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文化來源研究 ——以考古資料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06:47
渤海是七至十世紀東北亞地區(qū)的“海東盛國”,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海東文化”,其存國229年間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存。渤海文化是多種文化因素融合而成的歷史文化共同體,是在傳承舊文化,吸納新文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對渤海文化來源進行考古學研究,能更好地認識渤海國的文化面貌。本文在系統(tǒng)梳理渤?脊刨Y料的基礎上,對渤海文化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因素的承繼與影響進行研究。本文的內容共分為以下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對象,梳理了渤?脊诺闹匾l(fā)現(xiàn)與渤海文化來源研究的學術簡史,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前人對渤海文化來源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成績和進展,但是多散見于一些報告或多就某類遺存進行專題研究,尚未見有以文化因素作為專題的綜合性研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并對相關概念進行了說明。第二章為渤海文化中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渤海文化對本族靺鞨文化繼承,又有發(fā)展。渤海墓葬中的土坑墓,葬俗中的火葬、使用樺樹皮、隨葬獸骨、冢上作屋等習俗,以及渤海居住址中的半地穴式房址,遺物中的傳統(tǒng)手制重唇深腹罐、斜口器,裝飾品中的薩滿鏤孔牌飾等均體現(xiàn)了靺鞨文化的傳統(tǒng),其中有些文化傳統(tǒng)延續(xù)至渤海滅亡,體現(xiàn)了靺鞨母體文化基...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5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
第二節(jié) 渤海文化來源研究的學術簡史
一、1949年以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二、1949年至“文革”結束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三、1977年至20世紀末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四、21世紀至今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目的、思路與相關概念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相關分期的說明
第二章 渤海文化中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渤海墓葬中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一、墓葬形制
二、葬俗
第二節(jié) 渤海居住址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一、渤海的半地穴式房址
二、靺鞨的房址
三、渤海半地穴房址的文化來源
第三節(jié) 渤海器物中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一、渤海的陶器
二、渤海的裝飾品
第三章 渤海文化中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第一節(jié) 渤海墓葬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主要學術觀點的梳理
二、渤海石構墓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第二節(jié) 渤海陶器中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陶容器
二、多孔器
第三節(jié) 渤海建筑構件中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紋飾瓦件
二、無舌筒瓦
三、曲背檐頭筒瓦
四、瓦當
五、小結
第四節(jié) 安圖東清M1出土馬具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安圖東清M1的馬具
二、安圖東清M1的馬鐙
三、安圖東清M1的馬銜鑣和引手
四、小結
第四章 渤海文化中的唐文化因素
第一節(jié) 渤海國五京制度與都城的唐文化因素
一、渤海國五京制
二、渤海國都城規(guī)劃和建制
第二節(jié) 渤海國建筑構件的唐文化因素
一、鴟尾
二、脊頭瓦和獸頭
三、瓦當
第三節(jié) 渤海墓葬的唐文化因素
一、墓葬形制
二、墓上建筑
三、墓葬裝飾
四、隨葬品
五、小結
第五章 渤海文化中的草原文化因素
第一節(jié) 渤海蹀躞帶具的草原文化因素
一、渤海的蹀躞帶具
二、唐與突厥的帶具
三、渤海蹀躞帶具的文化來源
第二節(jié) 渤海九子棋的草原文化因素
一、渤海的九子棋遺存
二、我國和蒙古國發(fā)現(xiàn)的九子棋盤
三、渤海九子棋的文化來源
第三節(jié) 渤海8字形馬鐙的草原文化因素
一、渤海的8字形馬鐙
二、歐亞草原的8字形馬鐙
三、渤海8字形馬鐙的文化來源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一、歷史文獻
二、研究專著
三、研究文章
四、考古發(fā)掘報告
五、考古發(fā)掘簡報
六、學位論文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河南鞏義東區(qū)唐墓(M253)發(fā)掘簡報[J]. 劉富良,郜濤,趙紅黨,楊麗,魏智睿,張夏冰. 文物. 2018(12)
[2]遼祖陵黑龍門遺址發(fā)掘報告[J]. 董新林,汪盈. 考古學報. 2018(03)
[3]嚈噠的興起與鐵馬鐙初傳中亞[J]. 林梅村,馬麗亞·艾海提. 歷史研究. 2018(02)
[4]黑龍江海林市細鱗河遺址發(fā)掘報告[J]. 王培新,張偉,楊建華,盧成敢. 北方文物. 2018(01)
[5]唐藩鎮(zhèn)統(tǒng)治時期(763—907)幽州城人口數(shù)量試探[J]. 張?zhí)旌? 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 2018(01)
[6]遼寧蓋州市青石嶺山城的調查與發(fā)掘[J]. 王飛峰,李新全,熊增瓏,孫麗,王柳. 考古. 2017(12)
[7]吉林和龍“河南屯古城”復查簡報[J]. 史寶琳,劉曉溪,趙昕,王新勝,宋玉彬,全仁學. 文物. 2017(12)
[8]渤海上京城2號宮殿址出土玉石“杖首”應為“熏爐”考辨[J]. 彭善國. 北方文物. 2017(04)
[9]東北亞民族歷史上的粟特人與黑貂之路[J]. Э·B·沙弗庫諾夫,郝麗娜,營思婷.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10]馬鐙起源與傳播新探[J]. 陳巍.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7(03)
博士論文
[1]渤海國佛教遺存研究[D]. 解峰.吉林大學 2019
[2]三燕文化及其與高句麗、朝鮮半島南部諸國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D]. 吳珍錫.吉林大學 2017
[3]空間視域下的渤海國五京研究[D]. 佟薇.東北師范大學 2017
[4]金代墓葬的區(qū)域性及相關問題研究[D]. 郝軍軍.吉林大學 2016
[5]高句麗王城及相關遺存研究[D]. 王志剛.吉林大學 2016
[6]渤海墓葬研究[D]. 華陽.吉林大學 2015
[7]關中唐代碑刻研究[D]. 侯立新.陜西師范大學 2014
[8]渤海上京城宮城主要建筑群復原研究[D]. 孫志敏.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9]靺鞨文化的考古學研究[D]. 劉曉東.吉林大學 2014
[10]越南北部11~14世紀的磚瓦與屋頂裝飾材料[D]. DANG HONG SON(鄧鴻山).吉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唐中原佛教建筑文化視閾下的長白靈光塔研究[D]. 曹佳佳.吉林建筑大學 2018
[2]隋唐洛陽城出土的唐宋瓦當研究[D]. 徐晨晨.吉林大學 2018
[3]集安地區(qū)高句麗陶文研究[D]. 張毅博.東北師范大學 2018
[4]回鶻汗國首都哈剌巴拉嘎斯古城出土的建筑頂部瓦件研究[D]. DAMCHAABADGAR SODNOMJAMTS(書海).吉林大學 2017
[5]隋唐時期帶具的考古學研究[D]. 綦高華.西北大學 2016
[6]多孔器研究[D]. 趙里萌.吉林大學 2016
[7]東北地區(qū)契丹—遼陶器初探[D]. 宋雨晗.吉林大學 2015
[8]兩漢至唐宋陵墓建筑中石雕獅子藝術造型的演變[D]. 夏子婕.江西師范大學 2014
[9]陜西唐陵石刻馬裝飾圖像演化研究[D]. 王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3
[10]謝肇淛與《五雜組》[D]. 車海童.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197296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5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
第二節(jié) 渤海文化來源研究的學術簡史
一、1949年以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二、1949年至“文革”結束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三、1977年至20世紀末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四、21世紀至今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目的、思路與相關概念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相關分期的說明
第二章 渤海文化中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渤海墓葬中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一、墓葬形制
二、葬俗
第二節(jié) 渤海居住址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一、渤海的半地穴式房址
二、靺鞨的房址
三、渤海半地穴房址的文化來源
第三節(jié) 渤海器物中的靺鞨文化傳統(tǒng)
一、渤海的陶器
二、渤海的裝飾品
第三章 渤海文化中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第一節(jié) 渤海墓葬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主要學術觀點的梳理
二、渤海石構墓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第二節(jié) 渤海陶器中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陶容器
二、多孔器
第三節(jié) 渤海建筑構件中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紋飾瓦件
二、無舌筒瓦
三、曲背檐頭筒瓦
四、瓦當
五、小結
第四節(jié) 安圖東清M1出土馬具的高句麗文化因素
一、安圖東清M1的馬具
二、安圖東清M1的馬鐙
三、安圖東清M1的馬銜鑣和引手
四、小結
第四章 渤海文化中的唐文化因素
第一節(jié) 渤海國五京制度與都城的唐文化因素
一、渤海國五京制
二、渤海國都城規(guī)劃和建制
第二節(jié) 渤海國建筑構件的唐文化因素
一、鴟尾
二、脊頭瓦和獸頭
三、瓦當
第三節(jié) 渤海墓葬的唐文化因素
一、墓葬形制
二、墓上建筑
三、墓葬裝飾
四、隨葬品
五、小結
第五章 渤海文化中的草原文化因素
第一節(jié) 渤海蹀躞帶具的草原文化因素
一、渤海的蹀躞帶具
二、唐與突厥的帶具
三、渤海蹀躞帶具的文化來源
第二節(jié) 渤海九子棋的草原文化因素
一、渤海的九子棋遺存
二、我國和蒙古國發(fā)現(xiàn)的九子棋盤
三、渤海九子棋的文化來源
第三節(jié) 渤海8字形馬鐙的草原文化因素
一、渤海的8字形馬鐙
二、歐亞草原的8字形馬鐙
三、渤海8字形馬鐙的文化來源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一、歷史文獻
二、研究專著
三、研究文章
四、考古發(fā)掘報告
五、考古發(fā)掘簡報
六、學位論文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河南鞏義東區(qū)唐墓(M253)發(fā)掘簡報[J]. 劉富良,郜濤,趙紅黨,楊麗,魏智睿,張夏冰. 文物. 2018(12)
[2]遼祖陵黑龍門遺址發(fā)掘報告[J]. 董新林,汪盈. 考古學報. 2018(03)
[3]嚈噠的興起與鐵馬鐙初傳中亞[J]. 林梅村,馬麗亞·艾海提. 歷史研究. 2018(02)
[4]黑龍江海林市細鱗河遺址發(fā)掘報告[J]. 王培新,張偉,楊建華,盧成敢. 北方文物. 2018(01)
[5]唐藩鎮(zhèn)統(tǒng)治時期(763—907)幽州城人口數(shù)量試探[J]. 張?zhí)旌? 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 2018(01)
[6]遼寧蓋州市青石嶺山城的調查與發(fā)掘[J]. 王飛峰,李新全,熊增瓏,孫麗,王柳. 考古. 2017(12)
[7]吉林和龍“河南屯古城”復查簡報[J]. 史寶琳,劉曉溪,趙昕,王新勝,宋玉彬,全仁學. 文物. 2017(12)
[8]渤海上京城2號宮殿址出土玉石“杖首”應為“熏爐”考辨[J]. 彭善國. 北方文物. 2017(04)
[9]東北亞民族歷史上的粟特人與黑貂之路[J]. Э·B·沙弗庫諾夫,郝麗娜,營思婷.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10]馬鐙起源與傳播新探[J]. 陳巍.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7(03)
博士論文
[1]渤海國佛教遺存研究[D]. 解峰.吉林大學 2019
[2]三燕文化及其與高句麗、朝鮮半島南部諸國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D]. 吳珍錫.吉林大學 2017
[3]空間視域下的渤海國五京研究[D]. 佟薇.東北師范大學 2017
[4]金代墓葬的區(qū)域性及相關問題研究[D]. 郝軍軍.吉林大學 2016
[5]高句麗王城及相關遺存研究[D]. 王志剛.吉林大學 2016
[6]渤海墓葬研究[D]. 華陽.吉林大學 2015
[7]關中唐代碑刻研究[D]. 侯立新.陜西師范大學 2014
[8]渤海上京城宮城主要建筑群復原研究[D]. 孫志敏.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4
[9]靺鞨文化的考古學研究[D]. 劉曉東.吉林大學 2014
[10]越南北部11~14世紀的磚瓦與屋頂裝飾材料[D]. DANG HONG SON(鄧鴻山).吉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唐中原佛教建筑文化視閾下的長白靈光塔研究[D]. 曹佳佳.吉林建筑大學 2018
[2]隋唐洛陽城出土的唐宋瓦當研究[D]. 徐晨晨.吉林大學 2018
[3]集安地區(qū)高句麗陶文研究[D]. 張毅博.東北師范大學 2018
[4]回鶻汗國首都哈剌巴拉嘎斯古城出土的建筑頂部瓦件研究[D]. DAMCHAABADGAR SODNOMJAMTS(書海).吉林大學 2017
[5]隋唐時期帶具的考古學研究[D]. 綦高華.西北大學 2016
[6]多孔器研究[D]. 趙里萌.吉林大學 2016
[7]東北地區(qū)契丹—遼陶器初探[D]. 宋雨晗.吉林大學 2015
[8]兩漢至唐宋陵墓建筑中石雕獅子藝術造型的演變[D]. 夏子婕.江西師范大學 2014
[9]陜西唐陵石刻馬裝飾圖像演化研究[D]. 王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3
[10]謝肇淛與《五雜組》[D]. 車海童.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1972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197296.html