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6-23 18:00
我國一貫高度重視退役運動員的發(fā)展和保障問題,在2003年至2014年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對有效改善退役運動員“再就業(yè)難”、“職業(yè)轉換不暢”、“生計資本低下”等狀況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幾年,隨著“體操冠軍張尚武上海地鐵賣藝”和“馬拉松運動員郭萍因生活窘迫被迫出售獎牌”等事件被媒體報道出來,退役運動員的生計和保障問題再次引起了全社會的熱烈關注。2012年至2018年間,先后有政協(xié)委員張小玲、人大代表徐東香和葉詩文等多次在兩會上,針對退役運動員目前的生計改善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退役運動員保障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運動員社會融入,提高運動員生計能力”等相關提案。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提案的現(xiàn)實依據(jù)表明,運動員退役后的生計和保障問題在“塔基”和“塔腰”運動員中還十分嚴重,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該類問題妥善解決將有利于競技體育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和體育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xiàn)。退役運動員能否成功融入社會是能否實現(xiàn)可持續(xù)生計的關鍵前提,影響社會對競技體育的投資態(tài)度。就目前而言,關于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評價社會融入、影響社會融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幫助退役運動員成功融入社會等問題還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
【文章頁數(shù)】:19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思路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對象
1.5 研究總體和抽樣方法
1.5.1 研究總體
1.5.2 調查總體
1.5.3 抽樣方法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重點與難點
1.7.1 研究重點
1.7.2 研究難點
1.8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
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
2.1.1 國內有關社會融入問題研究
2.1.2 國內有關退役運動員相關問題研究
2.1.3 國內研究述評
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
2.2.1 國外有關社會融入問題研究
2.2.2 國外有關退役運動員相關問題研究
2.2.3 國外研究述評
3 核心概念和理論基礎
3.1 核心概念
3.1.1 退役運動員
3.1.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
3.2 社會融入理論基礎
3.2.1 社會化理論
3.2.2 社會融入理論
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1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思路
4.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4.2.1 科學性原則
4.2.2 代表性原則
4.2.3 特殊性原則
4.2.4 實用性原則
4.2.5 獨立性原則
4.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
4.3.1 通過文獻篩選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
4.3.2 通過訪談篩選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
4.3.3 運用德爾菲法確立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
4.3.4 運用因子分析法驗證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
4.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與計算
4.4.1 確定權重的方法
4.4.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權重確立的步驟
4.4.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權重計算過程
4.5 本章小結
5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實證分析
5.1 綜合評價方法介紹
5.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方法選擇
5.3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原理及改進
5.3.1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原理
5.3.2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改進
5.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的實證研究
5.4.1 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特征
5.4.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實證過程
5.4.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結果分析
5.4.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案例分析
5.4.5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差異性分析
5.5 本章小結
6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質性分析
6.1 研究方法的選擇
6.1.1 扎根理論
6.1.2 半結構式訪談
6.2 研究抽樣和對象的確定
6.3 研究主要步驟
6.3.1 設計訪談提綱
6.3.2 實施訪談
6.3.3 資料處理與分析
6.4 三級編碼過程分析
6.4.1 開放式編碼
6.4.2 主軸式編碼
6.4.3 選擇式編碼
6.4.4 理論飽和度檢驗
6.5 本章小結
7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量化分析
7.1 研究假設
7.2 研究設計
7.2.1 研究方法
7.2.2 預調查問卷的形成
7.2.3 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特征
7.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實證結果分析
7.3.1 項目分析
7.3.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3.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7.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具體問題分析
7.5 本章小結
8 加快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的建議
8.1 完善運動員培養(yǎng)的政策制度
8.1.1 落實運動員“體教融合”的培養(yǎng)模式
8.1.2 完善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政策
8.1.3 完善退役運動員上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保障政策
8.2 完善退役運動員培訓體系
8.2.1 建立退役運動員培訓管理的信息化平臺
8.2.2 成立專門機構實施科學系統(tǒng)的培訓
8.3 完善退役運動員社會支持系統(tǒng)
8.3.1 構建多元主體相互協(xié)調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8.3.2 實施職責清晰與分層互補的社會支持
8.4 幫助退役運動員改善家庭狀況
8.4.1 實施退役運動員困難家庭“精準”幫扶計劃
8.4.2 改善退役運動員家庭生活環(huán)境
8.5 加強退役運動員的自身改善
8.5.1 持續(xù)提升自身能力
8.5.2 提早做好心理準備
8.5.3 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
8.6 積極推進社會工作介入
9 研究結論、局限性與展望
9.1 研究結論
9.2 研究局限性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論文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835036
【文章頁數(shù)】:19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思路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對象
1.5 研究總體和抽樣方法
1.5.1 研究總體
1.5.2 調查總體
1.5.3 抽樣方法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重點與難點
1.7.1 研究重點
1.7.2 研究難點
1.8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
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
2.1.1 國內有關社會融入問題研究
2.1.2 國內有關退役運動員相關問題研究
2.1.3 國內研究述評
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與述評
2.2.1 國外有關社會融入問題研究
2.2.2 國外有關退役運動員相關問題研究
2.2.3 國外研究述評
3 核心概念和理論基礎
3.1 核心概念
3.1.1 退役運動員
3.1.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
3.2 社會融入理論基礎
3.2.1 社會化理論
3.2.2 社會融入理論
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1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思路
4.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4.2.1 科學性原則
4.2.2 代表性原則
4.2.3 特殊性原則
4.2.4 實用性原則
4.2.5 獨立性原則
4.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
4.3.1 通過文獻篩選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
4.3.2 通過訪談篩選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
4.3.3 運用德爾菲法確立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
4.3.4 運用因子分析法驗證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體系
4.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與計算
4.4.1 確定權重的方法
4.4.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權重確立的步驟
4.4.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評價指標權重計算過程
4.5 本章小結
5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實證分析
5.1 綜合評價方法介紹
5.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方法選擇
5.3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原理及改進
5.3.1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原理
5.3.2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改進
5.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的實證研究
5.4.1 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特征
5.4.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實證過程
5.4.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評價結果分析
5.4.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案例分析
5.4.5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程度差異性分析
5.5 本章小結
6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質性分析
6.1 研究方法的選擇
6.1.1 扎根理論
6.1.2 半結構式訪談
6.2 研究抽樣和對象的確定
6.3 研究主要步驟
6.3.1 設計訪談提綱
6.3.2 實施訪談
6.3.3 資料處理與分析
6.4 三級編碼過程分析
6.4.1 開放式編碼
6.4.2 主軸式編碼
6.4.3 選擇式編碼
6.4.4 理論飽和度檢驗
6.5 本章小結
7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量化分析
7.1 研究假設
7.2 研究設計
7.2.1 研究方法
7.2.2 預調查問卷的形成
7.2.3 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特征
7.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實證結果分析
7.3.1 項目分析
7.3.2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3.3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7.4 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具體問題分析
7.5 本章小結
8 加快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的建議
8.1 完善運動員培養(yǎng)的政策制度
8.1.1 落實運動員“體教融合”的培養(yǎng)模式
8.1.2 完善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政策
8.1.3 完善退役運動員上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保障政策
8.2 完善退役運動員培訓體系
8.2.1 建立退役運動員培訓管理的信息化平臺
8.2.2 成立專門機構實施科學系統(tǒng)的培訓
8.3 完善退役運動員社會支持系統(tǒng)
8.3.1 構建多元主體相互協(xié)調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8.3.2 實施職責清晰與分層互補的社會支持
8.4 幫助退役運動員改善家庭狀況
8.4.1 實施退役運動員困難家庭“精準”幫扶計劃
8.4.2 改善退役運動員家庭生活環(huán)境
8.5 加強退役運動員的自身改善
8.5.1 持續(xù)提升自身能力
8.5.2 提早做好心理準備
8.5.3 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
8.6 積極推進社會工作介入
9 研究結論、局限性與展望
9.1 研究結論
9.2 研究局限性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論文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8350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38350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