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印傳媒與兩宋文學的傳播及嬗變
發(fā)布時間:2017-10-07 20:24
本文關鍵詞:版印傳媒與兩宋文學的傳播及嬗變
【摘要】:現(xiàn)代傳播理論認為,傳播是文學的內(nèi)在屬性和基本特征。傳播媒介不僅是文學存在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是文學傳播必需的外在物質(zhì)渠道,而且也是文學本身的重要構成維度。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演變極大地影響著文學的生產(chǎn)、傳播和消費,影響著文學價值的實現(xiàn)。從這個意說,文學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文學傳播媒介的演進史。 我國的雕版印刷,肇端于唐,發(fā)展于五代,極盛于兩宋。南北兩宋刻書機構之多、地域之廣、規(guī)模之大、版印之精、內(nèi)容之贍、數(shù)量之多以及圖書貿(mào)易之盛、流通之廣堪稱前世所未有,后世之楷模。版印傳媒具有手抄傳媒無可比擬的傳播優(yōu)勢,它促進了宋代儒學的復興,加速了宋代史學的繁榮和科技的飛躍,,是宋代文化登峰造極的重要推手,是促進宋代市民文化興起的一大功臣。而繁榮的宋代文化為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兩宋雕版印刷的繁榮為宋代的文學傳播創(chuàng)造了便捷高效的媒介。版印傳媒是宋代最先進的傳播媒介,也是當時文學傳播的主流媒介。無論是前人文集還是宋人自己的文集都得以大量的刊印和傳播。宋代版印傳媒的繁榮降低了文學傳播的門檻,加快了文學傳播的進程,拓展了文學的傳播渠道,擴大了文學的傳播范圍,為宋代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梢院敛豢鋸埖卣f,版印傳媒的繁榮為宋代文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了宋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接受,促進了兩宋各體文學的發(fā)展和文學觀念的嬗變。宋詞在版印傳媒的推動下一步步走向鼎盛,在版印傳媒構筑的文化圣殿中詩歌的“宋調(diào)”得以確立,宋代的散文憑借版印的威力走向了徹底勝利。同時,宋代版印的繁榮對宋代各種文學流派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宋代版印傳媒的繁榮還促進了文學重心的下移,使文學登上了更加廣闊的社會舞臺。文學這只過去僅棲息在“舊時王謝堂前”的燕子也在宋代飛入了尋常百姓之家,從而促進了宋代通俗文學——話本小說的興起,為元明清小說、戲曲的發(fā)展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論文綜合運用現(xiàn)代傳播學的理論,從版印傳媒入手,力爭全面而深入地探討兩宋版印傳媒的繁榮與文學傳播、嬗變的關系。全文由緒論、正文、結語三部分組成,后有四個附錄。正文總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宋代版印傳媒的繁榮盛況。著力論述宋代的版印傳媒興盛的概況及其原因,為全文的進一步展開和論述搭建基礎和平臺。 第二章,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了兩宋文化的興盛。文化是文學的土壤,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了兩宋文化的發(fā)達,進而促進了宋代文學的發(fā)展演變。本章旨在分析版印傳媒的傳播方式和優(yōu)勢,以及版印傳媒的繁榮對兩宋文學的間接影響。版印傳媒作為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傳播媒介,促進了宋代圖書生產(chǎn)的革命,與以前的手抄傳媒相比,版印傳媒具有價格低廉、裝幀精巧便于攜帶和閱讀以及知識傳播更加準確等優(yōu)勢。宋代版印傳媒的繁榮使得印本圖書大量產(chǎn)生,并通過貿(mào)易、頒賜、借贈等傳播途徑促進了宋代文化教育的普及,并把宋代文化一步步推向繁榮的巔峰。宋代文化的繁榮為文學的生長準備了沃土。 第三章,宋代版印的繁榮促進了文集的編刊和傳播。宋代版印傳媒的興起激發(fā)了宋人對文集的編刊熱情,文集的編刊在宋代由自發(fā)轉向了自覺和版印的繁榮有著莫大的關系。宋人不僅熱心編刊前人的文集,對自己文集的編刊也十分重視。同時宋人還編刊了數(shù)量可觀的文學總集,直接促進了兩宋文學的傳播、發(fā)展和繁榮。 第四章,兩宋版印傳媒的繁榮與文學的嬗變。本章與上一章一樣,旨在剖析版印傳媒的繁榮對文學的直接影響。媒介不僅是文學傳播的利器,而且也是文學自身的重要構成維度,不同時期的媒介變革都影響文學的發(fā)展和演進。宋代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了宋詞的鼎盛以及詩歌“宋調(diào)”的確立,助推了宋代詩文革新運動走向成功,促成了宋代通俗文學——話本小說的興起,并對宋代文學流派的形成和壯大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宋代文學發(fā)展嬗變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了文學的發(fā)展史也是文學傳播媒介的演進史。
【關鍵詞】:宋代版印傳媒 促進 文化繁榮 文學嬗變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39.29;I206.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緒論11-33
- 一、 選題的緣由11-19
- 二、 選題的意義19-25
- 三、 文獻綜述25-29
- 四、 研究方法29-31
- 五、 選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31-33
- 第一章 兩宋版印傳媒的盛況33-109
- 第一節(jié) 兩宋版印傳媒興盛的背景及原因34-51
- 一、 崇文抑武,重視圖書刻藏35-38
- 二、 崇儒禮士,擴大科舉選才38-43
- 三、 讀書教育盛行,學術日益昌隆43-46
- 四、 經(jīng)濟日趨繁榮,物質(zhì)技術進步46-51
- 第二節(jié) 北宋版印傳媒的迅猛發(fā)展51-67
- 一、 北宋的官府刻書52-62
- 二、 北宋的民間雕印62-67
- 第三節(jié) 南宋版印傳媒的全面繁榮67-95
- 一、 南宋官府刻書69-83
- 二、 南宋民間刻書83-95
- 第四節(jié) 宋代版印的特點和歷史貢獻95-109
- 一、 宋代版印的特點95-103
- 二、 宋代版印的歷史貢獻103-109
- 第二章 版印傳媒與宋代文化的繁榮109-171
- 第一節(jié) 宋代版印技術與圖書傳媒革命112-125
- 第二節(jié) 兩宋版印傳媒的傳播方式和優(yōu)勢125-151
- 一、 宋代版印傳媒的傳播方式126-140
- 二、 宋代印本傳媒的傳播優(yōu)勢140-151
- 第三節(jié) 版印傳媒的興盛促進了兩宋文化繁榮151-171
- 一、 版印傳媒的繁榮為兩宋文化的普及創(chuàng)造了條件153-157
- 二、 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了教育普及和人才培養(yǎng)157-162
- 三、 版印傳媒的繁榮與宋學的鼎盛162-169
- 四、 版印與宋代文化和社會的轉型169-171
- 第三章 宋代版印與文集的編刊及傳播171-256
- 第一節(jié) 版印傳媒與宋人的編刊意識172-180
- 第二節(jié) 宋人對前代文集的編刊180-208
- 一、 唐前文集的編刊181-186
- 二、 唐代文集的編刊186-208
- 第三節(jié) 宋人自己編刊的文集208-229
- 一、 宋人別集的編刊209-221
- 二、 宋人總集的編刊221-229
- 第四節(jié) 宋代的文集的編纂方式和體例229-241
- 一、 宋代的別集編纂方式230-235
- 二、 宋代別集的編纂體例235-239
- 三、 宋代總集的編纂類型239-241
- 第五節(jié) 文集在兩宋的刊印與傳播241-256
- 一、 私刻文集與傳播242-249
- 二、 官刻文集與傳播249-256
- 第四章 版印傳媒的繁榮與兩宋文學的嬗變256-313
- 第一節(jié) 媒介變革與文學的演進258-266
- 第二節(jié) 版印傳媒的繁榮與兩宋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接受266-278
- 一、 版印傳媒促進了宋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267-275
- 二、 版印傳媒促進了宋代的文學接受275-278
- 第三節(jié) 版印傳媒的繁榮與兩宋各體文學的發(fā)展278-301
- 一、 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了宋詞的演進與鼎盛279-288
- 二、 版印傳媒的繁榮促進了宋代詩文的新變288-297
- 三、 版印繁榮與宋代通俗文學——話本小說的興起297-301
- 第四節(jié) 版印傳媒的繁榮與兩宋文學流派的形成301-313
- 一、 從杜集刊印到江西詩派的盛行302-307
- 二、 陳起與江湖詩派307-313
- 結語313-315
- 參考文獻315-326
- 附錄326-331
- 附錄一 王國維《五代兩宋監(jiān)本考》北宋國子監(jiān)刻書一覽表326-329
- 附錄二 王國維《五代兩宋監(jiān)本考》南宋國子監(jiān)刻書一覽表329-331
- 古籍版本題記索引》采用書目及其代號331-335
- 后記335-33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希清;論宋代科舉取士之多與冗官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5期
2 范軍;兩宋時期的書業(yè)廣告[J];出版科學;2004年01期
3 彭清深;宋明刻書文化精神之審視[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年04期
4 顧宏義;宋代國子監(jiān)刻書考論[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04期
5 曹之;宋代整理唐集考略[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7年01期
6 譚新紅;;宋代的書業(yè)貿(mào)易與文學的商品價值[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7 姚廣宜;宋代國家藏書事業(yè)的發(fā)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耿相新;河南私人刻書業(yè)述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1991年02期
9 陳書良;試論書商陳起對于南宋江湖詩派的作用[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王兆鵬;宋代詩文別集的編輯與出版——宋代文學的書冊傳播研究之一[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田建平;宋代書籍出版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898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98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