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莊子鬳齋口義》及其在日本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10-05 17:01
  本文主要以文獻分析、歷史考察和哲學解讀為方法,在全面分析《口義》之內容的基礎上,重點論述其在日本的流傳及產生的影響。同時,本文還對《莊子口義》在中日社會的傳播情況進行了比較,認為《口義》雖對中國莊學之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其傳入日本所產生的影響更為深入及廣泛。因此,本文認為《莊子口義》在日本的傳播及影響之興盛,不僅是其自身價值的體現,也代表著中國對于日本文化之發(fā)展產生的重要作用。論文中心議題有三,一為全面分析《莊子口義》一書的解《莊》特色及其對莊子思想的哲學詮釋;二為具體論述《口義》在日本的傳播及產生的影響;三為比較討論《口義》在中、日社會流傳情況之不同,并嘗試總結導致此種差異的原因。全文圍繞這三方面議題,分五章內容展開論述:第一章首先介紹了《莊子口義》作者林希逸的學術背景,梳理了其所師承的艾軒學派之思想脈絡,認為林氏在繼承了師門“文辭與義理并重”的傳統(tǒng)之下,將自身的理學思想與禪學體悟融入了對《莊子》的解讀之中,并以破舊注之難懂為目的,采用“三教融合”的手法及通俗化的語言完成了《莊子口義》。接下來第二章則在莊學史的視域下,總結了《口義》援儒入《莊》和文學評《莊》兩方面之特色,說明... 

【文章頁數】:15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現狀分析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林希逸與《三子口義》
    第一節(jié) 林希逸其學淵源考
        一、艾軒學派之學脈
        二、艾軒學派與竹溪之學
    第二節(jié) 林希逸之交游經歷
        一、與劉克莊之交游
        二、與劉翼及林同、林合兩兄弟之交往
        三、與江湖文人之交往
    第三節(jié) 《三子口義》其書概述
        一、老、列《口義》之內容舉要
        二、老、列《口義》之評析特色
        三、《莊子口義》與老、列《口義》之關系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莊子口義》之特色
    第一節(jié) 《莊子口義》之成書及版本源流
        一、《口義》之成書與體例考
        二、《口義》之版本考
    第二節(jié) 《莊子口義》之解莊特色
        一、《口義》的核心問題
        二、林希逸的《莊子》觀
        三、文學評《莊》之特色
        四、對《口義》詮釋特色之評析
    第三節(jié) 中國莊學史中的《莊子口義》
        一、《口義》對舊注的承續(xù)與變革
        二、《口義》的創(chuàng)造及發(fā)展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莊子口義》對思想概念的詮釋
    第一節(jié) 理
        一、“理”與“道”
        二、“天理”與“人欲”
    第二節(jié) 自然
        一、《莊》、《老》間“自然”之辨
        二、“自然”與“性”
    第三節(jié) 心
        一、“無容心”與“無跡”
        二、“私心”與“道心”
        三、“不動心”與“游心”
    第四節(jié) 樂
        一、逍遙之“樂”
        二、“自樂”與“天地之樂”
        三、“自樂”與“孔顏之樂”
    第五節(jié) 《莊子口義》中的概念體系
        一、個體化的本體之“理”
        二、忠于“自然”的心性論與工夫論
        三、“自樂”為中心的逍遙境界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莊子口義》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
    第一節(jié) 《莊子口義》在日本的傳播歷程
        一、鐮倉時期:《口義》之初傳與禪僧
        二、江戶初期:《口義》之盛傳與朱子學者
        三、江戶中期:《口義》的冷落與古學派
    第二節(jié) 《莊子口義》對日本思想文化的影響
        一、《口義》與日本禪僧——以惟肖得嚴為代表
        二、《口義》與日本的朱子學者——以林羅山為代表
        三、《口義》與日本民間學者——以佚齋樗山為代表
        四、《口義》與日本神道教及和歌文學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莊子口義》在中日兩國的流傳之比較
    第一節(jié) 《莊子口義》在中日社會的不同傳播
        一、《口義》在日本的傳播之特點
        二、《口義》在中日的傳播之比較
    第二節(jié) 《莊子口義》對中日文化的不同影響
        一、差異: 影響范圍和程度的區(qū)別
        二、成因:造成差異之主客觀因素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宋士風與士林文化中林希逸與諸權貴交游考論[J]. 王晚霞.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04)
[2]劉克莊與王邁、林希逸的文學交游述考[J]. 周炫.  湖南社會科學. 2014(04)
[3]論詮釋者的解經視域——以林希逸《莊子口義》為例[J]. 邢華平.  讀者欣賞(理論版). 2012(01)
[4]日本古典文論中“心”范疇及其與中國之關聯[J]. 王向遠.  東疆學刊. 2011(03)
[5]林希逸《鬳齋考工記解》及其價值[J]. 李秋芳.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6]江戶時代日本知識分子對儒學的態(tài)度[J]. 陳景彥.  東北亞論壇. 2008(04)
[7]日本儒學本土化歷程及特色[J]. 張波.  東疆學刊. 2008(02)
[8]德川幕府與朱子學——德川幕府對理想政治秩序和社會規(guī)范的探求[J]. 周杰.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8(02)
[9]論日本江戶時代朱子學的興盛與文學平民化傾向[J]. 劉炳范.  孔子研究. 2008(02)
[10]程朱理學傳入日本與林羅山的儒家神道觀[J]. 王金林.  日本研究. 2008(01)

博士論文
[1]林希逸莊學思想研究[D]. 李京津.湖南師范大學 2015
[2]林希逸文獻學研究[D]. 王晚霞.福建師范大學 2015
[3]宋代莊學思想研究[D]. 肖海燕.華中師范大學 2009
[4]宋代福建莊學研究[D]. 楊文娟.華東師范大學 2006
[5]《莊子》闡釋之研究[D]. 孫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碩士論文
[1]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D]. 王偉倩.河北大學 2013
[2]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研究[D]. 王倩倩.山東大學 2013
[3]《莊子口義》研究[D]. 林溪.河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861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6861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a60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