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校體育角色歷史審視與定位
本文關鍵詞:中國學校體育角色歷史審視與定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百年學校體育歷史和發(fā)展中,國家對學校體育寄予了厚望也為之付出了相當?shù)呐。但中國學校體育還有著我們不能回避的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如學校體育到底是什么,該干什么,該怎么干等核心問題還是含糊晦澀。這些問題不解決,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依據(jù)又何在呢?基于此,本研究試圖挖掘中國學校體育在上述問題解決方面遺留的不足和缺陷。并主要運用訪談法和頭腦風暴法,依據(jù)社會學中的角色理論,從學校體育是一種社會存在,有其自身的社會關系,并扮演一定社會角色的角度,重新審視和定位中國學校體育角色。本研究主要分為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中國學校體育歷史角色評析:對不同時代的中國學校體育角色進行了梳理,評述,歸結出中國學校體育角色的客觀性、國家性和民族性、階級性和依附性等特點。 第二部分: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問題及原因:從學校體育的本位論,對應中國學校體育的價值選擇,尋探了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錯位之處;從中國學校體育思想的流變,對應中國學校體育功能的挖掘,尋探了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龐雜之處;從中國學校體育的實施現(xiàn)狀,對照中國學校體育的實施效果,明辨了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距離之處。針對中國學校體育角色錯位、角色龐雜和角色距離等問題,從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期望、角色認識、角色實踐三個環(huán)節(jié)上分析了上述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 第三部分: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定位的理論分析:從學校體育在社會、教育、體育中的不同歸屬,明確了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定位必須處理的關系體系;從當代社會發(fā)展狀況、當代教育改革進程、當代體育強國建設幾個層面上具體確定了中國學校體育在當代社會背景下所背負的角色期望和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定位必須兼顧的時代任務。 第四部分: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定位:定位當代中國學校體育總角色為培養(yǎng)和提高國民體育素質。依據(jù)學校體育的學段性,分級總角色,進行了小學、中學體育的學段角色定位。依據(jù)學校體育的結構性,分化總角色,進行了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鍛煉、課余體育與訓練的結構角色定位。
【關鍵詞】:中國學校體育 角色 審視 定位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81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20
- 1.1 問題的提出11-12
- 1.1.1 學校體育腳落何處?11-12
- 1.1.2 學校體育旗樹誰家?12
- 1.2 研究意義12-14
- 1.2.1 理論意義12-13
- 1.2.2 實踐意義13-14
- 1.3 研究對象14
- 1.4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4-15
- 1.4.1 研究視角創(chuàng)新14
- 1.4.2 研究內容創(chuàng)新14
- 1.4.3 研究觀點創(chuàng)新14-15
- 1.5 研究思路15-16
- 1.6 概念界定與理論依據(jù)16-20
- 1.6.1 體育16-18
- 1.6.2 學校體育18-19
- 1.6.3 角色、角色定位19-20
- 2 文獻綜述20-38
- 2.1 關于學校體育角色與學校體育角色定位的研究綜述20-21
- 2.2 關于學校體育基本理論的研究綜述21-38
- 2.2.1 關于學校體育思想的研究綜述21-27
- 2.2.2 關于學校體育功能的研究綜述27-31
- 2.2.3 關于學校體育目標和任務的研究綜述31-34
- 2.2.4 關于學校體育地位的研究綜述34-36
- 2.2.5 關于學校體育價值取向的研究綜述36-38
- 3 研究方法38-40
- 3.1 文獻資料法38-39
- 3.2 訪談法39
- 3.3 頭腦風暴法39-40
- 4 分析與討論40-110
- 4.1 中國學校體育歷史角色的演進與評述40-51
- 4.1.1 清末時期的學校體育角色40-42
- 4.1.2 民國時期的學校體育角色42-45
- 4.1.3 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學校體育角色45-50
- 4.1.4 中國學校體育歷史角色評析50-51
- 4.2 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問題及原因分析51-82
- 4.2.1 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錯位52-61
- 4.2.2 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龐雜61-64
- 4.2.3 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距離64-65
- 4.2.4 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問題的原因辨析65-82
- 4.3 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定位的理論分析82-101
- 4.3.1 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歸屬82-92
- 4.3.2 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期望92-101
- 4.4 中國學校體育的角色定位101-110
- 4.4.1 中國學校體育角色總定位101-103
- 4.4.2 中國學校體育角色學段定位103-106
- 4.4.3 中國學校體育角色結構定位106-110
- 5 結論與思考110-113
- 5.1 結論110-111
- 5.2 思考111-113
- 致謝113-114
- 6 參考文獻114-120
- 附錄 專家訪談提綱120-121
-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12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本力;關于學校體育功能目標“一元論”“多元論”和“整體論”體育思想的討論[J];安徽體育科技;1999年04期
2 楊芳,閆虹,朱杰;實現(xiàn)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學校體育的價值追求[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3 唐炎,宋會君,劉昕,周登嵩;對我國學校體育功能研究的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8期
4 蔣桂鳳,賓洲,黃祁平;“人本主義”學校體育價值取向確立的立論基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陳玉忠;徐箐;;建國以來我國不同歷史階段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及未來走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2期
6 周麗萍;田雨普;;“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研究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7 邵偉德;李啟迪;胡建華;;學校體育與體育教學目標再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8 齊棟,李桂娟;論健康第一思想與學校體育育人功能[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9 李林,周登嵩;現(xiàn)代學校體育功能探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鄧漢慧,張子剛;西蒙的有限理性研究綜述[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彭慶文;新時期中國大學體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潔;對我國學校體育思想演變和發(fā)展的人文社會學分析[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2 古雅輝;近代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思想演變及其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學校體育角色歷史審視與定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1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41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