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增殖、淋巴轉移影響的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MicroRNA-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增殖、淋巴轉移影響的機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miR-520a-3p 非小細胞肺癌 腫瘤生長 遷移和侵襲
【摘要】:背景與目的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現(xiàn)均居惡性腫瘤首位,統(tǒng)計學研究發(fā)現(xiàn),近50年來,16%~69%的國家和地區(qū)肺癌發(fā)病率較以往有顯著增加。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類型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上升尤為明顯。影響非小細胞肺癌生存的主要原因是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其中淋巴轉移占據(jù)重要地位,且許多非小細胞肺癌淋巴轉移早于血行轉移或是唯一的轉移途徑。研究非小細胞肺癌淋巴轉移的分子機制和信號轉導通路具有重要的理論與臨床意義。雖然國內外學者對非小細胞肺癌淋巴轉移及其細胞信號轉導進行了一些探索,發(fā)現(xiàn)腫瘤淋巴管生成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目前對非小細胞肺癌淋巴轉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MicroRNA(mi RNAs)是一類長約18-25個核苷酸的內源性非編碼RNA,可通過與靶基因的mRNA 3'非翻譯區(qū)(3'UTR)結合來誘導該mRNA的降解或抑制mRNA翻譯過程。近期研究證實,mi RNA也可以作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基因調控、細胞凋亡、細胞分化和腫瘤相關的基因損傷修復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多種miRNA具有抑制腫瘤的功效。miR-520a來自人miR-520家族,該家族定位于人第19號染色體。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mi R-520a在結腸癌、乳腺癌、髓系白血病和食管鱗癌等多種腫瘤中發(fā)揮重要的抑癌作用,但mi R-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生和轉移有何影響,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研究miR-520a-3p在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生和淋巴轉移中的作用:通過對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標本的檢測和分析考察miR-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發(fā)展、惡變和淋巴結轉移之間的關系;通過體外和體內實驗進一步探討miR-520a-3p在調控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發(fā)展和淋巴結轉移的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及分子機制,通過干預miR-520a-3p的表達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學工具和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測定法尋找miR-520a-3p可能的靶分子,并在體內和體外進行驗證和初步的功能分析,以期明確miR-520a-3p在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病過程中所起的具體作用,為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方向。方法1.通過收集臨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腫瘤、瘤周及淋巴結標本,根據(jù)不同組織中mir-520-3p的表達水平,以及腫瘤分期、轉移淋巴結數(shù)量、淋巴結轉移部位等,初步分析mir-520a-3p與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展、侵襲和轉移的關系。進一步通過檢測腫瘤、瘤周組織中新生淋巴管標志物lyve-1的表達水平與mir-520a-3p表達水平的相關性來分析mir-520a-3p調控非小細胞肺癌淋巴轉移可能機制。2.以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株為研究對象,使用mir-520a-3p特異性抑制劑反義寡核苷酸和人工合成的mir-520a-3p類似物構建高表達和低表達mir-520a-3p的a549細胞株,并采用mtt細胞增殖實驗、流式細胞技術檢測、transwell細胞爬孔實驗和劃痕實驗等手段,考察mir-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增殖、侵襲、遷移和凋亡等生物學行為的影響。3.通過構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對不同mir-520a-3p表達水平的a549細胞移植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和成瘤大小、重量及轉移情況進行比較,qrt-pcr和westernblot檢測各組移植瘤樣本中淋巴管內皮標志物lyve-1的表達水平,進一步考察mir-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的侵襲和淋巴轉移能力的影響。4.使用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法檢測mir-520a-3p可能的靶分子,并通過qrt-pcr、westernblot、免疫熒光等實驗,進一步驗證mir-520a-3p可能的下游靶分子間的關系,并尋找在mir-520a-3p調控下游靶分子的過程中可能發(fā)揮作用的信號通路分子,探討mir-520a-3p抑制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的機制。結果1.我們采用qrt-pcr方法檢測了nsclc患者腫瘤、瘤周組織中mir-520a-3p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腫瘤組織中mir-520a-3p表達水平明顯低于瘤周組織,而mir-520a-3p與腫瘤淋巴轉移的發(fā)生呈高度相關,即mir-520a-3p表達水平低的患者,發(fā)生淋巴轉移的概率較高,預后較差。mir-520a-3p表達水平與lyve-1負相關。2.采用mtt、流式細胞計數(shù)、劃痕實驗、transwell實驗等檢測mir-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增殖、凋亡、侵襲和遷移能力的影響。實驗證實:mir-520a-3p可顯著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增殖、侵襲和遷移能力,而對細胞凋亡有促進作用。3.通過在裸鼠右側臀部皮下注射mir-520a-3p高、中、低表達的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株,制作裸鼠異位皮下移植瘤模型。構建過程中發(fā)現(xiàn),高表達mir-520a-3p的a549細胞株成瘤過程較緩慢,最終成瘤的體積、重量均較小,而低表達mir-520a-3p的a549細胞株成瘤速度快,最終成瘤的體積、重量均較大。因此mir-520a-3p可能作為一種抑癌因子,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miR-520a-3p表達水平較低的裸鼠移植瘤組織和瘤周組織中淋巴管內皮細胞特異性標志物LYVE-1表達較高,而miR-520a-3p表達水平較高的移植瘤組織和瘤周組織中LYVE-1表達則較低。4.從體內與體外實驗角度考察和分析了miR-520a-3p調控非小細胞肺癌增殖與轉移的可能機制。首先,通過對mi R-520a-3p序列的生物信息學分析選取其可能的靶分子為MAP3K2,使用miR-520a-3p抑制劑處理野生型HEK-293細胞和MAP3K2 3'非編碼區(qū)突變的HEK-293,并檢測二者MAP3K2的表達水平,結果提示,野生型HEK-293細胞中的MAP3K2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而MAP3K2 3'非編碼區(qū)突變的HEK-293細胞中MAP3K2蛋白表達水平無明顯變化。進一步通過檢測不同mi R-520a-3p表達水平的A549細胞中MAP3K2蛋白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MAP3K2的表達水平與mi R-520a-3p表達水平負相關,即miR-520a-3p高表達的A549細胞中MAP3K2蛋白表達水平較低,而經miR-520a-3p抑制劑處理后低表達miR-520a-3p的A549細胞中MAP3K2蛋白表達水平較高。在體內實驗中,western blot檢測發(fā)現(xiàn)MAP3K2、caspase 3、bcl-2的表達水平均隨miR-520a-3p表達水平變化。其中MAP3K2、caspase 3與miR-520a-3p呈負相關,而bcl-2與mi R-520a-3p為正相關。結論1.miR-520a-3p在NSCLC患者的腫瘤組織中表達水平低于瘤周組織;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miR-520a-3p表達水平越低;發(fā)生淋巴轉移病例的腫瘤組織標本中miR-520a-3p表達水平更低;miR-520a-3p與LYVE-1表達水平呈負相關。2.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中miR-520a-3p表達水平較低;mi R-520a-3p表達水平與A549細胞的增殖、侵襲和遷移能力呈負相關,與A549細胞的凋亡水平呈正相關。3.成功構建裸鼠右側臀部皮下異位移植瘤模型;mi R-520a-3p表達水平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呈負相關,miR-520a-3p與LYVE-1表達水平呈負相關,與腫瘤的淋巴管生成呈負相關。4.miR-520a-3p表達水平與MAP3K2、caspase 3負相關,與bcl-2呈正相關,即miR-520a-3p可能通過影響MAP3K2、caspase 3、bcl-2的表達而調控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增殖、侵襲和轉移。
【關鍵詞】:miR-520a-3p 非小細胞肺癌 腫瘤生長 遷移和侵襲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4.2
【目錄】:
- 縮略語表5-6
- 英文摘要6-11
- 中文摘要11-14
- 第一章 前言14-17
- 第二章 miR-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生物學行為的影響17-32
- 2.1 材料與方法18-23
- 2.2 結果23-28
- 2.3 討論28-31
- 2.4 小結31-32
- 第三章 miR-520a-3p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生物學影響32-47
- 3.1 材料和方法32-37
- 3.2 結果37-42
- 3.3 討論42-46
- 3.4 小結46-47
- 第四章 miR-520a-3p調控非小細胞肺癌生長、淋巴轉移在體實驗47-66
- 4.1 材料和方法47-56
- 4.2 結果56-61
- 4.3 討論61-64
- 4.4 小結64-66
- 第五章 miR-520a-3p抑制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的機制研究66-87
- 5.1 材料和方法66-78
- 5.2 結果78-83
- 5.3 討論83-86
- 5.4 小結86-87
- 全文結論87-89
- 參考文獻89-100
- 文獻綜述 miRNA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作用100-108
- 參考文獻105-108
- 攻讀博士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108-109
- 致謝10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運龍,郭昭揚,張云興,許賢榮;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的臨床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0年05期
2 王繼營,高珊,崔黎,黃麗春,宋立友;“雙異”聯(lián)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7例[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2期
3 田靜,李蓓蘭;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一種新趨勢[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5期
4 張世雯,周清華;不同的分割方案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5期
5 胡發(fā)明,華波;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一項預后因素[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0年11期
6 于亮,王梅,張燦灼;微血管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7 朱建英;預計2009年非小細胞肺癌藥物市場將達20億美元[J];國外醫(yī)藥(合成藥 生化藥 制劑分冊);2001年02期
8 張利偉,劉樹秋,陳海英,萬錦華;立體定向適形放療配合常規(guī)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療效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1年05期
9 王肇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解救化療[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1年01期
10 朱堯武,楊宇飛;非小細胞肺癌的術后輔助治療[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新民;唐蜜;李代強;;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胡旭東;楊國仁;霍宗偉;方永存;陳鳴陸;;~(99m)Tc-MIBI SPECT顯像觀察非小細胞肺癌多藥耐藥的研究[A];首屆全國腫瘤核醫(yī)學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秦慶亮;熊海健;王愛;邊海蓉;盧振國;楊培英;朱斌耀;王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放療后復發(fā)非小細胞肺癌[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馮耘;萬歡英;高蓓莉;項軼;劉嘉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二在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屆全國胸部腫瘤及內窺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治療及一線治療[A];天津市抗癌協(xié)會肺癌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蔣峰;許林;史美祺;;156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多因素預后分析[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7 張華;;術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8 王子平;;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思考[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9 張沂平;;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化療[A];2009年浙江省腫瘤學術年會暨腫瘤診治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劉嘉湘;施志明;李和根;徐振曄;朱晏偉;趙麗紅;高虹;劉苓霜;朱惠蓉;張暉;;益肺抗瘤飲治療271例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A];中醫(yī)藥優(yōu)秀論文選(下)[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李穎;特羅凱對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效果佳[N];科技日報;2007年
2 曉白;非小細胞肺癌研究獲重大進展[N];人民日報;2008年
3 記者 張文天;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藥綜合醫(yī)療方案研究進展順利[N];科技日報;2009年
4 辛勇 張先穩(wěn);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進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5 記者高新軍;專家提出 建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臨床指南[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6 上海長海醫(yī)院呼吸科 夏陽 整理 邱志濤;非小細胞肺癌放虎歸山還是乘勝追擊[N];健康報;2013年
7 記者 王丹;新研究揭示炎癥促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機制[N];健康報;2014年
8 記者 李穎;凱美納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優(yōu)選方案[N];科技日報;2014年
9 白京麗;非小細胞肺癌最佳治療方案[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10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作用[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艷(Bai Sally);整合素αvβ5合并EGFR檢測用于非小細胞肺癌轉移及預后評估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王筱恬;PLZF和DACH1的異常表達影響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與發(fā)展的分子機制[D];復旦大學;2012年
3 洪專;木犀草素治療EGF受體繼發(fā)性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的實驗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4 張沛;ILT4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王世坤;RBP2誘導非小細胞肺癌和食管鱗癌表皮間質化[D];山東大學;2015年
6 趙世俊;~(18)F-FDG PET/CT在非小細胞肺癌預后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7 邱晨;影響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后遠期生存的相關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8 姜遠矚;術前血液學指標與淋巴結轉移陰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朱良明;STAT3及其靶基因對非小細胞肺癌生物學行為調控機制的初步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10 周菊;HPV-16感染對非小細胞肺癌和A549細胞的影響及miRNAs表達改變的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勇;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2 陳婷;非小細胞肺癌調強放射治療預后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王波;單向式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學習曲線[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施桂清;血管內皮抑制素聯(lián)合放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王靜;Eg5、Ki-67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覃建穎;IL-21和Tc1細胞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灶中的變化及相互作用[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張瑞;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的療效對比及相關預后因素的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石姣姣;基于多肽構建抗腫瘤靶向藥物的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9 胡世霖;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辨證分型與Napsin A、TTF-1在肺癌組織中表達的相關性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10 王婷婷;細胞因子活化殺傷細胞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311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03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