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役勞動走向自由勞動的人類解放歷程
發(fā)布時間:2024-03-13 03:52
勞動活動是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最基本、最核心的活動,勞動問題是一個關乎人類生存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問題,勞動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范疇,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構架。勞動是人類生命的起點,為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提供物質生活資料,勞動也是人類社會生存的現實基礎,創(chuàng)造了社會歷史文明中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創(chuàng)造了人自身,勞動發(fā)展到什么程度,社會就呈現為什么狀態(tài)。古今眾多哲學家都對勞動給予極大的關注,從亞里士多德“四因”說到基督教上帝創(chuàng)世說,從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到黑格爾作為絕對精神對象化的勞動,從空想社會主義者到馬克思,都對勞動活動進了各自的認識和闡釋。馬克思通過總結之前哲學家的勞動理論,并結合他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實際,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理論。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為出發(fā)點對勞動進行研究,他們對勞動從哲學的和經濟學的角度都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論述。本文試圖從人類社會辯證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對勞動及其發(fā)展進行分析和論述,從而考察當代的勞動狀況及自由勞動的實現。勞動作為人類所特有的實踐活動,它的發(fā)展遵循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是一個辯證的過程,同人類的發(fā)展一樣,勞動的發(fā)展內含著自...
【文章頁數】:13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第一章 勞動與人的解放
1.1 馬克思勞動觀
1.2 人的解放即自由勞動的實現
1.3 勞動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第二章 歷史發(fā)展中的勞動解放
2.1 .勞動解放的內涵
2.1.1 人在勞動中的首要性
2.1.2 勞動價值的衡量標準不是商品價值
2.1.3 勞動的衡量標準是人的發(fā)展
2.2 歷史發(fā)展的特征
2.2.1 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性
2.2.2 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
2.3 勞動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2.3.1 外在必然性控制下的奴役勞動
2.3.2 對奴役的初步克服:謀生勞動
2.3.3 勞動者主體地位的初現:體面勞動
2.3.4 具有普遍意義自由勞動
第三章 擺脫奴役勞動的摧殘
3.1 勞動奴役的形式
3.1.1 原始自然奴役
3.1.2 奴隸社會人的奴役
3.1.3 人身奴役的不完全形式
3.1.4 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奴役
3.1.5 特殊奴役形式
3.2 奴役勞動的來源
3.2.1 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限制
3.2.2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生
3.2.3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工
3.3 奴役勞動與異化勞動
3.4 奴役現象的消失
3.4.1 解決分配不公所造成的勞動者貧困狀況
3.4.2 樹立勞動者的獨立人格和自主精神
3.4.3 勞動者擺脫政治依附
第四章 超越謀生勞動的局限
4.1 社會主義理想的試水:謀生作為勞動目的的初步探索
4.2 不同所有制經濟中謀生勞動的曲折發(fā)展
4.2.1 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
4.2.2 非正式經濟中的勞動
4.3 謀生勞動的決定因素
4.3.1 勞動者的勞動行為動機
4.3.2 謀生勞動是由產品交換決定的勞動
4.3.3 謀生將勞動變成手段而不是目的
4.4 謀生勞動伴隨的奴役現象
第五章 體面勞動:從謀生勞動走向自由勞動的必然中介
5.1 體面勞動的內涵
5.2 體面勞動標準
5.2.1 以私有財產為標準的體面
5.2.2 以勞動本身為標準的體面
5.3 體面勞動的實質
5.3.1 勞動應當具有體面性
5.3.2 勞動者因勞動而體面
5.4 體面勞動的意義
5.4.1 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個人尊嚴
5.4.2 勞動者通過勞動實現家庭穩(wěn)定
5.4.3 勞動促進社會和諧和經濟發(fā)展
5.5 體面勞動的局限性
5.5.1 生產資料私有制沒有改變
5.5.2 勞動是獲取剩余價值的工具
5.5.3 體面勞動不具普遍性
5.5.4 體面勞動本質上不是自由勞動
第六章 實現自由勞動的理想
6.1 自由勞動內涵
6.2 自由勞動的實現路徑
6.2.1 實現自由勞動的邏輯起點是現實的個人
6.2.2 實現自由勞動的現實基礎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6.2.3 實現自由勞動的根本途徑是使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
6.3 實現自由勞動的意義
6.3.1 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6.3.2 全面展現真正的勞動幸福感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27144
【文章頁數】:13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第一章 勞動與人的解放
1.1 馬克思勞動觀
1.2 人的解放即自由勞動的實現
1.3 勞動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第二章 歷史發(fā)展中的勞動解放
2.1 .勞動解放的內涵
2.1.1 人在勞動中的首要性
2.1.2 勞動價值的衡量標準不是商品價值
2.1.3 勞動的衡量標準是人的發(fā)展
2.2 歷史發(fā)展的特征
2.2.1 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性
2.2.2 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
2.3 勞動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2.3.1 外在必然性控制下的奴役勞動
2.3.2 對奴役的初步克服:謀生勞動
2.3.3 勞動者主體地位的初現:體面勞動
2.3.4 具有普遍意義自由勞動
第三章 擺脫奴役勞動的摧殘
3.1 勞動奴役的形式
3.1.1 原始自然奴役
3.1.2 奴隸社會人的奴役
3.1.3 人身奴役的不完全形式
3.1.4 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奴役
3.1.5 特殊奴役形式
3.2 奴役勞動的來源
3.2.1 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限制
3.2.2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生
3.2.3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工
3.3 奴役勞動與異化勞動
3.4 奴役現象的消失
3.4.1 解決分配不公所造成的勞動者貧困狀況
3.4.2 樹立勞動者的獨立人格和自主精神
3.4.3 勞動者擺脫政治依附
第四章 超越謀生勞動的局限
4.1 社會主義理想的試水:謀生作為勞動目的的初步探索
4.2 不同所有制經濟中謀生勞動的曲折發(fā)展
4.2.1 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
4.2.2 非正式經濟中的勞動
4.3 謀生勞動的決定因素
4.3.1 勞動者的勞動行為動機
4.3.2 謀生勞動是由產品交換決定的勞動
4.3.3 謀生將勞動變成手段而不是目的
4.4 謀生勞動伴隨的奴役現象
第五章 體面勞動:從謀生勞動走向自由勞動的必然中介
5.1 體面勞動的內涵
5.2 體面勞動標準
5.2.1 以私有財產為標準的體面
5.2.2 以勞動本身為標準的體面
5.3 體面勞動的實質
5.3.1 勞動應當具有體面性
5.3.2 勞動者因勞動而體面
5.4 體面勞動的意義
5.4.1 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個人尊嚴
5.4.2 勞動者通過勞動實現家庭穩(wěn)定
5.4.3 勞動促進社會和諧和經濟發(fā)展
5.5 體面勞動的局限性
5.5.1 生產資料私有制沒有改變
5.5.2 勞動是獲取剩余價值的工具
5.5.3 體面勞動不具普遍性
5.5.4 體面勞動本質上不是自由勞動
第六章 實現自由勞動的理想
6.1 自由勞動內涵
6.2 自由勞動的實現路徑
6.2.1 實現自由勞動的邏輯起點是現實的個人
6.2.2 實現自由勞動的現實基礎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6.2.3 實現自由勞動的根本途徑是使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
6.3 實現自由勞動的意義
6.3.1 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6.3.2 全面展現真正的勞動幸福感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271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92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