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成像監(jiān)測納米金激活肝臟SAA及SAA促進T細胞遷移作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活體成像監(jiān)測納米金激活肝臟SAA及SAA促進T細胞遷移作用研究 出處:《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 活體熒光成像 納米金 過繼性CD8~+T細胞治療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
【摘要】:背景:隨著納米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納米尺度材料在生物醫(yī)藥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納米顆粒對環(huán)境以及人類健康的影響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納米材料的理化性質(zhì)是決定其在生物體內(nèi)命運的基礎,如形貌、粒徑、表面化學等,直接決定其與體內(nèi)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吞噬性細胞作用的方式和代謝途徑。肝臟是人體中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納米材料在人體內(nèi)的主要蓄積地點之一,因此,充分評估納米顆粒暴露后以肝臟炎性反應為首的不良反應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目前無論是臨床還是實驗室均缺乏明確的、具有高靈敏度和高認可度的生物學指標用于評估和指示納米藥物、納米佐劑或納米造影劑暴露后,肝臟炎癥細胞、炎性介質(zhì)以及所發(fā)生的急性免疫反應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是一種非常靈敏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肝臟是急性時相反應期間合成SAA的主要場所。已有研究嘗試將SAA、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聯(lián)合觸珠蛋白(haptoglobin,HP)作為生物標志物進行二氧化硅納米材料暴露毒性的預測。那么,可否將SAA作為一種靈敏、可靠的生物學指標用來評估和篩選應用廣泛的系列納米金材料,并探究其引起的急性毒性與其粒徑形貌之間的關聯(lián)呢?SAA除了可能作為一種靈敏的納米肝毒性生物標志物之外,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已有報道表明,急性炎癥期間,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升高的SAA作用于單核巨噬細胞,促進其分泌系列趨化因子,從而招募更多的白細胞到炎癥部位。那么SAA在體內(nèi)是否能夠調(diào)控T細胞的遷移和歸巢,增強CTL細胞的殺傷功能,并增強其抗腫瘤作用效果呢?為回答上述科學問題,我們開展本論文的研究工作。目的:針對SAA可能作為一種靈敏、可靠的納米肝毒性生物學標志物及其在機體炎癥免疫調(diào)節(jié)中的作用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SAA是否能夠作為評價納米金暴露引起肝臟急性炎癥反應的生物學指標,并闡明涉及其中的炎癥級聯(lián)反應和信號通路的相關機制;同時探索SAA對過繼性T細胞在體內(nèi)趨化及遷移歸巢的調(diào)控作用,并闡明其相關機制。方法及結果:(1)SAA-Luc小鼠模型和STAT3-Lu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驗證。應用水動力高壓轉(zhuǎn)染技術結合密碼子優(yōu)化的噬菌體整合酶體系,將SAA和STAT3的報告基因質(zhì)粒轉(zhuǎn)染到小鼠肝臟,并且整合到小鼠染色體中,通過活體熒光成像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上述功能蛋白的實時、動態(tài)、無創(chuàng)監(jiān)測。結果發(fā)現(xiàn),在相同刺激水平的情況下,通過小鼠模型得到的結果與采用傳統(tǒng)蛋白檢測方法得到的結果基本吻合。同時,由于引入了噬菌體整合酶體系,能夠?qū)崿F(xiàn)報告基因在肝實質(zhì)細胞中的長時間穩(wěn)定表達,建模90天后的SAA-Luc小鼠模型依然能夠?qū)χ嗵?Lipopolysaccharide,LPS)產(chǎn)生強烈且迅速的響應。說明肝臟SAA及STAT3可視化小鼠模型構建成功,并且上述小鼠模型尤其適合于對肝臟功能蛋白進行長期的動態(tài)監(jiān)測。(2)納米金因形貌和粒徑的不同激活的肝臟SAA表達有明顯差異。采用可視化SAA-Luc小鼠模型評價了6種不同形貌和粒徑納米金的肝臟急性炎癥反應,其激活肝臟SAA表達的強弱順序為:GNS50GNS30GNS10GNCsGNRsGNS80,其中處于臨界尺度的粒徑約50nm的球形納米金相比其他尺寸及形貌材料能夠引起更強的肝臟急性炎癥反應。上述結果同時說明,在相同表面修飾情況下,肝區(qū)細胞攝取納米材料的途徑和引起肝臟炎癥反應的程度由納米粒子的幾何形狀、尺度及其在生物體內(nèi)的分布共同決定。在所考察的尺度范圍內(nèi),球型納米金引起肝臟急性炎癥的強弱具有尺度依賴性,但是該影響非線性相關。(3)SAA-Luc小鼠模型對納米金刺激的響應更靈敏。在0.02、0.1、0.5和2.5 mg/kg的GNS50暴露劑量下分別使用SAA-Luc小鼠模型和ELISA檢測SAA的表達量。結果表明,0.1mg/kg的GNS50暴露后應用小鼠模型能夠監(jiān)測到SAA的表達,其峰值熒光強度為基礎值的5倍左右,而此時ELISA已經(jīng)檢測不到血清中SAA濃度的變化。同時發(fā)現(xiàn)在2.5 mg/kg的GNS50暴露下應用SAA-Luc小鼠模型檢測到的SAA表達峰值時間早于通過ELISA得到的結果(4h vs.12h)。上述結果說明基于活體熒光成像技術的SAA-Luc小鼠模型相較于ELISA等血清學檢測方法不僅更靈敏,而且可以實現(xiàn)對納米暴露的早期預警。(4)納米金暴露后誘導肝臟Kupffer細胞M1極化,分泌系列促炎因子,啟動SAA表達。ELISA檢測了GNS50暴露后2h內(nèi)肝臟研磨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結果表明,這些促炎因子在納米金暴露后1h即明顯升高。隨后使用SAA-Luc小鼠模型動態(tài)評價了GNS50暴露后1h到2h之間SAA的激活,發(fā)現(xiàn)從80min后開始能夠監(jiān)測到小鼠肝臟SAA的表達,晚于肝臟促炎因子升高的時間。分別注射IL-1β、IL-6或TNF-α到小鼠體內(nèi)均能明顯激活SAA表達。為探究這些細胞因子的來源,我們檢測了納米金暴露后肝臟Kupffer細胞和骨髓來源巨噬細胞表型的變化。結果表明,納米金能夠誘導肝臟Kupffer細胞M1極化,極化后的巨噬細胞能夠分泌大量IL-1β、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將肝臟Kupffer細胞去除以檢測Kupffer是否是SAA激活早期肝臟中促炎因子的主要來源。結果表明,受Kupffer細胞去除的影響,肝臟促炎因子早期分泌受到明顯抑制,肝臟SAA的表達明顯滯后。上述結果表明納米金暴露后隨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進入肝區(qū),首先與肝臟Kupffer細胞相互作用,誘導其發(fā)生M1極化,分泌系列促炎因子,啟動SAA表達。(5)納米金通過NF-κB信號通路激活肝臟SAA表達。通過NF-κB-Luc小鼠模型和STAT3-Luc小鼠模型,結合EM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證明了GNS50能夠激活肝臟NF-κB和STAT3信號通路。使用NF-κB抑制劑PDTC能夠明顯抑制SAA的表達,但是在使用STAT3信號通路的抑制劑ASD1480和Cryptotanshinone后SAA的表達卻沒有受到明顯的抑制。這些結果說明納米金誘導的肝臟SAA表達經(jīng)由NF-κB信號通路。(6)SAA調(diào)控過繼性T細胞的遷移和歸巢。SAA瘤內(nèi)注射后,能夠明顯提高過繼性CD8+T細胞對腫瘤生長的抑制作用。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結果表明,SAA能夠誘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發(fā)生M1再極化,分泌IL-1β、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以及CCL3、CCL5和CXCL9等趨化因子,逆轉(zhuǎn)腫瘤微環(huán)境的免疫抑制狀態(tài),促進過繼性CD8+T細胞向腫瘤部位趨化,從而增強其對腫瘤生長的抑制作用。結論:通過水動力高壓轉(zhuǎn)染結合密碼子優(yōu)化的噬菌體整合酶系統(tǒng)構建成了SAA-Luc和STAT3-Luc小鼠模型,能夠?qū)崟r、動態(tài)、并且長期對同一隊列小鼠SAA的表達分泌和STAT3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行監(jiān)測。使用上述小鼠模型評價了納米金暴露引起的肝臟炎癥反應,闡明了其中的信號通路機制,為納米材料作為藥物載體、光熱治療試劑或疫苗佐劑等在生物醫(yī)藥領域中的應用評估提供了靈敏、可靠的動物模型體系。同時發(fā)現(xiàn)SAA能夠調(diào)控過繼性T細胞的遷移和歸巢,逆轉(zhuǎn)腫瘤微環(huán)境的免疫抑制狀態(tài),從而提高其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3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陽德,羅育林;納米科技——21世紀社會發(fā)展的推進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3年21期
2 張陽德,羅育林;納米科技——21世紀社會發(fā)展的推進器[J];中國醫(yī)學工程;2003年06期
3 ;我國在核酸藥物的納米載運體系研究中取得進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1期
4 于菲菲;王新霞;鄒豪;張國慶;鐘延強;;三種不同功能化納米金的制備及其穩(wěn)定性比較[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年11期
5 孔小麗;喬飛燕;齊暉;李富榮;周漢新;;抗體和寡核苷酸雙標記納米金生物探針的制備及性能分析[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8年05期
6 李紅紅;陳興國;;納米金銀材料在比色檢測汞中的應用[J];巖礦測試;2012年05期
7 郭常閏;關樹文;黃磊;張超;董彪;宋宏偉;王麗萍;;次血紅素六肽對納米金誘導線蟲熱激損傷的保護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年01期
8 潘宗延 ,丁鼎樂;基于調(diào)節(jié)細胞生長的治癌新嘗試[J];世界科學;2005年06期
9 彭岳;趙鐵建;謝海源;韋燕飛;;細胞培養(yǎng)實驗中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年06期
10 鄭麗君;夏文美;童村;;HeLa細胞的培養(yǎng)與使用[J];醫(yī)藥工業(yè);198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廉學明;金潔;田佳;趙漢英;;具有溫度響應可逆收縮的納米金球簇[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2 李傳新;潘春旭;;納米科技現(xiàn)狀及展望[A];中南地區(qū)第十六屆電子顯微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何微娜;林豐;郭祥群;;自旋標記-發(fā)光納米金多模式探針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余玲;張彥崢;王亞丹;張銀堂;徐茂田;;非標記納米金光譜法檢測雌激素[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郭彬;李青山;;納米功能性紡織品的最新研究進展[A];雪蓮杯第10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賈文峰;李津如;林官華;江龍;;簡單方法制備單分散納米金花及其表面拉曼增強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竟先;鄢程;吳基球;;納米顆粒制備過程中的機械力化學效應[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8 唐芳瓊;;尺寸、結構、形貌可控納米顆粒制備與調(diào)變技術開發(fā)[A];納微粉體制備與應用進展——2002年納微粉體制備與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李軍;紀小慧;洪霞;王連英;賈若昆;菅文平;白玉白;;基于納米晶特性的免疫檢測研究[A];2003年納米和表面科學與技術全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3年
10 襲著革;;納米毒理學研究進展[A];中國毒理學會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俊;“納米食品”安全存疑[N];廣州日報;2010年
2 張陽德;我國納米生物醫(yī)藥科技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N];科技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童岱;劉揚:發(fā)現(xiàn)“神水”之毒[N];北京科技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賈書哲;撥開迷霧看納米[N];中國質(zhì)量報;2002年
5 何屹;納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與大小有關[N];科技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李勝;一噸值一億美元[N];深圳商報;2002年
7 李樹龍;小納米 大神通(上篇)[N];中國黃金報;2001年
8 記者 吳春燕 通訊員 寧習源 吳劍鵬;人類情緒可影響干細胞生長[N];光明日報;2014年
9 記者 任荃;納米金球讓基因拷貝不走樣[N];文匯報;2006年
10 馮衛(wèi)東;老化干細胞可轉(zhuǎn)變成年輕干細胞[N];科技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玉龍;活體成像監(jiān)測納米金激活肝臟SAA及SAA促進T細胞遷移作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7年
2 馮永海;Au、Ag、Pd、Cu、Ni納米催化劑設計構筑與催化氧化還原研究[D];江蘇大學;2015年
3 陳娜;納米金對膠質(zhì)瘤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楊潔;寬頻納米結構光天線特性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張晶;新型納米生物探針的構建及其應用[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6 陳坤;功能化納米金光學分子探針的構建及其用于三聚氰胺和轉(zhuǎn)基因分析檢測[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7 秦為為;等離子納米粒子在可視化成像檢測及納米馬達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8 董海峰;DNA檢測與細胞內(nèi)microRNA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張守仁;納米金和二氧化鈦基復合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質(zhì)和催化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10 李群芳;多功能納米標記探針作為信號放大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寇瑞花;殼聚糖基金納米棒的構建及其納米藥物載體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何路偉;染料敏化的氧化鋅“納米草坪”的構建及其光催化制氫性能[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3 熊海巖;鈀、鉑、金基納米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4 席春曉;棒狀金納米晶及類球形銀納米晶的可控制備與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謝芳;擇優(yōu)腐蝕制備新穎金鉑異質(zhì)納米結構[D];山東大學;2015年
6 梁瑩;Anti-cMet抗體耦合空心納米金球?qū)m頸癌光熱治療增敏之作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7 劉晶;納米金—聲致發(fā)光分析方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何逸鵬;納米金與不同亞型乳腺癌細胞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9 韋正楠;基于富勒烯@金納米等離子體的Fenton催化傳感器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10 潘歡歡;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可控制備及其光電探測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117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31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