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mcr-1基因傳播機制與食源性耐藥致病菌檢測芯片研究
本文關鍵詞:沙門氏菌mcr-1基因傳播機制與食源性耐藥致病菌檢測芯片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沙門氏菌 mcr-1基因 傳播機制 食源性病原菌 基因芯片
【摘要】: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最主要因素,突破食源性致病菌檢測尤其是快速檢測技術,是推動食源性致病菌監(jiān)測與控制工作的關鍵。細菌耐藥性已成為當前全球最為突出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為了加強耐藥性風險評估與控制,國內(nèi)外均在針對重要食源性致病菌開展耐藥性的形成機制與流行特征研究。沙門氏菌是最重要的革蘭氏陰性食源性致病菌,常定植于畜禽體內(nèi),造成肉、蛋、奶污染,引起食物中毒。最近,人們十分關注由mcr-1(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基因引起的革蘭氏陰性菌多黏菌素耐藥性問題,但目前對我國沙門氏菌中mcr-1基因的流行特征與傳播機制仍缺乏了解。為此,本研究擬在調(diào)查我國畜禽源和人源沙門氏菌的耐藥特征及mcr-1基因的流行特征基礎上,研究沙門氏菌中mcr-1基因的傳播機制,建立食源性耐藥致病菌快速、高通量檢測基因芯片。首先,本研究分析了 2012-2015年1312株畜禽源沙門氏菌和2034株人源沙門氏菌的耐藥特征,調(diào)查了mcr-1基因在畜禽源和人源沙門氏菌中的流行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畜禽源沙門氏菌與人源沙門氏菌的耐藥特征有所不同,2012-2015年畜禽源沙門氏菌對磺胺異VA唑、四環(huán)素和氨芐西林的耐藥最為嚴重,人源沙門氏菌對環(huán)丙沙星、頭孢噻肟和慶大霉素的耐藥最為嚴重。人源沙門氏菌多重耐藥情況比畜禽源沙門多重耐藥情況嚴重;畜禽源沙門氏菌mcr-1基因檢出率為1.98%(26/1312)(mcr-1基因攜帶株全部為豬源沙門氏菌),人源沙門氏菌mcr-1基因檢出率為1.38%(28/2034);豬源和人源攜帶mcr-1基因的沙門氏菌主要是鼠傷寒沙門氏菌。其次,本研究從不同角度(MLST、PFGE和SNPs),探討了 54株mcr-1陽性沙門氏菌的分子流行特點,然后,分析了 mcr-1基因在豬源和人源沙門氏菌中的S1-PFGE定位情況,并調(diào)查了沙門氏菌中攜帶mcr-1基因質(zhì)粒的接合轉移屬性,最后,分析了攜帶mcr-1基因質(zhì)粒的分子遺傳環(huán)境。結果發(fā)現(xiàn):豬源和人源攜帶mcr-1基因沙門氏菌的優(yōu)勢分子分型為ST34,并且攜帶mcr-1基因的沙門氏菌存在細菌克隆傳播的可能性;mcr-1基因定位于不同大小的質(zhì)粒,質(zhì)粒骨架類型主要包括IncX4、IncI2和IncHI2三種分型。質(zhì)粒接合轉移類型包括接合轉移成功和接合轉移不成功兩種類型,其中,mcr-1基因可以直接通過細菌之間結合轉移的途徑進行傳播,tra基因的缺失可能是導致mcr-1質(zhì)粒接合轉移不成功的關鍵。最后,本研究針對沙門氏菌等22種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藥基因,制備了快速、高通量檢測基因芯片,并探討了基因芯片的DNA處理策略。采用多重PCR和隨機引物PCR的DNA處理策略進行芯片檢測的特異性分別為95%,94%;靈敏度分別為1ng/μL,800ng/μL。本芯片兼容了多重PCR和隨機引物PCR的DNA處理策略的各自優(yōu)點,即:多重PCR基因芯片靈敏度高,而隨機引物PCR基因芯片高通量的性能突出。上述研究,為我國沙門氏菌耐藥性風險評估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jù)和理論依據(jù),豐富了食源性耐藥致病菌的快速檢測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155.3;S852.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林居純;覃春紅;賴婧;舒剛;吳聰明;;食品動物源沙門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檢測[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2年12期
2 衛(wèi)沛楠;呂國平;徐保紅;周吉坤;;食源性金黃色葡萄球菌9種腸毒素基因的多重PCR檢測[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年17期
3 趙懷龍;付留杰;唐功臣;;我國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J];醫(yī)學動物防制;2012年11期
4 龐璐;張哲;徐進;;2006—2010年我國食源性疾病暴發(fā)簡介[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11年06期
5 沈瑛;楊正林;岳鳳;;食物中毒標本中檢出銅綠假單胞菌[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0年03期
6 秦瓏;楊瑞馥;;二元調(diào)控系統(tǒng)PhoP-PhoQ在細菌中的調(diào)控作用[J];生物技術通訊;2006年03期
7 徐景野,梁婕,楊元斌,章丹陽,胡純;環(huán)境污染引起多菌感染的食物中毒鑒定及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5年05期
8 許業(yè)莉,相大鵬,蔡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中應用于PCR檢測的靶基因[J];檢驗檢疫科學;2003年06期
9 潘志明,焦新安,劉文博,高崧,倪振亞,張揚,劉學賢,張如寬,劉秀梵;雞白痢沙門氏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2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保偉;食源性沙門氏菌特性及耐藥機制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787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27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