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戀對工具性求助和助人行為的影響機制 ——人際相關的認知和消極情緒的中介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2-01-14 19:11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鑒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人們所面對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日趨復雜,這導致人與人之間緊密合作的迫切程度日趨提升,工具性求助和助人行為變得更加重要和關鍵。因此,了解工具性求助和助人行為的形成過程非常重要。依戀風格代表個體對自我和他人的看法,會對個體的人際行為產生影響,工具性求助行為和助人行為就包括在其中。然而,目前關于依戀風格如何影響工具性求助、助人行為的研究卻相對較少;诖,本研究根據依戀理論,探討人際相關的認知和消極情緒在依戀風格和工具性求助、助人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人際相關的認知包括對自我社交能力的認知和對他人可信性的認知,分別用社交自我效能感和人際信任來衡量。本研究包含三個部分共7個研究(1個訪談研究、1個社會網絡研究、4個實驗研究、1個問卷研究),涉及2個有正式工作經驗的成人樣本和5個大學生成人樣本。第一部分包括一個半結構化訪談研究和一個社會網絡研究,這兩個研究旨在定性探索和定量檢驗依戀風格與工具性求助、助人行為之間的關系。訪談研究中也會涉及到社交自我效能、人際信任和消極情緒,以對本研究的中介假設進行初步探索。第二部分包括4個實驗研究,實驗1通過啟動不同的依戀狀態(tài)探討依...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6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986-2016在工作場所中研究依戀的同行評審文章數量
假設模型圖
華東師范大學2019屆博士學位論文72圖5-1不同社交自我效能組別下依戀回避對工具性求助的影響圖5-2不同社交自我效能組別下依戀回避對工具性助人的影響以性別、年齡、生源地、是否有戀愛經歷、是否為獨生子女、在班級或學校是否擔任有職務為控制變量,依戀焦慮為自變量,社交自我效能啟動組別為調節(jié)變量,工具性求助行為為因變量,采用process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過程中,對依戀焦慮進行去中心化,結果表明,整個模型顯著,F(xiàn)=2.20,p<0.001,工具性求助行為被解釋10.40%。具體結果如表5-4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依戀焦慮負向預測工具性求助行為(B=-0.44,p<0.001,95%CI=[-0.68,-0.21]),社交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留守經歷大學生問題行為與消極情緒和積極人格品質的關系[J]. 李艷蘭,劉麗娟,楊軍.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04)
[2]社會支持與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關系:人際信任的中介作用[J]. 郭嫄. 河南社會科學. 2018(06)
[3]成人依戀風格的結構探索[J]. 杜江紅,李永鑫. 心理學探新. 2017(06)
[4]感恩與大學生助人行為:共情反應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別差異[J]. 丁鳳琴,宋有明.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7(03)
[5]護理學位論文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中訪談提綱設計方法的內容分析[J]. 江玉軍,張靜.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6(24)
[6]醫(yī)學生成人依戀自我同一性與手機成癮的關系[J]. 杜江紅,楊鑫,聶光輝.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6(08)
[7]父母沖突與幼兒社會適應的關系:消極情緒的中介作用[J]. 李曉巍. 學前教育研究. 2016(06)
[8]依戀理論在組織研究中的應用與啟示[J]. 陳琳,樂國林,王利敏.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5(06)
[9]大學生自尊與心理安全感的關系研究[J]. 韋耀陽.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09)
[10]主管權力距離與員工求助行為:主管信任的中介作用[J]. 李彩云,周二華,紀煬.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5(13)
博士論文
[1]趨近、回避性手臂動作影響發(fā)散性思維的因素及機制[D]. 袁歡.華東師范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心理契約破壞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情緒的中介效應研究[D]. 沈世銀.電子科技大學 2015
[2]成人依戀與社會比較對社會自我效能感的影響[D]. 高喆陽.蘇州大學 2014
[3]不同情境下大學生的共情、人際信任、反饋對助人行為的影響[D]. 耿春秋.華中師范大學 2014
[4]職場排斥對員工知識共享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D]. 沈涵.華東理工大學 2014
[5]內蒙古地區(qū)高校大學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社會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D]. 倪芳.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3
[6]社交自我效能感問卷在中國職業(yè)人群中的效度研究[D]. 薄祺雯.華東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89050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6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986-2016在工作場所中研究依戀的同行評審文章數量
假設模型圖
華東師范大學2019屆博士學位論文72圖5-1不同社交自我效能組別下依戀回避對工具性求助的影響圖5-2不同社交自我效能組別下依戀回避對工具性助人的影響以性別、年齡、生源地、是否有戀愛經歷、是否為獨生子女、在班級或學校是否擔任有職務為控制變量,依戀焦慮為自變量,社交自我效能啟動組別為調節(jié)變量,工具性求助行為為因變量,采用process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過程中,對依戀焦慮進行去中心化,結果表明,整個模型顯著,F(xiàn)=2.20,p<0.001,工具性求助行為被解釋10.40%。具體結果如表5-4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依戀焦慮負向預測工具性求助行為(B=-0.44,p<0.001,95%CI=[-0.68,-0.21]),社交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留守經歷大學生問題行為與消極情緒和積極人格品質的關系[J]. 李艷蘭,劉麗娟,楊軍.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04)
[2]社會支持與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關系:人際信任的中介作用[J]. 郭嫄. 河南社會科學. 2018(06)
[3]成人依戀風格的結構探索[J]. 杜江紅,李永鑫. 心理學探新. 2017(06)
[4]感恩與大學生助人行為:共情反應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別差異[J]. 丁鳳琴,宋有明.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7(03)
[5]護理學位論文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中訪談提綱設計方法的內容分析[J]. 江玉軍,張靜.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6(24)
[6]醫(yī)學生成人依戀自我同一性與手機成癮的關系[J]. 杜江紅,楊鑫,聶光輝.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6(08)
[7]父母沖突與幼兒社會適應的關系:消極情緒的中介作用[J]. 李曉巍. 學前教育研究. 2016(06)
[8]依戀理論在組織研究中的應用與啟示[J]. 陳琳,樂國林,王利敏.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5(06)
[9]大學生自尊與心理安全感的關系研究[J]. 韋耀陽.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09)
[10]主管權力距離與員工求助行為:主管信任的中介作用[J]. 李彩云,周二華,紀煬.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5(13)
博士論文
[1]趨近、回避性手臂動作影響發(fā)散性思維的因素及機制[D]. 袁歡.華東師范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心理契約破壞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情緒的中介效應研究[D]. 沈世銀.電子科技大學 2015
[2]成人依戀與社會比較對社會自我效能感的影響[D]. 高喆陽.蘇州大學 2014
[3]不同情境下大學生的共情、人際信任、反饋對助人行為的影響[D]. 耿春秋.華中師范大學 2014
[4]職場排斥對員工知識共享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D]. 沈涵.華東理工大學 2014
[5]內蒙古地區(qū)高校大學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社會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D]. 倪芳.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3
[6]社交自我效能感問卷在中國職業(yè)人群中的效度研究[D]. 薄祺雯.華東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890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58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