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lián)預康復策略對胸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功能狀態(tài)及預后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三聯(lián)預康復策略對胸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功能狀態(tài)及預后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三聯(lián)預康復 圍術期 功能能力 預后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摘要】:目的:術前預康復策略是指提高擇期手術患者的功能能力以優(yōu)化其生理儲備,使其適應和承受手術應激的過程。本研究旨在探索適合我國胸腔鏡肺葉切除患者的預康復策略及其實際應用,明確以家庭為基礎的三聯(lián)預康復策略對行擇期胸腔鏡手術的肺癌患者圍術期功能狀態(tài)和預后的影響。方法:本研究為前瞻性隨機對照盲法臨床試驗。納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之間100名診斷為肺占位擬行胸腔鏡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預康復組(50名)和對照組(50名)。預康復組術前接受家庭三聯(lián)預康復干預策略,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呼吸鍛煉、營養(yǎng)指導、乳清蛋白粉補充及心理支持,干預時間為手術等待時間,約2周~3周,對照組按照我院常規(guī)胸腔鏡術前準備。研究的隨訪時間從醫(yī)生與患者共同決定手術到術后30天。主要結局指標為圍術期功能能力,以六分鐘步行距離進行評價(手術前1天及術后30天)。次要結局指標包括:肺功能在圍術期的變化情況、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評分、世界衛(wèi)生組織殘疾評定方案 2.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DAS 2.0)患者自評評分、術后恢復質量量表-9(the 9-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QoR-9)評分,住院時間、住院花費、ICU停留時間、胸腔引流情況、術后并發(fā)癥等。收集數(shù)據后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分析。結果:(1)本研究納入患者100名,進行手術并完成術后30天隨訪的患者為40名(預康復組20名,對照組20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組成、體重指數(shù)、既往史、基礎6分鐘步行距離(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肺功能及其他術前檢查方面無顯著差異。(2)預康復組術前平均干預時間為15.3天,術后隨訪時間平均為31.2天;對照組術前等待時間平均為17.2天,術后隨訪時間平均31.3天。(3)兩組患者的入室血氣、術中生命體征、出入量、手術時間、手術方式無差異。(4)術前1天預康復組6MWD較基線增加58±49米,對照組較基線增加3±28米,P0.001;而術后30天時,預康復組6MWD較基線增加25±63米,對照組較基線減少36±57米,P0.001。(5)預康復策略顯著提高了患者術前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預康復組增加0.2±0.3L,對照組0.0L±0.2L,P=0.015)。預康復組和對照組用力肺活量及最高呼氣流量的術前變化無顯著差異。兩組術后肺功能沒有顯著差異。(6)兩組患者的圍術期HADS評分、WHODAS 2.0患者自評評分無明顯差異。術后連續(xù)3天QoR-9評分無顯著差異。(7)預康復組術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顯著減少(預康復組176ml,對照組239ml,P=0.027),但是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術后并發(fā)癥情況上沒有顯著差異。結論:三聯(lián)預康復策略顯著改善了胸腔鏡肺葉切除患者術前和術后30天的運動功能能力;有助于提升患者術前肺功能,可能為更多患者爭取手術機會;三聯(lián)預康復策略減少術后胸腔引流量,可能加速術后康復。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6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淑桂,陳艷霞;胸腔鏡手術病人的康復鍛煉[J];現(xiàn)代康復;2000年05期
2 葉敏,伍碩允;107例胸腔鏡手術分析[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鄭曉方;肖秋生;孫燕;;304例胸腔鏡手術臨床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5期
4 陳煒生;陳龍;;計算機輔助手術導航技術與胸腔鏡外科關系探討[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8年01期
5 蔣偉;林宗武;王群;;胸腔鏡手術教學方法的探討[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2年03期
6 張祖貽;'94中日胸腔鏡會議在沈陽舉行[J];中國腫瘤;1994年11期
7 劉明麗;胸腔鏡手術的麻醉[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8 葉明,賈兵;小兒胸腔鏡外科進展[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0年05期
9 劉華波;漁民胸腔鏡手術麻醉18例[J];中華航海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10 何玉萍;胸腔鏡手術7例配合體會[J];當代護士;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許寧惠;胡雯;;胸腔鏡手術體位的安置及體會[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2 徐悌豪;蘇文杰;李灼;鄒躍生;;胸腔鏡手術35例臨床小結[A];第七屆全國胸腔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曲家騏;高昕;侯維平;滕洪;童向東;王述民;許世廣;;1264例胸腔鏡手術臨床應用體會[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胸外科分冊)[C];2006年
4 王偉;黃慶;侯慶寶;關勤;劉慶遠;;胸腔鏡在難治性結核性胸膜炎治療中的應用[A];2011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曲家騏;高昕;侯維平;滕洪;童向東;王述民;;胸腔鏡手術臨床應用體會(10年回顧總結)[A];第七屆全國胸腔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黃慧娥;陳琦燕;;胸腔鏡手術護理配合[A];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林超西;蔣成榜;鄭亮承;陳威華;;胸腔鏡下縫合技術治療肺部疾病[A];第七屆全國胸腔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曲家騏;高昕;侯維平;滕洪;童向東;于修義;王述民;許世廣;劉博;;胸腔鏡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體會[A];第七屆全國胸腔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杜波;王俊;;胸腔鏡手術中胸膜粘連的處理方法和體會[A];職工醫(yī)院醫(yī)學理論與實踐[C];1998年
10 許鳳瓊;;胸腔鏡手術中粘連的處理及術中配合體會[A];全國第十屆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齊丹 記者 肖文;西部地區(qū)微創(chuàng)胸腔鏡培訓在遵舉行[N];遵義日報;2009年
2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胸外科副主任 劉倫旭 整理 廖志林;四項創(chuàng)新 讓肺癌胸腔鏡手術更完善[N];健康報;2012年
3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胸外科 劉彥國;胸腔鏡治早期肺癌大有可為[N];健康報;2008年
4 劉平波;兒童也可應用胸腔鏡[N];大眾衛(wèi)生報;2003年
5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胸外科主任醫(yī)師 田輝;胸腔鏡手術 雙孔可合二為一[N];健康報;2014年
6 焦永梅 程松;農墾總醫(yī)院成功完成全胸腔鏡下 肺葉切除加縱隔淋巴結清掃術[N];黑龍江經濟報;2011年
7 湘雅醫(yī)院心胸外科副教授 張衛(wèi)星;胸腔鏡可治頑固性腹痛[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8 田進濤;鑰匙孔手術治療胸水療效佳[N];科技日報;2006年
9 張瑛;心胸外科雙側單孔胸腔鏡手術國內領先[N];朝陽日報;2010年
10 許洪亮 楊兆東 楊崢 任智飛;市腫瘤醫(yī)院再次成功完成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N];淮安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郝志鵬;單孔胸腔鏡模塊化肺癌根治術的臨床應用及價值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2 邱田;三聯(lián)預康復策略對胸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功能狀態(tài)及預后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7年
3 陳煒生;計算機輔助手術導航系統(tǒng)在胸腔鏡手術中的運用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谷力加;胸腔鏡手術在胸心外科應用系列臨床價值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王強;完全胸腔鏡下心臟分子搭橋與冠脈搭橋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歐陽厚淦;胸腔鏡下脊柱胸腰結合段手術相關應用解剖與影像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健;針型胸腔鏡與普通胸腔鏡下單孔法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治療原發(fā)性手汗癥的隨機對照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劉文峰;全胸腔鏡手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劉杰;可植入式胸腔港在胸腔灌注治療中的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夏迎晨;胸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在普胸術后出血患者中二次止血的臨床應用[D];蘇州大學;2015年
5 趙晗程;胸腔熱灌注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胡文滕;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比較治療自發(fā)性氣胸效果的Meta分析[D];蘭州大學;2016年
7 由兆磊;單孔胸腔鏡與傳統(tǒng)三孔腔鏡手術治療自發(fā)性氣胸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8 羅坤;傳統(tǒng)開胸、胸腔鏡輔助、完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臨床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9 朱啟航;三種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后患者近期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對比[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張昌紅;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257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25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