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調(diào)強放療后毒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4-25 20:00
本文關鍵詞: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調(diào)強放療后毒性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第一部分256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調(diào)強放療后癥狀性放射性肺損傷預測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討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受累野調(diào)強放療(IMRT)后放射性肺損傷(RILI)發(fā)生率,尋找其預測因素,并建立本中心的癥狀性放射性肺損傷(SRILI)的正常組織并發(fā)癥概率(NTCP)模型。方法2007-1至2011-12間在我院治療的256例未手術、Ⅲ期NSCLC患者。放療采用受累野IMRT。放療劑量50~70Gy(中位值60Gy),分割劑量2Gy/次。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療。采用NCI的CTCAE 3.0標準評估RILI級別。以放療結束后6個月內(nèi)發(fā)生≥2級放射性肺損傷(癥狀性放射性肺損傷)作為終點事件。采用卡方檢驗及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RILI預測因素分析。采用LKB模型建立放射性肺損傷的NTCP模型。結果所有患者中男215例(84%)、女41例(16%)。診斷時平均年齡59.2歲。43例(16.7%)發(fā)生≥2級放射性肺損傷。出現(xiàn)放射性肺損傷時間距放療開始時間為20~169d(中位數(shù)64d)。單因素分析顯示吸煙、腫瘤位置、雙肺平均劑量、雙肺V5~V20與≥2級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可疑相關(P=0.108、0.106、0.03、0.049),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雙肺平均劑量和雙肺V5-V20與≥2級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密切相關(P=0.048)。V20聯(lián)合MLD預測SRILI,能使SRILI發(fā)生率從21.1%將至5.6%。擬合出的LKB NTCP模型參數(shù):TD50=23.57Gy, m=0.47, n=1.42。當NTCP12.87%時,SRILI可控制在5.6%以下。LKB模型對于SRILI的預測價值大于任何單一劑量學參數(shù)。結論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癥狀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率與三維適形放療相比是有優(yōu)勢的,雙肺平均劑量和DVH中低劑量區(qū)受照體積是SRILI的最終預測因素。LKB NTCP模型對SRILI的預測價值優(yōu)于單一劑量參數(shù)的預測價值,可以應用于臨床,初步預測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以評估放療計劃的優(yōu)劣及調(diào)整處方劑量。第二部分256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調(diào)強放療后急性癥狀性食管炎預測因素分析目的探索局部晚期NSCLC患者IMRT后急性癥狀性食管炎的發(fā)生率及相關預測因素。方法2007—2011年間在本院治療的256例未手術的Ⅲ期NSCLC患者。放療靶區(qū)包括原發(fā)肺腫瘤及受累淋巴引流區(qū),中位劑量為60Gy分30次(50-70Gy)。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療。放療期間及放療結束后3個月內(nèi)出現(xiàn)≥2級急性食管炎‘(癥狀性食管炎)作為終點事件,采用CTCAE3.0評估急性食管炎級別。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預測因素進行分析。結果174例患者(68%)出現(xiàn)治療相關的12級急性食管炎,其中154例(60.2%)為2級、20例(7.8%)為3級!2級急性食管炎發(fā)生時的中位劑量為30Gy(11~68Gy)。食管V5—V60、食管平均劑量及年齡是≥2級急性食管炎的預測因素(P=0.021、0、0.010),其中高齡是保護性因素;食管V50—V60、同期化療、體重指數(shù)是≥3級急性食管炎的預測因素(P=0.010、0.003、0.019),其中高體重指數(shù)是保護性因素。結論局部晚期NSCLC患者IMRT后食管V50 V60和同期化療是≥13級急性食管炎的預測因素,食管V50對預測12級、≥3級急性食管炎都有較高價值。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 調(diào)強放療 癥狀性放射性肺損傷 正常組織并發(fā)生概率 LKB模型 非小細胞肺癌 調(diào)強放療 急性癥狀性食管炎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4.2
【目錄】:
- 英文縮略詞7-9
- 中文摘要9-11
- 英文摘要11-14
- 第一部分 256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調(diào)強放療后癥狀性放射性肺損傷預測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的建立14-43
- 前言15-16
- 材料和方法16-27
- 2.1. 一般臨床資料16
- 2.2. 放療16-20
- 2.3. 化療20
- 2.4. 放射性肺損傷診斷治療及評估20-22
- 2.5. 統(tǒng)計方法22-23
- 2.6. 預測模型23-27
- 結果27-32
- 3.1. 癥狀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率及預測因素分析27-31
- 3.1.1. 治療完成情況27
- 3.1.2. SRILI發(fā)生率27
- 3.1.3. 預測因素分析27-31
- 3.2. 預測SRILI的NTCP模型建立31-32
- 討論32-37
- 4.1. 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率33-34
- 4.2. 預測因素34-36
- 4.3. LKB NTCP模型36-37
- 結論37-38
- 參考文獻38-43
- 第二部分 256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調(diào)強放療后急性癥狀性食管炎預測因素分析43-54
- 前言44
- 材料和方法44-46
- 2.1.一般臨床資料44
- 2.2. 放療44-45
- 2.3. 化療45
- 2.4. 急性食管炎評估45
- 2.5. 統(tǒng)計方法45-46
- 結果46-49
- 3.1. 治療完成情況46
- 3.2. 放射性食管炎發(fā)生情況46
- 3.3. ≥2級急性食管炎分析46-48
- 3.4. ≥3級急性食管炎分析48-49
- 討論49-51
- 結論51
- 參考文獻51-54
- 基金資助54-55
- 已發(fā)表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論文55-56
- 文獻綜述56-72
- 參考文獻67-72
- 個人簡歷72-73
- 致謝73-75
本文關鍵詞: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調(diào)強放療后毒性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6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3269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