅲ類錯(?)畸形雙頜手術術后上氣道形態(tài)改變與舌骨位置變化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在對下頜后縮青少年患者研究時發(fā)現(xiàn),上氣道的形態(tài)(包括口咽氣道的體積、上氣道的總體積以及口咽氣道傾斜度)與舌骨矢狀位置之間均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當然,也有研究提出不同結論,雙頜手術后上氣道的體積改變與舌骨位置的變化并沒有相關性。目的通過對6-18歲正常骨面型的山東地區(qū)的漢族兒童青少年正常上氣道和舌骨的CBCT圖像進行研究,計算分析不同年齡組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測量值,獲得不同年齡組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正常參考值范圍,并分析其在各組內(nèi)的性別差異。另外,對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進行相關性分析來評價兩者之間的關系。本研究旨在引起正畸醫(yī)師對正畸或正頜治療對上氣道的負面影響的關注,可以有助于治療過程中制定合理的治療計劃。材料和方法選取在山東大學口腔醫(yī)院因非正畸需求首次就診的正常骨面型兒童青少年的254個CBCT圖像樣本(男119個,女135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山東地區(qū)居民。樣本選擇依據(jù)是根據(jù)臨床檢查、病史和CBCT圖像來制定的,并嚴格按選擇標準執(zhí)行。所有CBCT圖像均使用山東大學口腔醫(yī)院的CBCT掃描儀(Galileos,Sirona, Bensheim,德國)來獲取,并以醫(yī)學數(shù)字影像傳輸(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保存。將選擇的CBCT圖像樣本導入3D成像處理軟件MIMICS(Materialism'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16.01進行測量和分析。圖像處理時,首先在軸狀面上以前鼻棘點和椎體后緣中點的連線確認正中矢狀面。然后,在正中矢狀面上確定13個標志點用于后續(xù)研究。面型和舌骨位置的測量項目均從正中矢狀面上獲得,由11個線性測量項目和5個角度測量項目組成。設置圖像閾值為-1024到-300亨氏單位(Hounsfield unit,HU),將上氣道影像用顏色標識并分離出來。在正中矢狀面上確定六個平面將上氣道分割成四部分(鼻咽、腭咽、舌咽和喉咽上段)。上氣道的形態(tài)可以由多個測量指標來評價,包括各上氣道分段及總上氣道的體積(VOL)、橫截面積(CSA)、平均橫截面積(Mean CSA).長度(L).橫截面的前后徑寬度(AP)、橫截面的左右徑寬度(LAT)以及上氣道橫截面形狀(LAT/AP).所有樣本的所有測量項目均由同一研究人員完成,連續(xù)測量2次,取平均值作為本研究各測量項目的測量值。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version 13.0,Chicago)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測量值按照性別和年齡(6-9歲為1組;10-12歲為2組;13-15歲為3組;16-18歲為4組)進行分組,并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均數(shù)和標準差)進行描述。利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two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t-test)來進行男女間差異的統(tǒng)計學分析;用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檢驗(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est)進行上氣道與舌骨測量指標之間相關性的分析。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1組(6-9歲)兒童的面型、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測量項目在性別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2、3、4組(10-18歲)兒童青少年的面型、上氣道形態(tài)及舌骨位置的各測量指標在不同性別間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P0.05)。2.除2組(10-12歲)男孩的上氣道體積、橫截面的前后徑寬度、平均橫截面積和特定橫截面積的測量值明顯比女孩的小外,其他組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的測量項目均為男孩明顯大于女孩。3.PNS平面上氣道的橫截面積(CSA1)在所有年齡組內(nèi)均無性別間差異(P0.05),而4組(16-18歲)的男性EB平面上氣道的橫截面積(CSA3)要比女性的更大(P0.05);3、4組(13-18歲)上氣道的前后徑寬度(AP)沒有男女間顯著差異(P0.05);各年齡組內(nèi)上氣道形狀沒有性別差異(P0.05)(2組EB平面除外)。4.3組(13-15歲)青少年的舌骨(H)到第三頸椎(C3)的距離(C3-H)存在明顯的性別間差異,且男性長于女性(P0.05);舌骨(H)到頦下點(Me)與第三頸椎(C3)連線的垂直距離(H-C3Me)和舌骨(H)到過蝶鞍點(S)水平線的垂直距離(H-Y)均在3、4組(13-18歲)中表現(xiàn)出男性明顯大于女性(P0.05)。提示,以頸椎和下頜骨為基準,男性的舌骨位置比女性更靠前靠下;以顱底為基準,男性的舌骨位置比女性明顯偏下。5.面高(N-Me、N-ANS、ANS-Me)與舌骨位置的大部分測量指標呈正相關(P0.05);而且,面型與上氣道的長度、橫截面積和體積也存在顯著相關性(P0.05)。6.面型矢狀角度(SNA, SNB和 ANB)與代表舌骨位置的大部分測量指標均呈正相關(P0.05)。除SNB和ANB與UT平面氣道橫截面的寬度和面積有顯著相關性外,SNA、SNB和ANB角與上氣道各分段的長度以及其他各橫截面的寬度、橫截面積的相關性均不明顯(P0.05);SNA除與鼻咽氣道的體積有相關性外,與上氣道其他分段的體積以及各分段平均橫截面積均無相關性(P0.05);除ANB與鼻咽氣道的體積和平均橫截面積無相關性,SNB和ANB角與上氣道各分段的體積和平均橫截面積均有顯著相關性(P0.05)。7.上氣道的長度、橫截面寬度、橫截面積以及體積的變化與舌骨位置呈明顯的正相關(P0.05)。結論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測量項目在10歲前未發(fā)現(xiàn)男女間存在差異,但在10-18歲的兒童青少年中有性別間差異;6-18歲兒童青少年的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性。
【關鍵詞】:上氣道 舌骨 山東地區(qū) 兒童青少年 CB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83.5;R816.98
【目錄】:
- 中文摘要6-11
- 英文摘要11-17
- 符號說明17-19
- 前言19-25
- 第一部分 6-18歲山東地區(qū)兒童青少年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及舌骨位置性別差異的CBCT研究25-38
- 材料與方法26-30
- 結果30-31
- 討論31-37
- 小結37-38
- 第二部分 基于CBCT的6-18歲山東地區(qū)兒童青少年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與舌骨位置的相關性研究38-48
- 材料與方法40-41
- 結果41-42
- 討論42-47
- 小結47-48
- 全文總結48-49
- 附圖表49-65
- 參考文獻65-77
- 文獻綜述77-93
- 參考文獻83-93
- 典型病例93-97
- 致謝97-9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98-99
- 英文論文一99-121
- 英文論文二121-137
- 附件13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銳;孫苗根;顧亞軍;王仁飛;劉敏;;錐形束CT在頜骨囊腫診治中的臨床應用[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年03期
2 陳科名;楊崇實;鄧鋒;;不同矢狀骨面型錯鉭畸形患者氣道大小形態(tài)的CBCT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2年01期
3 車蓓;顧月光;馬俊青;張陽;倪媛媛;張昊;;下頜后縮患者上氣道三維結構和舌骨位置的分析[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4 唐頊晶;李fE;;錐束CT在正畸治療中上氣道研究的應用[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進展;2012年02期
5 王雷;韓培輝;李永明;陳金武;;骨性Ⅲ類錯鉭患者雙頜手術后鼻咽及口咽部氣道及其周圍軟硬組織的變化[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年03期
6 張明燁;李永明;陳金武;楊芳;王天虎;;骨性Ⅰ類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氣道的三維測量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7 盧海燕;梁敏英;董福生;馬文盛;于美清;;正常骨面型成人上氣道及周圍結構X線頭影測量研究[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8 王春陽;蔡斌;胡小蓓;許躍;麥理想;鄺煒平;王大為;;錐形束CT測量不同矢狀骨面型無鼾癥成年錯畸形患者上氣道形態(tài)[J];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2年02期
9 周洪;潘峰;鄭玉瑩;;頭顱錐形束CT用于正畸輔助診斷的價值[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年10期
10 ;Establishment of reference mandibular plane for anterior alveolar morphology evaluation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2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高太智;濟南地區(qū)男性兒童骨面型與上氣道形態(tài)及舌骨位置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山東地區(qū)6-18歲居民正常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44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36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