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白中尋求對話 ——羅伯特·勃朗寧戲劇性獨白中的自我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2-08-23 17:57
戲劇性獨白(the dramatic monologue)是一種特殊的詩歌形式,它雖然在英美文學中早已經(jīng)產(chǎn)生,但作為文體術(shù)語直接源于維多利亞詩人羅伯特·勃朗寧(Robert Browning)的詩歌理論與實踐。勃朗寧的戲劇性獨白凸顯了詩人客觀化主觀世界的意識,是維多利亞時代以來英語詩人探索自我的一種典型而普遍的方式。勃朗寧把自己的觀點客觀化在人物身上,使獨白具有雙重話語聲音,從而導致戲劇性獨白蘊含豐富的對話:如人物的內(nèi)在對話、人物與人物的對話、人物與現(xiàn)實的對話以及詩人與人物的對話、詩人與社會現(xiàn)實的對話、詩人與文學傳統(tǒng)的對話。這些對話密切關(guān)聯(lián),相互交叉。勃朗寧把人物當作平等的主體而與之構(gòu)成對話關(guān)系,允許人物通過內(nèi)在對話而以獨立和發(fā)展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塑造出能概括社會生活本質(zhì)的典型人物,真正做到了以人為中心;勃朗寧與人物進行隱含地對話,透過人物的話語隱射自己的觀點,表達對維多利亞社會現(xiàn)實的反思;勃朗寧把人物當作自己的第二意識而通過詩歌藝術(shù)與自己對話,以回應(yīng)不確定的社會環(huán)境所導致的自我迷失。本論文結(jié)合巴赫金對話理論、精神分析論、解構(gòu)主義、新歷史主義、詩藝美學、新批評理論等,選取勃朗寧最具代表性的戲...
【文章頁數(shù)】:23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緒論
第一章 英語詩歌中的自我傳統(tǒng)與戲劇性獨白
第一節(jié) 自我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抒情性獨白:獨調(diào)性自我
第三節(jié) “我”非“我”?浪漫主義詩人矛盾的自我意識
第四節(jié) 戲劇性獨白:對話性自我
小結(jié)
第二章 人物的內(nèi)在對話:“靈魂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現(xiàn)在與過去的對話:自我的開放性
第二節(jié) 對話性的“我-你”關(guān)系:自我的內(nèi)在沖突
第三節(jié) 顯意識與潛意識之對話:自我的“進步”
小結(jié)
第三章 社會歷史語境下的人物對話:人物自我的塑造
第一節(jié) 過渡時期的歷史人物與勃朗寧的選材意圖
第二節(jié) 人物的微觀對話:自我的異化
第三節(jié) 人物的宏觀對話:自我的建構(gòu)
小結(jié)
第四章 詩歌藝術(shù)中的對話之源:詩人自我
第一節(jié) 心靈與客觀世界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勃朗寧的真理觀
第二節(jié) 真理的個人性與普世性的對話:文如其人
第三節(jié) 主觀詩人與客觀詩人的結(jié)合:完整詩人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詩作索引
附錄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胡適的勃朗寧研究[J]. 何輝斌.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7(02)
[2]文學的歷史客觀性與倫理闡釋——論《指環(huán)與書》的多角度敘事[J]. 田平. 江蘇社會科學. 2016(03)
[3]羅伯特·勃朗寧詩歌中的悖論[J]. 王夢景.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4]從英國中世紀戲劇中的“惡”角到帖木兒——馬洛對“惡”角的改寫與文藝復興人文主義[J]. 常遠佳. 外國文學. 2014(05)
[5]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 解構(gòu)[J]. 童明. 外國文學. 2012(05)
[6]暗恐/非家幻覺[J]. 童明. 外國文學. 2011(04)
[7]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 他者[J]. 張劍. 外國文學. 2011(01)
[8]《理智與情感》中的“思想之戰(zhàn)”[J]. 黃梅. 外國文學評論. 2010(01)
[9]英國“黃金時代”道德風尚之流變——英國維多利亞社會階級與道德關(guān)系流變探論[J]. 李增,龍瑞翠.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6)
[10]別忘了音樂、蘇格拉底:尼采式轉(zhuǎn)折下篇[J]. 童明. 外國文學. 2008(02)
碩士論文
[1]真相和虛構(gòu)—新歷史主義視閾下解讀羅伯特·勃朗寧的《指環(huán)與書》[D]. 鄭波.鄭州大學 2013
[2]英國《谷物法》的廢除及其社會根源[D]. 呂佳.天津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78228
【文章頁數(shù)】:23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緒論
第一章 英語詩歌中的自我傳統(tǒng)與戲劇性獨白
第一節(jié) 自我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抒情性獨白:獨調(diào)性自我
第三節(jié) “我”非“我”?浪漫主義詩人矛盾的自我意識
第四節(jié) 戲劇性獨白:對話性自我
小結(jié)
第二章 人物的內(nèi)在對話:“靈魂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現(xiàn)在與過去的對話:自我的開放性
第二節(jié) 對話性的“我-你”關(guān)系:自我的內(nèi)在沖突
第三節(jié) 顯意識與潛意識之對話:自我的“進步”
小結(jié)
第三章 社會歷史語境下的人物對話:人物自我的塑造
第一節(jié) 過渡時期的歷史人物與勃朗寧的選材意圖
第二節(jié) 人物的微觀對話:自我的異化
第三節(jié) 人物的宏觀對話:自我的建構(gòu)
小結(jié)
第四章 詩歌藝術(shù)中的對話之源:詩人自我
第一節(jié) 心靈與客觀世界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勃朗寧的真理觀
第二節(jié) 真理的個人性與普世性的對話:文如其人
第三節(jié) 主觀詩人與客觀詩人的結(jié)合:完整詩人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詩作索引
附錄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胡適的勃朗寧研究[J]. 何輝斌.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7(02)
[2]文學的歷史客觀性與倫理闡釋——論《指環(huán)與書》的多角度敘事[J]. 田平. 江蘇社會科學. 2016(03)
[3]羅伯特·勃朗寧詩歌中的悖論[J]. 王夢景.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4]從英國中世紀戲劇中的“惡”角到帖木兒——馬洛對“惡”角的改寫與文藝復興人文主義[J]. 常遠佳. 外國文學. 2014(05)
[5]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 解構(gòu)[J]. 童明. 外國文學. 2012(05)
[6]暗恐/非家幻覺[J]. 童明. 外國文學. 2011(04)
[7]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 他者[J]. 張劍. 外國文學. 2011(01)
[8]《理智與情感》中的“思想之戰(zhàn)”[J]. 黃梅. 外國文學評論. 2010(01)
[9]英國“黃金時代”道德風尚之流變——英國維多利亞社會階級與道德關(guān)系流變探論[J]. 李增,龍瑞翠.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6)
[10]別忘了音樂、蘇格拉底:尼采式轉(zhuǎn)折下篇[J]. 童明. 外國文學. 2008(02)
碩士論文
[1]真相和虛構(gòu)—新歷史主義視閾下解讀羅伯特·勃朗寧的《指環(huán)與書》[D]. 鄭波.鄭州大學 2013
[2]英國《谷物法》的廢除及其社會根源[D]. 呂佳.天津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782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67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