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社科博士論文 >

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發(fā)展研究(1983-2014)

發(fā)布時間:2017-05-25 15:20

  本文關鍵詞: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發(fā)展研究(1983-2014),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質量是教育的核心和生命,如何保障學前教育質量日益成為各國學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目標。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通過認證、標準和評估等方式,對學前教育機構質量進行干預和引領,歷經萌發(fā)、初創(chuàng)、發(fā)展和革新等歷史階段,至今已形成一條富有澳大利亞特色的學前教育質量保障路徑。澳大利亞是全世界第一個對學前教育質量推行國家標準,并將其納入法律體系的國家,統(tǒng)一的國家標準有利于提升學前教育機構的質量,而納入法律體系則有效保障了質量標準的執(zhí)行力度。目前,我國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相關政策、制度和具體措施都尚不完善,存在主體不明、標準不清、保障措施不力等一系列問題,研究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主要舉措,可為我國政府推進學前教育質量保障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啟示。本研究圍繞澳大利亞學前教育質量保障問題,從縱橫兩方面展開研究。縱向上以質和量的視角梳理并劃分了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舉措推進的歷史階段:第一階段為無為到有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萌發(fā)期(1980年以前);第二階段為重量輕質:學前教育質量保障初創(chuàng)期(1983-1996);第三階段為增量重質: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發(fā)展期(1997-2008);第四階段為追求高質:學前教育質量保障革新期(2009-2014)。橫向上以認證、標準和評估等質量保障的核心內容為主線,對每一歷史階段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具體舉措進行史論結合的分析。本研究共分為六個部分。引論部分明確了研究問題,梳理了相關文獻,界定了核心概念,闡述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指出了研究創(chuàng)新與不足。第一章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萌發(fā)期。殖民地時期,澳大利亞學前教育基本處于無章無序的自由發(fā)展狀態(tài)。澳大利亞獨立以后,受憲法的限定,聯(lián)邦政府在學前教育領域基本上是不作為的。伴隨著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和經濟危機的出現(xiàn),原本各自獨立的澳大利亞各州往來與日俱增,利益趨同現(xiàn)象愈加明顯,以致越來越多的事務令州政府難以招架,于是諸多原屬州政府的職權開始向聯(lián)邦政府轉移,聯(lián)邦政府權力逐漸加強和擴大。表現(xiàn)在學前教育領域,聯(lián)邦政府開始通過建立高麗夫兒童中心、扶持學前教育聯(lián)合會以及出臺《兒童保育法案》等一系列舉措來加強對學前教育的規(guī)范管理。這一歷史階段,聯(lián)邦政府開始改變以前在學前教育領域不作為的狀態(tài),初步干預學前教育的有序發(fā)展,這是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開始的歷史基礎和重要前提,因此稱為無為到有為期。第二章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初創(chuàng)期。由于二戰(zhàn)后人口和外出工作女性的增加以及家庭模式的改變,對學前教育機構數(shù)量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聯(lián)邦政府開始頻繁出臺旨在增加學前教育學位數(shù)量的戰(zhàn)略舉措,并且通過財政資助惠及私立日托機構的家庭促進了這類學前教育機構數(shù)量激增。量的激增日益引發(fā)了社會對于質的問題的擔憂,呼喚著聯(lián)邦政府從國家層面加強對學前教育機構質量的管理。為此,聯(lián)邦政府通過建立國家學前教育認證機構以及構建日托機構質量認證體系開啟了澳大利亞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歷程。這一歷史階段,聯(lián)邦政府的關注點偏重于增加學前教育機構的數(shù)量,滿足家長及兒童的入園需求,因此稱為重量輕質期。第三章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發(fā)展期。受政治因素影響,聯(lián)邦政府調整了學前教育財政資助政策,公立日托機構的運營補貼被移除,大量資金投向私立日托機構,此舉導致了連鎖集團式學前教育機構的激增,這種機構類型以營利為目的的本質加重了質和量的矛盾和危機。為回應學前教育機構類型的日益多樣化以及社會對于質的呼吁,聯(lián)邦政府增強了對學前教育機構服務質量的監(jiān)督力度和范圍,質量保障對象從日托機構進一步擴展到家庭日托以及校(園)外看護這兩種學前教育機構類型,分別構建了家庭日托質量認證體系和校(園)外看護質量認證體系,并且對質量評估方法進行了改革。這一歷史階段,聯(lián)邦政府在繼續(xù)增加學前教育機構數(shù)量的前提下開始偏重于質的改進和提升,因此稱為增量重質期。第四章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革新期。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公平、效益與質量的統(tǒng)一,聯(lián)邦政府首次出臺了面向各類學前教育機構的整合性學前教育質量標準,以往針對不同類型學前教育機構各自獨立的質量認證體系將停止使用。同時,聯(lián)邦政府還制定了《法案》和《規(guī)程》兩部質量保障法,將學前教育機構的許可、評估和認證整合在一起納入了立法系統(tǒng)以確保實際執(zhí)行力度。新的質量認證體系具有強制性,所有學前教育機構必須定期接受認證以判定是否能夠保持運營資格。聯(lián)邦政府還首次從國家層面出臺了統(tǒng)一的學前教育機構課程標準、師生比以及教師資質標準,標志著聯(lián)邦政府通過收權開始全面保障學前教育質的提升,因此稱為追求高質期。結語部分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發(fā)展特征、歷史省思及對我國的啟示。自從1972年《兒童保育法案》首次明確聯(lián)邦政府對學前教育負有責任以來,在40余年內,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在與學前教育各利益相關方的博弈中,不斷修正和創(chuàng)新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理念與模式,調整和明確質量保障方式和方向,有力地促進了學前教育的質量提升,推動了學前教育的機會公平與質量公平。在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不斷增強的干預下,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經歷了質量政策從邊緣走向核心、管理模式從分權走向集權、體系從分類走向融合的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的嬗變歷程。聯(lián)邦政府在強力干預和推進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例如在強制性和激勵性機制之間以及對第三方質量監(jiān)管機構的賦權界限上如何尋求平衡是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需要進一步思考的課題。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推進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歷史經驗為我國政府在加速推進學前教育立法、構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合作共同體、制定學前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健全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 學前教育 認證 標準 評估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19.611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引論11-35
  • 一、研究緣起11-17
  • (一)關注和推進學前教育質量保障是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國際趨勢11-14
  • (二)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面臨著量的普及和質的危機凸顯的嚴峻挑戰(zhàn)14-16
  • (三)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豐富經驗具有可借鑒性16-17
  • 二、研究問題17
  • 三、文獻綜述17-26
  • (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17-23
  • (二)國內研究現(xiàn)狀23-26
  • 四、相關概念界定26-30
  • (一)質量26-27
  • (二)學前教育質量27-28
  • (三)學前教育質量保障28-29
  • (四)澳大利亞學前教育機構29-30
  • 五、研究意義30-32
  • (一)理論價值30-31
  • (二)現(xiàn)實意義31-32
  • 六、研究思路與方法32-33
  • (一)研究思路32
  • (二)研究方法32-33
  • 七、創(chuàng)新與不足33-35
  • (一)研究創(chuàng)新33-34
  • (二)研究不足34-35
  • 第一章 無為到有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萌發(fā)期(1980年以前)35-53
  • 一、澳大利亞學前教育質量問題的歷史溯源35-41
  • (一)幼兒園和日托機構的產生35-39
  • (二)學前教育體系的保教分離39-40
  • (三)學前教育管理的責任分裂40-41
  • 二、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萌動41-50
  • (一)聯(lián)邦政府初步介入學前教育的動因和舉措(二戰(zhàn)前)41-46
  • (二)聯(lián)邦政府推動學前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探索(二戰(zhàn)后)46-50
  • 三、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首個立法50-51
  • 本章小結51-53
  • 第二章 重量輕質: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初創(chuàng)期(1983-1996)53-73
  • 一、歷史背景及動因53-55
  • (一)二戰(zhàn)后人口激增53-54
  • (二)女性就業(yè)的暴漲54
  • (三)家庭模式的改變54-55
  • 二、量的擴張:聯(lián)邦政府增加學前教育學位數(shù)量的戰(zhàn)略舉措55-64
  • (一)增加學位:聯(lián)邦政府實施兒童服務項目的主要目標55-59
  • (二)結構變化:聯(lián)邦政府財政資助支持政策的重大轉變59-62
  • (三)認證訴求:學前教育供給量的快速擴張與質的訴求62-64
  • 三、質的萌芽:聯(lián)邦政府推進學前教育質量認證的舉措64-71
  • (一)學前教育質量認證體系的探索64-67
  • (二)國家學前教育認證機構的成立67
  • (三)日托機構質量認證體系的運行67-71
  • 本章小結71-73
  • 第三章 增量重質: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發(fā)展期(1997-2008)73-107
  • 一、歷史背景及動因73-76
  • (一)家庭日托機構的迅速崛起73-74
  • (二)質量重要性研究大幅增長74-75
  • (三)質量問題報告的頻繁提交75-76
  • 二、量的續(xù)增:營利性學前教育連鎖集團式機構興起76-77
  • 三、質的改進:學前教育質量認證體系的修訂和完善77-103
  • (一)日托機構質量認證體系的修訂77-86
  • (二)學前教育質量保障對象的擴展86-93
  • (三)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過程的改變93-98
  • (四)學前教育質量認證體系的評析98-103
  • 四、質的監(jiān)管:國家學前教育認證機構的主要角色103-106
  • 本章小結106-107
  • 第四章 追求高質: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革新期(2009-2014)107-151
  • 一、歷史背景及動因107-111
  • (一)學前教育服務保教一體化的融合107-108
  • (二)學前教育多級管理體制弊端凸顯108-109
  • (三)學前教育機構連鎖集團化的隱患109-111
  • 二、質的革新: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全面整合111-119
  • (一)國家學前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111-113
  • (二)學前教育國家質量框架的出臺113-115
  • (三)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兩部立法115-119
  • 三、統(tǒng)一標準,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國家質量標準的實施119-139
  • (一)國家統(tǒng)一課程標準的頒布119-126
  • (二)國家統(tǒng)一質量標準的出臺126-136
  • (三)國家統(tǒng)一教師標準的戰(zhàn)略136-139
  • 四、簡化行政,提升績效:國家學前教育認證機構的重構139-149
  • (一)ACECQA的建立139-142
  • (二)ACECQA的原則142-143
  • (三)ACECQA的職能143-146
  • (四)ACECQA的統(tǒng)轄146-149
  • 本章小結149-151
  • 結語151-171
  • 一、聯(lián)邦政府推進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發(fā)展的主要特征151-155
  • (一)學前教育質量保障政策從邊緣走向核心151-153
  • (二)學前教育質量管理模式從分權走向集權153-154
  • (三)學前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從分類走向融合154-155
  • 二、聯(lián)邦政府推進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發(fā)展的歷史省思155-161
  • (一)從機會公平到質量公平:“重量”到“重質”的巨大進步155-157
  • (二)國家力量主導下利益相關方的博弈和均衡157-159
  • (三)強制性和激勵性相結合的作用機制159-160
  • (四)建立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間接管理160-161
  • 三、澳大利亞經驗對我國的啟示161-171
  • (一)加速推進學前教育立法162-163
  • (二)構建學前教育質量保障合作共同體163-165
  • (三)制定學前教育質量國家標準165-167
  • (四)健全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167-171
  • 參考文獻171-179
  • 附錄179-196
  • 后記196-198
  •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198

  本文關鍵詞: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發(fā)展研究(1983-2014),,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41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3941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85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